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静宁文史大观:刘沪屯军之地,章川堡

静宁文史大观:刘沪屯军之地,章川堡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静宁县古城乡政府东北两公里的古城村,有一座北宋时期修筑的城堡——章川堡。然而少为人知的是,刘沪在收复水洛之前,把章川堡看作南下的桥头堡,带领士卒兴修水利,开荒屯田,使当地百姓丰衣足食,也为部队创造了充足的物质储备。来到古城,我们不仅目睹了章川堡的沧桑面貌,更从它的缔造者刘沪将军身上感受到报效国家,造福一方的人格力量。

静宁文史大观:刘沪屯军之地,章川堡

静宁县古城乡政府东北两公里的古城村,有一座北宋时期修筑的城堡——章川堡。据北宋官修军事巨著《武经总要》记载,章川原名“樟川”,因当地番户请求内附,于是朝廷赐改其名为章川。该堡位于甘硙河与西番沟河交汇处的三角形台地上,背依东山,两面临水,易守难攻。

章川堡不仅以它建造年代久远而闻名,更因其与北宋拓边开疆的名将刘沪的不解之缘而光耀史册。让我们把视线暂时挪移到邻县庄浪水洛——

每年的正月十二,庄浪水洛要举办声势浩大的文娱活动,届时,各路社火汇聚县城,十里长街,火树银花,高抬高跷,龙灯狮子,表演场面壮观,好不火爆。人们用千百年延续下来的“迎神”方式,酬神游行,表达对水洛筑城的肇始者、地方保护神刘沪的崇敬与感恩。刘沪,北宋保州保寨(今河北保定)人,仁宗时任渭州瓦亭寨监押,代理静边寨主(今静宁靳寺附近)。刘沪出身将门,志向远大,为把川平土沃,兼有水轮、银铜之利的水洛城纳入宋朝版图,他秘密派人前去说服氐族首领铎斯那归降。接着刘沪又冒着被军法处置的风险,军民合力,建成打通秦陇通道的水洛城,树功当代,贻惠千秋。然而少为人知的是,刘沪在收复水洛之前,把章川堡看作南下的桥头堡,带领士卒兴修水利,开荒屯田,使当地百姓丰衣足食,也为部队创造了充足的物质储备。可以说,没有章川堡,就没有水洛城、庄浪县,章川堡的意义正在于此。(www.daowen.com)

章川堡因其年代遥远,被人们笼统地称作“古城”。近千年过去,周长约千米的古堡,除了西北部分因河水冲刷而塌陷外,保存基本完好。城墙、护城壕宛然在目;宋磁陶瓦,垂手可拾;密实的夯土层平整划一,依然坚硬,仿佛向人们展示着它屹立千古的精气神!

登上城墙,极目四望,山川风物,尽收眼底。温顺的甘硙子河静静地流淌,用甘美的乳汁滋润着大地原野,河川里硕果飘香,禾黍茂盛,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季节的到来。而这十里平畴,百顷良田,曾是刘沪将军及其将士披星戴月,流血流汗,一镐一镐开垦出来的。来到古城,我们不仅目睹了章川堡的沧桑面貌,更从它的缔造者刘沪将军身上感受到报效国家,造福一方的人格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