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AMSZ准则对中国储蓄投资转化与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

AMSZ准则对中国储蓄投资转化与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国内,史永东、齐鹰飞首次利用AMSZ标准对1992—1998年中国资本投入的动态效率进行了检验,发现样本期间中国经济运行处于动态无效状态[42]。刘宪利用AMSZ标准检验了1993—2001年中国经济的动态效率,他使用了与前两个研究不同的总收益计算方法,得出了样本期间中国经济在总体上是动态有效的结论。

AMSZ准则对中国储蓄投资转化与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

Abel等(1989)[39]将技术进步和人口增长的不确定性引入Diamond(1965)的模型,提出了一个检验资本累积和经济增长动态效率的帕累托最优总量检验标准,即AMSZ准则:如果一个国家每年的总资本收益“始终大于”当年的总投资(D>1),那么这个国家的宏观投资就是“动态有效”的,如果这个国家每年的总资本收益“始终小于”当年的总投资(D<1),则这个国家的宏观投资就是“动态无效”的。利用这一准则,他们对美国及其他六个OECD国家1960—1984年的经济进行了检验,发现意大利的资本投入动态效率最高,平均达到18.27%;其次是法国,为12.2%;英国最低,为9.47%,且所有国家的资本收益超过投资,即资本净收益为正,资本投入是动态有效的。Fankin(1998)利用AMSZ准则计算了1980—1994年斯洛文尼亚资本投入的动态效率,平均约为10.39%[40]。Ahn(2003)[41]对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的动态效率的研究表明:中国台湾和日本总体上是“动态有效”的,韩国的“动态有效”最为明显。

在国内,史永东、齐鹰飞(2002)首次利用AMSZ标准对1992—1998年中国资本投入的动态效率进行了检验,发现样本期间中国经济运行处于动态无效状态[42]。袁志刚、何樟勇(2003)对1978—2001年及1996—2001年中国经济的动态效率进行了检验,认为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经济运行处于一种动态无效状态,存在比较明显的“过度投资”[43]。刘宪(2004)利用AMSZ标准检验了1993—2001年中国经济的动态效率,他使用了与前两个研究不同的总收益计算方法,得出了样本期间中国经济在总体上是动态有效的结论。对于不同地区而言,中国东部、中部地区经济处于动态有效状态,而西部地区经济处于动态无效状态[44]。项本武(2008)利用该准则对1992—2003年中国经济的动态效率进行了检验,认为样本期间中国经济动态效率是波动的,其中大部分年份处于动态无效状态,中国经济的动态效率与投资率负相关[45]。蒲艳萍、王维群(2009)基于AMSZ标准对1994—2006年中国资本投入的动态效率和1998—2006年资本投入效率的区域差异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资本投入效率在整体上是动态有效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2001年以后资本投入动态效率呈现显著下滑趋势;资本投入效率区域差异较大,资本投入年均效率东北最高、东部次之、中部稍低、西部最低。张家峰(2012)采用AMSZ准则对中国1992—2007年中国资本投入的动态效率进行了检验,认为2001年以前中国的资本投入处于动态有效状态,并处于缓慢上升的通道中,但在2001年后,投资效率的下降趋势明显,到2005年已经接近动态无效的边缘,2006年和2007年则呈现动态无效的状态[46]

总体来看,AMSZ准则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检验资本投入动态效率的标准准则,但是国内学者在测算中国的资本总收益时采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导致得出的结论存在一定的差异,本书运用《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对1992—2015年的投资动态效率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见表5-8。

表5-8 1992—2014年中国的总收益和总投资

(续表5-8)

(www.daowen.com)

注:总资本收益=GNP-间接税-企业补贴-劳动者报酬×90%;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净收益=总资本收益-总投资,以当年价格表示。

由表5-8中相关数据可绘制中国资本投入动态效率变化趋势图,如图5-3示。

图5-3 中国资本投入动态效率变化趋势

由表5-8和图5-3可知,1992—2014年中国的资本总收益与GNP的比值一直比较稳定在43%~49%之间。在1992年到2000年期间,总投资与GNP的比值由44.15%下降到36.39%,净投资与GNP的比值由0.89%上升至9.49%,资本投入是动态有效的而且效率在此期间不断提高;在2000年到2003年期间,总投资与GNP的比值由35.17%上升至42.85%,净收益与GNP的比值由9.49%下降至2.70%,资本投入是动态有效的但是效率不断下降;在2004年到2007年期间,总投资与GNP的比值由42.85%下降至40.96%,净收益与GNP的比值由2.70%上升至6.98%,资本投入是动态有效的而且效率在此期间不断提高;在2007年到2009年期间,总投资与GNP的比值由40.96%上升至47.19%,净收益与GNP的比值由6.98%下降至-0.03%,资本投入的动态效率不断下降并由动态有效转变为动态无效;在2009年到2011年期间,总投资与GNP的比值由47.19%下降至47.11%,净收益与GNP的比值由-0.03%上升至1.79%,资本投入的动态效率不断上升并由动态无效转变为动态有效;在2011年到2014年期间,总投资与GNP的比值由47.11%下降至46.95%,净收益与GNP的比值由1.79%下降至-2.18%,资本投入的动态效率不断下降,由动态有效转变为动态无效。

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资本投入在2000年以前是显著有效的,并且动态效率缓慢上升;但在2000年以后,投资效率整体上处于下降趋势中,尤其是2007年以来,资本投入的动态效率急剧下降,2013年和2014年则呈现动态无效的状态,反映出目前中国资本投入过度、投资效率下降的现状。与其他国家横向比较,中国1992—2014年的资本投入的年平均效率为3.39%,远低于西方国家的资本投入效率水平,这也说明了中国资本的投入和配置越来越不合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