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山东红色记忆:妇女的后方勤劳与奉献

山东红色记忆:妇女的后方勤劳与奉献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支前立功锦旗在男子支前的同时,妇女在后方磨米面、摊煎饼、烙面饼、缝慰问袋、做军鞋军衣支援前线。大关区草山亭村妇女做军鞋1500双;东岸头村的识字班在紧急的时候,白天做军鞋,晚上做豆腐供应解放军。一针、一线、一军鞋,展现了临朐人民对共产党、人民解放军的深情厚谊。

山东红色记忆:妇女的后方勤劳与奉献

支前立功锦旗

在男子支前的同时,妇女在后方磨米面、摊煎饼、烙面饼、缝慰问袋、做军鞋军衣支援前线。1948年,为支援淮海战役临朐县九山区上城隍村130多名妇女在一个秋季里做军衣4000套,人民政府奖励小米3000公斤,她们又全部献出来支援前线,华东军区总部卫生部供给部先后授予她们“支前立功”锦旗两面,至今锦旗还珍藏在江苏省徐州市淮海战役纪念馆里;泉庄村妇女支前小组,一年做军鞋400余双,全村一天一夜碾小米2500公斤,该村被县里评为“支前动参模范村”,奖给耕牛2头;冕崮前村25名妇女5天5夜赶做军鞋80双。大关区草山亭村妇女做军鞋1500双;东岸头村的识字班在紧急的时候,白天做军鞋,晚上做豆腐供应解放军。纸坊区石灰窑子村的女村长姜金礼、南杨善村的识字班长刘秀英等,都以身作则,带领全村妇女碾米磨面、慰问伤员,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米山区妇女仅用4天时间就做军鞋50000双、袜子4000双,寺头村63名妇女做160双军鞋、80双袜子。同年,解放军两个团驻防临朐城区,东平乡一天烙饼2500公斤,烧水千担;陡沟乡一次送猪36头,面粉2.4万公斤,军鞋300双。

临朐大关北草山亭村解放战争时期的军鞋账(www.daowen.com)

从《军鞋账》记载的内容来看,农户从妇救会支取麻,然后带回家自己搓麻线。据了解,麻线搓完后往往还要在白蜡上过一遍,如此使用起来麻线会更加顺滑。农妇们往往会将裤管卷起来,在腿上搓麻线,时间长了小腿往往被线搓得通红,针线筐里的那块白蜡也总是留有一条条深深的痕迹。然后再纳鞋底。战士们要行军打仗,鞋子磨损比较快,所以鞋底一定要结实。农村妇女们就将家里的破旧衣服和一些碎布条,先一层一层用糨糊粘好,一直粘到一寸多厚,在快干时再用大石头压上一二天,使之变得硬实。这些工作用俗话说就是“打确子”。而做军鞋最辛苦的活当属纳鞋底,麻线纳得越密越结实,做鞋的时间大多花在这上面。先用铜锥子在鞋底上使劲扎一个孔,而后再将麻线穿过,缝几针便将针在头上蹭一下。农村妇女白天种地干活做家务,做军鞋基本上都是选择在晚上凑在煤油灯下“挑灯夜战”。鞋底纳完后,再用刀将周围多余部分切掉。至此,一双硬邦邦的鞋底便出来了。最后一道手艺是缝鞋帮,鞋帮是要用针线缝在鞋底上的。厚厚的鞋底再加上一层鞋帮,要穿过麻线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鞋做完后,农妇们会一双双捆好送到村妇救会,再由县里派专人统一送到部队上。一针、一线、一军鞋,展现了临朐人民对共产党、人民解放军的深情厚谊。

在党中央、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和全国人民的支援下,人民解放军经过四年艰苦卓绝的英勇奋战,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如今那段艰苦而又光辉的拥军支前岁月虽已过去了七十多个春秋,但历史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这本纸张泛黄、散发着革命历史气息、浓缩着沂蒙革命老区人民满腔热情的《军鞋账》作为解放战争时期临朐人民踊跃支前历史的缩影和佐证,在山东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都是唯一一件反映沂蒙革命老区翻身农村妇女踊跃支前做军鞋的珍贵档案,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档案文献价值,曾先后参加过全国党史资料展览和山东省特藏档案展览,2015年入选第四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和山东省首批《珍贵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成为临朐人民的光荣和骄傲,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共党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可多得的生动教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