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旷野牧歌》:安特生探讨仰韶文化的西方影响

《旷野牧歌》:安特生探讨仰韶文化的西方影响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安特生《中华远古之文化》一经出版,这个假说很快风靡全球,并且客观上对“中国文化西来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安特生博士“仰韶文化西来说”的错误的学术观点,在中国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旷野牧歌》:安特生探讨仰韶文化的西方影响

四、安特生“仰韶文化西来说”

从仰韶村回到北京后,安特生开始大量查阅有关资料。他惊讶地发现,美国中亚考古调查团发表的安诺遗址(今土库曼斯坦境内)发掘报告,中亚出土的陶器和仰韶的彩陶竟然非常相似。

1923年,安特生将仰韶村发掘的成果,写成《中国的早期文化》一文,袁复礼将其节要译成中文,取名《中华远古之文化》,发表在《地质汇报》第五号。在这篇文章中,安特生把仰韶文化彩陶和中亚的安诺文化彩陶进行了比较。他认为“仰韶彩陶和安诺等近东和欧洲的彩陶相似,可能同出一源,而巴比伦等地的彩陶年代要早于中国仰韶,因此中国彩陶有可能来自西方。”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观点就是针对彩陶而言的,与文化、人种等没有关系。并且他一再声称:这仅仅是一种假说。

19世纪八九十年代,法国学者拉克伯里最早提出“中国文化源于古巴比伦说”,在清末民初盛行一时,“一般讲述历史、编纂地理者,大率奉为圭臬”。安特生《中华远古之文化》一经出版,这个假说很快风靡全球,并且客观上对“中国文化西来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学术界普遍相信,在新石器晚期,有一支以彩陶为代表的先进农业集团由西向东从中亚进入中国的黄河流域,并汇入原有的古老文化中,形成了中国自己的史前文化。(www.daowen.com)

安特生在西方文化中寻求仰韶彩陶答案的假说,在20世纪20年代曾被国际学术界所接受,而且成为中外考古界最感兴趣的话题,安特生也因为倡导“中国文化西来说”而名扬中外。

安特生博士“仰韶文化西来说”的错误的学术观点,在中国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后来,李济、吴金鼎、梁思永等中国早期考古专家和古史学者根据不断丰富的考古发掘资料研究得出结论,纠正了安特生的错误观点,证明了中国彩陶文化不仅源于本土,并且具有东来西向的传播趋势。

尽管几年后,安特生修正了自己的观点,但仍余波未平。许多人不明就里,并没有详细了解他后来的观点,只是一味地责难这位启蒙者。到了后来,民族主义情绪极端爆发的年代里,他被与其他一些“窃宝者”相提并论。这对他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误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