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杨循吉:吴县藏书家的贡献与收藏珍品

杨循吉:吴县藏书家的贡献与收藏珍品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杨循吉,字君谦、君卿,吴县人。刘凤《续吴中先贤赞》记载有杨循吉藏书盛况,其云:苏之藏书者,惟杨公循吉最多,盖其搜访竭其力。《列朝诗集》收杨循吉诗《题书厨上》:吾家本市人,南濠居百年。明清以来,特别是吴中藏家,如朱存理、吴宽、阎起山、都穆等皆好手录图书,杨循吉乃提倡者。据考证钱谦益获杨循吉旧藏即《元氏长庆集》。

杨循吉:吴县藏书家的贡献与收藏珍品

杨循吉,字君谦、君卿,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景泰七年(1456),卒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八十九。明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授礼部主事。二十八岁致仕,归里后结庐支硎山下,以读书著述为事。性狷隘,好持人短长。著有《松筹堂集》十二卷、《都下赠僧诗》一卷、《菊花百咏》一卷、《斋中拙咏》一卷、《南峰乐府》一卷、《灯窗末艺》一卷、《攒眉集》一卷、《苏州府纂修识略》一卷、《奚囊手镜》一卷,凡十余种,几及千卷,并行于世。

杨循吉用心地方文献的搜集与编纂,精于修志。所著《苏谈》中有《史明古修志》一则,云:“史明古修《吴江县志》,欲列山川为一门,吴江本无山。循吉因论问之,明古曰:‘横山亦在吾邑境内。’循吉曰:‘横山是吴县山,吴江但得一角耳,岂可相割与乎?’时都玄敬亦在座,相与一笑。”[153]明正德年间,王鏊[154]编《姑苏志》六十卷,曾派人将书稿送请杨循吉过目。

杨循吉治学,主张“古人法”、“自己意”,读万卷书“聚材积料”,自成一家。钱谦益评述其一生成就,“若刘昌谟、杨君谦、刘廷美之流,浮沉郎署,回翔藩臬,宏览博物,含英咀华,残编啮简,映照缃素”[155]。名扬吴中,与祝允明以文才并称“杨祝”。

明弘治元年(1488),杨循吉建“雁荡村舍”,筑藏书楼“卧读斋”,藏书十万余卷。刘凤《续吴中先贤赞》记载有杨循吉藏书盛况,其云:

苏之藏书者,惟杨公循吉最多,盖其搜访竭其力。于时国初旧家尚多有所藏,故其出良多,若吴文定只好古迹图书字帖,故于书不好也。祝允明、黄省曾、袁冀皆好书,不能如杨之多。徐侍郎缙亦多宋刻,都公穆尤好书,今有数种传者皆其力。而又云:徐武功书多出义门郑氏,昔尝见之,惜贫不能居,则不知是皆何归也?杨书之逸,予不能得,而为他人得,复不解徒蓄之。然今亦且散佚矣。杨所自著书,盖多不传,其曰《奚囊手镜》者,予得其数秩,所载多予所求而不得书。[156]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言(君谦)“居家好蓄书,闻某所有异本,必购求缮录。结庐支硎山下,课读经史,以松枝为筹,不精熟不止,多至千卷。”《列朝诗集》收杨循吉诗《题书厨上》:

吾家本市人,南濠居百年。自我始为士,家无一简编。辛勤一十载,购求心颇专。小者虽未备,大者亦略全。经史及子集,无非前古传。一一红纸装,辛苦手自穿。当怒读则喜,当病读则痊。恃此用为命,纵横堆满前。当时作书者,非圣必大贤。岂待开卷看,抚弄亦欣然。奈何家人愚,心惟财货先。坠地不肯拾,坏烂无与怜。尽吾一生已,死不留一篇。朋友有读者,番当相奉捐。胜遇不肖子,持去将鬻钱。[157](www.daowen.com)

诗中描述了杨循吉从无到有的藏书历程,求购、修补、研读及身后处分,全诗洋溢着藏书给他带来的极大乐趣。又见《钞书诗》:

沉疾已在躬,嗜书犹不废。每闻有奇籍,多方必图致。手录畏辛勤,数纸还投弃。贸人供所好,恒辍衣食费。往来绕案行,点画劳指视。成编亦艰难,把玩自珍贵。家人怪何用,推却从散离。亦蒙朋友笑,既宦安用是。自知身有病,不作长久计。偏好固莫捐,聊尔从吾意。有子虽二人,未知谁可遗。我但要披阅,岂复思后世。逢愚聚亦散,贤必能添置。区区虑远心,何其错为地。不如供目前,一卷有真味。

经眼之书,手抄一遍,化独为偶,是增益所藏的重要方法,也是读书治学的有效途径。明清以来,特别是吴中藏家,如朱存理、吴宽、阎起山、都穆等皆好手录图书,杨循吉乃提倡者。

杨氏藏书在其身后“悉散佚,阅其篇目,索之多不得矣”[158]。《人海记》载:“杨循吉既老,散书与亲故云:令荡子爨妇无复著手,亦一道也。”

据考证钱谦益获杨循吉旧藏即《元氏长庆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