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汉画像砖精品赏析:动态视觉焦点的诞生

汉画像砖精品赏析:动态视觉焦点的诞生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五个人物联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C”字形,牢牢地包围着右下角的舞蹈者。巨大的“C”字形具有强大的视觉聚合力,在其笼罩下,看似孤立的舞蹈者反而成为人们的视觉焦点。

汉画像砖精品赏析:动态视觉焦点的诞生

十五、动态视觉焦点的诞生

作品名称:宴乐

作品尺寸:高44厘米,宽48厘米

创作时间:东汉

出土地:四川成都

现藏地:四川博物院(www.daowen.com)

此画面可分为上下两个区域,上面的一组四人都为坐姿,下面的两人为动态较大的立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下面的动态区域。右下角人物显然是位舞姿翩翩的女子。只见她发髻高挽,广袖长带,长衣拖地,裙摆宽大,右臂斜向前挑,袖带飘飘而垂,左臂高举而向后甩袖,身体婉转曲折,动作洒脱,神情浪漫。左下角的峨冠博带的击鼓人,身体弯曲几近垂直,左手举鼓槌,正欲敲击地上的圆鼓,右手伸出衣袖,似在配合鼓点击节。

另一个区域占据画面的上部,右上方的一男一女均席地而坐。男性头上戴冠,身着宽袖长袍,女性头上装饰着双髻,亦着宽衣长袍服饰。他们都是这场精彩演出的欣赏者。左上角也是坐着的两个人物,其中右边人物的膝上放置着一张长长的琴,双手做轮番拨弦状,神情似与音乐相和。坐在琴后的人也是一位观众,似在俯耳倾听。

在两区域之间的画面中心部分还放置有一些其他器物:上方四个人前放置有二案,案前方区域的地面上还放有樽、杯、盂、勺等用于饮酒的器物。这个场面布置像是一场家庭宴会。

此砖在画面位置经营上颇见功力。首先,画面采用了分区构图法,使画面既有一定的秩序,又形成动与静的对比。上部四人为静态团体,但静中有动,操琴者用其温雅的动态活跃了这个区域的气氛。下部的击鼓人和舞蹈者为动态区域,但动中也有静,舞蹈者惊艳的亮相,用动态中的短暂静姿吸引了观者的目光。其次,画面采用外紧内松的构图方法,在画面的四角都有人物形象,密集而紧凑,而画面的中间则相对空旷。外紧则画面气韵饱满,内松则气机灵动。最妙的是,把最主要的人物孤立起来,反而是使其形象更加突出。上部四人的身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铁板一块的团体关系,操琴者的琴身下伸,又与击鼓的人物建立了密切联系。这五个人物联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C”字形,牢牢地包围着右下角的舞蹈者。巨大的“C”字形具有强大的视觉聚合力,在其笼罩下,看似孤立的舞蹈者反而成为人们的视觉焦点。最后,画面形象的构成具有显著的焦点透视特征。首先是近大远小的透视状态是明显的,前面的两人明显地大于后面四人,生动而具体地传达出了具体的空间关系。即便后面一排的四个人物,依然有着明确的前后空间关系。如梳双髻的女性形体最小,显然在最后面。操琴者的形体突出了许多,明显地处于其他三人的前面,我们从他身体下沿的位置也能清晰地感觉到这种关系。

仔细观察画面中的所有人物,他们之间没有任何两人的体量是一样大的,同时也反映出了他们之间丰富而微妙的空间透视关系。很多专家都在说中国传统绘画中是没有焦点透视的,当我们看到这幅画面的时候,其说法不攻自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