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选定拆除范围涵盖三期导流及围堰挡水发电期水流情况

选定拆除范围涵盖三期导流及围堰挡水发电期水流情况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在导流期和围堰挡水发电期,二期下游横向围堰必须全部拆除以免影响发电,在此需要考虑的是二期上游横向围堰是否会有残渣随水流冲入导流底孔、枢纽深孔及残留的二期上游横向围堰是否影响坝前流态的问题。

选定拆除范围涵盖三期导流及围堰挡水发电期水流情况

经与设计讨论并考虑满足三期截流双向进占要求,确定如下拆除边界条件:二期上游围堰设置截流基地、口门拆除至宽550m、拆除底高程为57m。因在导流期和围堰挡水发电期,二期下游横向围堰必须全部拆除以免影响发电,在此需要考虑的是二期上游横向围堰是否会有残渣随水流冲入导流底孔、枢纽深孔及残留的二期上游横向围堰是否影响坝前流态的问题。

三期导流期Q=16300m3/s时(导流底孔敞泄导流),二期上游横向围堰处的截流基地已淹没于水下,坝前水位为78.4m,坝前流态与前述(1)中流态相似,只是回流强度有一定增强,而当Q=30100m3/s(导流底孔敞泄导流)时二期纵向围堰已淹于水下,坝上水位已达112.2m。在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边界的挑流作用下,水流从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的拐角处斜向坝前至18号底孔前形成一片漩涡带,漩涡表面最大直径达2.0m以上,漩涡最后进入18~22号导流底孔。在围堰挡水发电期Q=70000m3/s时(深孔、底孔联合泄流),坝上水位已达135.0m,坝上流态与Q=30100m3/s基本一致,只是漩涡最后进入18~23号深孔。

图4-9 二期围堰拆除流速分布图

工况19 Q=10300m3/s
B=550m(高程57m,右侧超高岩石不拆除,设截流基地)
B=548.5m(高程55m,右侧超高岩石不拆除)

试验成果见表4-15~表4-17。

表4-15 三期导流及围堰挡水发电期二期上游横向围堰拆除范围特征流速表

(www.daowen.com)

表4-16 三期导流及围堰挡水发电期试验测站水位表

表4-17 三期导流及围堰挡水发电期二期上游围堰拆除范围流速表

图4-10 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挡水发电期下游流态图

由以上试验成果知随着流量增大,导流底孔渐被淹没形成完全孔口出流,坝上水位也随之迅速抬高,二期横向围堰也成为水库中的水下部分,所以围堰上的最大流速也比截流过程中Q=10300m3/s时要小,Q=10300m3/s时为2.65m/s,16300m3/s时为2.10m/s,30100m3/s时为1.73m/s,Q=70000m3/s时为2.12m/s。同时也说明导流底孔进口已淹没形成孔口流,以后流量增加对二期上横围堰上的流速已无太大影响,所以在16300 m3/s、30100m3/s、70000 m3/s时二期上横围堰的最大流速都相近;总的来说,因其最大流速均小于截流过程中最大流速,所以认为只要在截流过程中残留的二期上横围堰上残渣不被冲入底孔,在其后的三期导流期及围堰挡水发电期残渣均不会被行进水流冲入导流底孔。由于在试验中发现坝前有漩涡的存在,建议对上游截流基地及上游二期围堰拆除部分顶部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