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与营业规模的关系研究及经济影响分析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与营业规模的关系研究及经济影响分析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均坦等研究了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发现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追求规模扩张的现象十分明显。陈小宪在研究当中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单纯的规模扩张型发展模式具有弊端,商业银行应该追求长期的稳定盈利。一方面,杨瑞龙等的研究发现,央企的发展仍然是规模导向型。据此,提出本章的假设H1: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与商业银行营业规模呈正相关。本章还检验了商业银行净利润和营业收入的关系,即商业银行的销售净利率。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与营业规模的关系研究及经济影响分析

监管套利行为本身就是一种为了盈利,而主动增加风险的行为(Acharya et al.,2013;Plantin,2015)。目前中国关于理财产品的讨论,多集中在风险方面(Hachem&Song,2016;Acharya et al.,2016)。然而,理财产品对商业银行的财务业绩是否有直接影响呢?

首先,我们应该考虑理财产品对商业银行的业务规模具有影响。一般认为,在达到最优规模效应之前[4],商业银行会追求规模扩张(Berger&Humphrey,1991)。因为商业银行具有规模效应,并且规模扩张有助于分散商业银行风险。由此可见,追求业务规模的扩张是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在我国,商业银行追求规模扩张的现象更为明显。王均坦等(2013)研究了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发现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追求规模扩张的现象十分明显。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实际规模甚至超过了其最优规模,存在一味追求规模,而忽视风险和绩效的问题(王均坦等,2013)。陈小宪(2003)在研究当中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单纯的规模扩张型发展模式具有弊端,商业银行应该追求长期的稳定盈利。

我国商业银行追求规模扩张,可能与中国的国情相关。一方面,杨瑞龙等(2013)的研究发现,央企的发展仍然是规模导向型。央企主要领导的职位变更受到国资委的考核影响,而根据国资委《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央企的营业收入增长率是重要考核指标之一[5],因此央企存在一味追求做大规模的动机。

虽然金融类企业不属于国资委管理,但金融类企业追求规模增长的动机仍然存在(王均坦等,2013)。比如世界500强商业银行的排名主要是根据营业收入[6],这成为中国银行追求规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商业银行追求规模的问题,2014年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7],严查商业银行为了业绩规模,通过高息揽储、非法返利、延迟支付、以贷转存、以贷开票、理财产品、同业业务等手段吸存倒存,这项通知被视为限制商业银行追求规模的措施之一。

由此可见,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希望扩大商业银行业绩规模。因此,我们认为在控制了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商业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越多,理财业务规模越大,商业银行的营业规模也越大。据此,提出本章的假设H1: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与商业银行营业规模呈正相关。

其次,我们还应该考虑理财产品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具有影响。Hachem&Song(2016)和Acharya et al.(2016)的研究均提到理财产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理财产品不计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8],是商业银行表外资产,同时理财产品不受存贷比、存款利率等限制,不用提取存款准备金。二是理财产品资金不受贷款投向的限制,因此诸如地方融资平台或房地产企业等受限行业的资金,需要通过理财产品的渠道进行运作。三是理财产品的利率更接近市场实际利率水平,比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存款利率高。(www.daowen.com)

理财业务的盈利能力会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比较理财业务盈利能力和表内业务的差异,从而判断理财业务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具体影响。

根据Hachem&Song(2016)和Acharya et al.(2016)的分析,理财业务资金受到的监管较弱,资金利用率可能更高,而资金投向不受限制,因而资金的收益率可能也会更高。因此,相比传统业务,理财业务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然而,Hachem&Song(2016)和Acharya et al.(2016)也提到,理财产品的利率比存款利率高,所以通过理财产品吸收资金的成本更高。Hachem&Song(2016)和Acharya et al.(2016)还提到,理财业务开展的过程中,商业银行之间以及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中介需要配合,并不能直接将资金投向实体经济。资金在周转的过程中,也会抬高资金的成本费用。因此,从这一方面出发,理财业务的盈利能力可能较弱,理财业务会降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

以上分析说明,仅从理财业务自身的利润率水平出发,不能判断理财业务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但是理财业务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还具有另一条影响路径。本章的研究(Hachem&Song,2016;Acharya et al.,2016)提到理财业务属于表外业务,不纳入资产负债表。因而,商业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在商业银行报表当中不会增加商业银行账面资产[9]。但是,理财产品带来的收益却会计入商业银行的利润,通过非利息收入[10]增加商业银行营业收入,进而增加商业银行的净利润总额。

因此,即使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本身的利润率水平不高,但是由于理财业务属于表外业务,在计算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时,理财业务带来的收益计入分子利润当中,增加的资产却不计入分母账面总资产的核算。所以,理财产品至少可以提高商业银行账面上的盈利水平。据此,提出本章的假设H2: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与商业银行账面盈利水平呈正相关。

为了区分理财产品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两种影响路径。本章还检验了商业银行净利润和营业收入的关系,即商业银行的销售净利率。理财业务带来的收入计入营业收入,理财业务的成本计入总成本。因此,如果理财业务的盈利能力更强,应该反映为理财业务的销售净利率更高。如果理财业务的盈利能力比传统表内业务强,则理财产品的规模越大,商业银行的总体销售净利率会提高,反之亦然。根据上文分析,我们对此不做假设,根据实证结果再做判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