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护层接地方式与感应过电压防护

护层接地方式与感应过电压防护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护层接地方式及要求。②护层正常感应电压不应超过50V,当有不能任意接触的安全措施时,可不超过100V。电缆护层感应过电压计算。其数值大小随护层的连接方式而不同,可用等值电路求出。4)操作过电压作用于电缆时,护层上感应电压值可按雷击过电压作用时的方法计算。2)保护器经2~4s的工频耐压值,宜大于可能出现的工频过电压,但应低于外护层及绝缘连接盒工频击穿电压。

护层接地方式与感应过电压防护

单芯电缆通过交流电产生交变磁场,在电缆金属护层上产生感应电势,其大小与电缆长度有关,达到一定值将危及人身安全,故要求护层一端或两端接地。

当电缆导体通过短路电流或大气及操作过电压冲击波时,护层将感应出更高电压,故不接地端应装设护层绝缘保护器。

(1)护层接地方式及要求。

护层接地方式有以下几种:

1)三相护层两端分别并联接地,此时护层有环流,会造成损耗和发热、降低电缆载流量,故一般只适于电缆利用小时低、裕度大,且只有几十米的短电缆线路。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2Ω。

2)三相护层一端(或中间一处)互联接地,另一端(或两端)经接地保护器接地(见表3-4-3-2插图1~3),此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不接地端金属护层上正常感应电压不大于50V,当有不能任意接触的安全措施时,可不超过100V。

②电缆与架空线相连时,接地点选在连接架空线的一端。

③在单相接地故障时,如果金属护层感应电压超过护层耐压强度,或其它措施不能满足二次回路对降低干扰的要求时,可沿电缆平行敷设一根接地均压线。

发电厂变电所内由主变到升压站高压电缆不太长时,一般可采用一端互联接地。

3)当线路较长,一端接地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三相护层交叉互联两端接地(见表3-4-3-2插图4):

①电缆线路分为若干单元,每单元两端护层三相互联接地,每单元又用绝缘连接盒分为三段,每段交叉换位互联并经保护器接地。

②护层正常感应电压不应超过50V,当有不能任意接触的安全措施时,可不超过100V。

(2)对均压线的要求。

1)线芯电阻值不宜过大,其两端接地电阻应尽量小,直埋敷设应有防腐层。

2)当电缆三相呈水平或垂直排列时,均压线宜敷设在边相与中相之间,并按3与7比例间距配置,且在线路中段进行换位。

3)均压线宜用扁钢,有降低工频过电压要求时,可采用无绝缘的铝或铜线,均压线的自然接地电阻宜大于均压线本身阻抗的30倍。

(3)电缆护层感应过电压计算。

1)正常工作时护层感应电压计算公式见表3-4-3-1。

2)短路故障时感应电压计算公式见表3-4-3-2。

3)雷电过电压作用时护层感应电压计算:

雷电过电压侵入电缆导线时,金属护层上会出现感应电压。其数值大小随护层的连接方式而不同,可用等值电路求出。

①一端互联接地:首端接地,不接地端的护层感应电压Us

末端接地,不接地端的护层感应电压Us

式中 Us——护层感应电压,kV;

Ui——侵入电缆的雷击过电压,kV;

Z1——电缆导线与护层间的波阻抗,Ω;

Z2——护层与大地间的波阻抗,Ω。(www.daowen.com)

②一端互联接加均压线:等值线路如图3-4-3-1所示,不接地端B′和均压线C′点间的护层过电压UB′C′

表3-4-3-1 正常工作时电缆的护套感应电压计算公式

表3-4-3-2 短路故障时电缆的护层感应电压计算公式

注 UA、UB、UC——各相电缆护层的相感应电压(V/m);UAB、UBC、UCA——各相电缆护层的相同感应电压(V);Ia、Ib——分别为A相,B相电缆的短路电流(A);Iab——A、B相间的短路电流(A);d——护层的几何平均直径(cm);s12——电缆A、B相间轴距(cm);s13——电缆A、C相间轴距(cm);s23——电缆B、C相间轴距(cm);s1c、s2c、s3c——分别为电缆A、B、C相与均压线间的几何平均距离(cm);rc——均压线半径(cm);Rc——均压线的电阻(Ω/m);s——电缆轴距(cm);l——电缆长度(m)。

图3-4-3-1 一端互联接地加均压线的等值线路

中点互联加均压线:等值电路如图3-4-3-2所示,首端护层所受过电压UBC

图3-4-3-2 中点互联加均压线的等值线路图

④护层交叉换位互联接线:等值电路如图3-4-3-3所示。图中A1和A2点间的电位差即为交叉互联连接盒处的过电压;A1和A2对地的电位差即为护层所受的过电压;按等值电路图即可计算求得。

护层上的过电压实际上比计算值大,因为按等值电路计算仅考虑一次折反射,由于电缆线路不是无限长,实际的过电压应是多次折反射的结果。

护层交叉换位互联接线时,保护器应采用△或Y形接法,而不宜用Y0接法。如用Y0接法,保护器需承受很高的工频电压,须增加保护器的片数;这样,由于保护器残压增高,又易引起护层绝缘的击穿。

4)操作过电压作用于电缆时,护层上感应电压值可按雷击过电压作用时的方法计算。操作过电压的幅值按线路出现的操作过电压倍数(即为相电压的倍数)考虑。

图3-4-3-3 护层交叉换位互联接线的等值线路图

(4)护层保护器选择。

1)保护器的残压应低于电缆外护层绝缘的冲击耐压,取绝缘配合系数为1.4,则

式中 U10——保护器冲击电流下的残压,kV;其冲击电流为110kV取5kA,220~330kV取10kA,500kV取16kA;

Uch——护层绝缘全波冲击耐压,kV。

2)保护器经2~4s的工频耐压值,宜大于可能出现的工频过电压,但应低于外护层及绝缘连接盒工频击穿电压。

3)保护器应能在上述冲击电流下,累计动作20次不致损坏。

4)保护器残压比(残压幅值与2s工频耐压之比)宜小于3,一般可用氧化锌非线性电阻片组成。

5)保护器的接法:当电缆护层为一端互连接地时,保护器宜采用Y0接法;当为交叉互连接地时,宜采用△或Y形接法。

6)保护器连线应尽可能短,大于5m时宜用波阻抗小的同轴电缆,连接回路中应配置放电记录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