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重点分析桥址区的风场,在桥址区周围局部网格划分较密,远离桥址区的区域划分相对较稀,计算区域共划分231万网格。图4.7桥址区地形三维视图图4.8计算区域海拔高度图4.9计算区域网格划分如图4.10所示为计算区域中地表网格划分示意图。
以大渡河大桥为工程背景,选定桥址区南北向长20 km,东西向长20 km,高程从1 360~15 000 m的长方体作为数值模拟计算区域,其中山体、河流等作为模型壁面,大桥处于计算区域的中心位置,大桥主梁高度处高程为1 608 m。计算区域顶面离桥面13 392 m,为地表上方气流的自由变化预留了充分的空间。
计算采用的桥址区地形三维视图如图4.7所示。图形中心部位的直线为桥梁轴线。该大桥为主跨1 100 m的钢桁架悬索桥,横跨大渡河,桥梁的东侧为一个西南走向的山脊,该山脊的平均海拔为2 000 m。如图4.8所示为计算区域海拔高度云图。可知,桥位处的海拔高程差接近4 000 m。有限元计算模型采用四面体非结构化网格对区域进行离散,壁面网格高度为8 m。计算区域网格划分如图4.9所示。为重点分析桥址区的风场,在桥址区周围局部网格划分较密,远离桥址区的区域划分相对较稀,计算区域共划分231万网格。
图4.7 桥址区地形三维视图
图4.8 计算区域海拔高度(www.daowen.com)
图4.9 计算区域网格划分
如图4.10所示为计算区域中地表网格划分示意图。大桥位于整个计算区域的正中央,桥位处的下游侧(南面)河流较弯曲,在下游约1 000 m处的河流发生突然转向,转向角度达到90°。同时,大桥的东岸有一个突出山脊,该山脊的平均海拔高度为2 000 m。大桥的轴线为东西走向,即如图4.10所示的直线。后续分析中将重点对该桥轴线上的计算结果进行讨论。
图4.10 地表网格划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