理论教育 财务审计管理流程及注意事项

财务审计管理流程及注意事项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未经立案,不得审计。⑥综合分析已取得情况和资料,确定审计对象和范围。⑦充分估计可能承担的审计风险。审计通知书应当明确审计范围、内容、方式、要求和时间等。就地审计应写明审计小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名单,委托审计应当写明委托单位。委托审计的报告应当由委托部门领导审定。上级审计机构在接到被审计单位对复审结论和决定不服的申诉时,应当及时进行处理。

财务审计管理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审计工作的准备阶段

1.制订审计工作计划

企业审计机构应当按照上级的部署,结合企业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制订审计工作年度计划,分期、分批,有步骤地对本企业管辖的审计对象进行审计。年度工作计划应报部门审计机构和企业所在地区审计机关。

2.审计立案

企业审计部门根据年度计划的安排,按上级交办和群众揭发的事项确定被审计单位或项目。被审计对象确定后,要指定具体负责人并组成审计小组,拟订审计工作方案,确定审计范围、内容和时间等,经本企业领导批准后实施。未经立案,不得审计。

3.确定审计方式

审计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分别采用:报送审计、就地审计、委托审计及其他审计方式。

4.审前准备

(1)组织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的具体内容为:①根据指令确定审计目标。②选派合格的审计人员。③布置审计任务,提出要求。

(2)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工作

收集资料工作的具体内容为:①审计人员收集和整理被审计单位以往的审计资料。此项资料可从审计档案内调集。②通过座谈和个别谈话,了解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现状。③查询被审计单位的组织机构和主要领导人员及管理人员情况。④通过座谈和个别谈话,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及有关财务和其他工作情况、有关文件。⑤索取前期内有关各种会计、统计、计划报表及其附列资料。⑥综合分析已取得情况和资料,确定审计对象和范围。⑦充分估计可能承担的审计风险。

(3)制订审计工作计划,确定审计工作进程

制订审计工作计划的具体内容为:①由主审人员根据审计范围、内容编制审计计划。②确定审计进度,规定审计开始日期和审计结束日期。③确定审计人员的责任、分工和协作。

(二)审计工作的执行阶段

1.发出审计通知书

根据审计工作方案,审计部门向被审计单位发出审计通知书。审计通知书应当明确审计范围、内容、方式(如报送审计、委托审计、其他审计)、要求和时间等。就地审计应写明审计小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名单,委托审计应当写明委托单位。(www.daowen.com)

2.进行审计

对被审计单位的财产、资金、机构、主要财务经济指标和有关人员内部管理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拟订进行审计工作的具体实施步骤及人员分工等。

审计人员通过审查凭证、账簿、报表、现金、实物,查阅有关文件、资料,向有关人员调查,参加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会议等方法进行审计。寻找可疑项目和重要项目并实施追踪审查。

(三)审计工作的终结阶段

1.提出审计报告

审计人员在所有项目审查完毕后,须将查证和取得的资料以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汇集,分类整理,并做定性定量分析后写出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被审计单位(项目)、审计范围和内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评估和结论、处理意见和建议。审计报告必须附有证明材料和有关资料,对问题定性要准确,提出的处理意见要适当。审计报告由审计小组负责人签章,并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要求被审计单位在限期内提出书面意见。审计报告经企业审计部门负责人仔细研究后,上交企业领导。

2.审定审计报告

企业审计处(室)的审计报告应当由企业主管经理审定。审定审计报告时要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委托审计的报告应当由委托部门领导审定。重要的审计报告应同时报送上级内部审计机构。

3.做出审计决定

审计部门根据审计报告,应当对违反国家财经法纪做出相应经济处理决定(如漏税者尽快到税务部门补交税款)或根据具体情况转交企业管理、人事、干部部门和企业纪律监察部门进行处理。

4.进行复审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论和决定如有异议,可向上级审计机构提出复审申请。上级审计机构接到复审申请后,应在三十天内进行复审。复审结论和决定应当通知被审计单位,并发给原审计机关。复审期间,原审计结论和决定照常执行。上级审计机构在接到被审计单位对复审结论和决定不服的申诉时,应当及时进行处理。

5.建立审计档案

企业审计部门办理每一审计事项都必须按规定建立档案,定期或长期保管,以备查考。非经批准,不得任意销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