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木偶戏与民间祭祀习俗:探索与解析 - 第十章

木偶戏与民间祭祀习俗:探索与解析 - 第十章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唐代以来直到明清、民国年间,四川无论是在大中城市还是广袤山乡,一直是木偶戏的流行地。在清代中期川剧形成之后,对木偶戏形成较大影响和冲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有利于木偶戏发展的良好影响。木偶戏借鉴川剧剧目,学习川剧的声腔音乐,极大地丰富了木偶戏的剧目来源、表演技艺和音乐形式。“木脑壳”是那一时期四川民众对木偶戏的普遍称谓,在成都地区又称“木肘肘”。相对于木偶戏,又将川剧称之为“人大戏”。

木偶戏与民间祭祀习俗:探索与解析 - 第十章

木偶戏在我国出现较早,木偶学界普遍的观点认为,源于汉,兴于唐,宋代比较盛行。那么木偶戏是何时出现在四川呢《确切记载有》太平广记《华阳李尉》:“唐天宝后,有张者为剑南节度使。……遣蜀之众工绝巧者,极其妙思,作一铺木人,音声关戾在内,丝竹皆备,令百姓士庶,恣观三日。”这个记载说明,四川在唐代中叶已经出现了木偶的表演,可见四川木偶戏悠久的历史。从唐代以来直到明清民国年间,四川无论是在大中城市还是广袤山乡,一直是木偶戏的流行地。

清代中期川剧形成之后,对木偶戏形成较大影响和冲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有利于木偶戏发展的良好影响。由于川剧具有五种声腔,剧目繁多,直接影响了四川的木偶戏、皮影戏的发展。木偶戏借鉴川剧剧目,学习川剧的声腔音乐,极大地丰富了木偶戏的剧目来源、表演技艺和音乐形式。二是川剧对木偶戏的冲击。由于川剧的繁荣发展,大中城市、水陆码头逐渐成为川剧的一统天下,大多数木偶戏班不得不向交通不便、经济贫困、文化生活相对贫乏的山区转移,广大乡村仍然是木偶戏固守的活动范围。由于四川交通发展的滞后,直至晚清、民国年间,木偶戏一直活跃于城乡山村。即便是在成都、重庆这样的大城市中,木偶戏依然占据着一席之地。在川北、川东、川南广大区域,除了县城或大一点的乡镇之外,乡村农民戏剧活动均以木偶、皮影戏为主。在大巴山老红军的回忆录中有这样的记载:1935年,川陕苏区的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打下了中坝(现江油市) ,当地的戏班为红军演出川戏,大家看得兴高采烈。因为许多来自大巴山区的红军战士是第一次看“人大戏”,以往只看过“木脑壳”,由此足见当年“木脑壳”在川北地区的影响。“木脑壳”是那一时期四川民众对木偶戏的普遍称谓,在成都地区又称“木肘肘”。相对于木偶戏,又将川剧称之为“人大戏”。这是因为川剧是人演的,从形态上看比木偶更大一些。(www.daowen.com)

[清]傅崇矩著《成都通览》之观“木肘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