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头可断,志不屈-永安红色记忆

头可断,志不屈-永安红色记忆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陈承木忍住悲痛,火速赶回凉坑报告。由于情报送得及时,敌人遭到了赤卫队的迎头痛击,陈承木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之所思,想红色政权安危之所想,不畏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受到区政府的表彰,其英勇事迹也在村里传开了。敌人改用酷刑,遍体鳞伤的陈承木始终昂首挺胸,只说两句话:“头可断,志不可屈!”敌人又气又恼,在河边杀害了陈承木。

头可断,志不屈-永安红色记忆

陈承木,安砂凉坑村人。少年时读过几年书,看到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他心里从小就播下了追求真理、向往光明的种子。

1934年4月,红军来到他的家乡,他主动接近红军,热情帮助红军带路、找人,积极参加红军的宣传活动。听说红军要成立赤卫队,他第一个报名。有人问他:“你家又不穷,闹什么革命?”他说:“为了理想,为了老百姓能当家做主人!”

打土豪,分田地,对贫穷百姓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好事情,是值得高兴的事。可是,在封建专制长期统治压迫下的凉坑村群众,害怕国民党反动派报复,不少人有顾虑,只是观望,不敢放开手脚。为了消除乡亲们的担忧,陈承木一边向乡亲宣传和解释红军政策,一边带头砸开地主的粮仓,把粮食分发给贫苦乡亲。在他的鼓舞带动下,乡亲们纷纷加入革命阵营,开展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斗争。躲到外地去的地主老财们得知消息,气得咬牙切齿,盘算着如何寻机报复。

临近端午节的一天,天突然变得阴沉沉的,狂风不停地刮着,花草扑倒在地上,树木狂怒地摇摆,一场典型的夏季大暴雨突然降临,电闪雷鸣,如瓢泼,似倾盆,哗哗啦啦一片水的世界。这天,正好轮到陈承木和另一个赤卫队员放哨。陈承木负责东南方向两个路口,他穿着棕衣,戴着斗笠,在雨中巡视。雨很大,难以看清前方的情况。面对这恶劣的天气,他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一点儿也不敢掉以轻心。

傍晚时分,突然有一个人脚踩水花,冒雨飞速跑来,是曹田村的赤卫队员陈宗康,陈承木立即快速迎了上去。陈康宗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快!快去通知大家做好应对准备,今天晚上,地主武装企图借大雨和黑夜,回村报复。”陈康宗没时间多说什么,又赶着去别村送情报,当他返身过凉坑桥时,突然一个大浪冲来,木桥垮了,陈康宗跌入大水中,陈承木连忙跑过去救战友,只听到:“不要管我……执行任务……”陈康宗被淹没在洪水中,壮烈牺牲了。陈承木忍住悲痛,火速赶回凉坑报告。

因为陈康宗的牺牲,陈承木又快速返回,完成陈康宗未完成的任务,他冒险跳入急流,游到河对岸,到附近村庄报告敌情,让各村做好应对准备。由于情报送得及时,敌人遭到了赤卫队的迎头痛击,陈承木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之所思,想红色政权安危之所想,不畏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受到区政府的表彰,其英勇事迹也在村里传开了。陈承木的革命理想信念更坚定了。(www.daowen.com)

1934年8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撤出安砂进行战略转移,区、乡赤卫队也转移到山上坚持斗争。地主土豪们纷纷回村实行疯狂报复,对山上赤卫队进行封山“清剿”。

在反“清剿”的艰苦斗争中,陈承木勇敢地走在革命的前列,哪里有危险,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哪里。不幸的是在一次执行任务中,陈承木被一群匪徒发现包围,他临危不惧,随手捡起地上的木棒,与敌力拼,打伤数敌,最后终因寡不敌众被捕,被押送到水碓村审讯。

在水碓村的一栋大屋里,陈承木被绑在房梁的木柱子上,敌人用金钱引诱他投降,陈承木不为所动。敌人改用酷刑,遍体鳞伤的陈承木始终昂首挺胸,只说两句话:“头可断,志不可屈!”“你们休想得到半点消息!”敌人又气又恼,在河边杀害了陈承木。

陈承木以“头可断、志不可屈”的诤诤誓言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革命理想而奋斗的坚强与不屈,用自己的生命和行动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和使命”,勇于担当的革命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