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重构项目学习内容-理论研究与学科实践

重构项目学习内容-理论研究与学科实践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习内容是学习活动展开的条件,也是学习目标达成的重要载体。在学术类项目开展之前,教师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几个项目组重新梳理、整合学习内容:第一,对“经济重心的南移”这一历史现象的内涵进行界定,认识“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中国古代经济由“北强南弱”到“南强北弱”转变的经济发展现象。以项目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资源的搜集和整理,并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形成研究报告等作品。

重构项目学习内容-理论研究与学科实践

学习内容是学习活动展开的条件,也是学习目标达成的重要载体。从信息加工理论视角来看,在学习情境中,学习的知识被学习者内化为理性信息,学习情境刺激进入学习者头脑转化为感知信息;在学习过程中理性信息和感知信息建立了联结。[7]这给我们的历史教学带来一定的启示,找到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能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习得更多的历史知识。如果想把这种关联性在学习中的价值最大化,就要对学习内容进行整合与重构,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学术类项目的开展中,学习内容以某一主题为中心,其构建必然打破教材原有的“章”“节”编排,站在项目实施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和处理教学内容和要求。这要求教师从课程的逻辑性和完整性出发,引导学生重新整合与梳理知识之间联系,充分关注前后知识的衔接、局部知识与学科架构的勾连,防止知识的孤立化、片面化。

案例链接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这一项目中“经济重心南移”这一历史现象分布在七年级上、下两册不同的章节,如果以章节为序,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学生这节课学一点,几周后又学一点,虽然突出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中某一局部内容的关键点,但却通常会让学生觉得这些内容空洞、乏味,很难想象这些“关键点”综合起来的样子,不能形成对“经济重心的南移”这一历史现象完整而充分的认识。在学术类项目开展之前,教师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几个项目组重新梳理、整合学习内容:

第一,对“经济重心的南移”这一历史现象的内涵进行界定,认识“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中国古代经济由“北强南弱”到“南强北弱”转变的经济发展现象。这一现象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中值得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www.daowen.com)

第二,明确这一转变过程所涉及的四个关键时期,分别是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朝。通览七年级上、下两册教材中四个时期的历史,尤其是关于经济发展情况的介绍,对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梳理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分析这一经济现象发生的原因、影响。

第三,设置以下问题:除了教材中的内容,“经济重心南移”还有没有其他原因?以项目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资源的搜集和整理,并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形成研究报告等作品。

这一学术项目的开展,根据项目任务完成和问题解决的需要对七年级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整合与重组,并根据目标达成的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拓展,系统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同时融入其他学科内容。通过这种知识的组织与重构,学生既体会到历史学科在整体项目完成中的独特价值,又能认识它与其他学科不可分割的相互关联。此外,这样的学习内容既包含外在于学生的客观存在,又加入了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生发的新内容,其学习过程不再是教师预设的流程,而是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生成的现实过程,学生的学习体验不再囿于教案,而是更多体现出随机、丰富又复杂的特征,为学科能力和素养的培育提供了多个生发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