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海洋水文测量:悬移质输沙率资料整编工作内容及要求

海洋水文测量:悬移质输沙率资料整编工作内容及要求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悬移质输沙率资料整编工作内容及要求悬移质输沙率资料整编工作宜包括以下内容:①编制实测悬移质输沙率成果表;②绘制单样含沙量与断面平均含沙量关系曲线或比例系数过程线或流量与输沙率关系曲线;③关系曲线的分析与检验;④数据整理;⑤整编逐日平均悬移质输沙率、逐日平均含沙量表和洪水要素摘录表;⑥绘制瞬时或逐日单沙(或断沙)过程线;⑦单站合理性检查;⑧编制悬移质输沙率资料整编说明表。定线精度应符合表9.1规定。

海洋水文测量:悬移质输沙率资料整编工作内容及要求

1.悬移质输沙率资料整编工作内容及要求

悬移质输沙率资料整编工作宜包括以下内容:

①编制实测悬移质输沙率成果表;

②绘制单样含沙量(简称单沙)与断面平均含沙量(简称断沙)关系曲线或比例系数过程线或流量与输沙率关系曲线;

③关系曲线的分析与检验;

④数据整理;

⑤整编逐日平均悬移质输沙率、逐日平均含沙量表和洪水要素摘录表;

⑥绘制瞬时或逐日单沙(或断沙)过程线;

⑦单站合理性检查;

⑧编制悬移质输沙率资料整编说明表。

实测悬移质输沙率和含沙量资料的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利用单样含沙量过程线,检查单沙测次对变化过程的控制及代表性,以及不合理的测次等;

②用关系曲线图检查分析;

③分析单断沙关系点的分布类型、点带密集程度以及影响因素,对于突出偏离的测次,应分析其偏离的原因;

④对于实行间测的测站,若本年有校测资料时,应与历年综合单断沙关系曲线进行分析,以检查是否满足用历年综合单断沙关系曲线推沙的条件。

2.推沙方法

进行推沙时可采用如下方法:

(1)单断沙关系曲线法

对于单断沙关系良好或比较稳定的测站,可采用单断沙关系曲线法。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各种线型的定线精度应符合表9.1的规定。当一条关系曲线上的测点在10个以上者,应进行关系曲线的检验。

②通过坐标原点和点群重心,可定成直线、折线或曲线。根据关系点的分布类型,又可分类单一线法和多线法。

a.单一线法:单断沙关系点较密集且分布成一带状,关系点无明显系统偏离,即可定为单一线推求断沙。

b.多线法:若单断沙关系点分布比较分散,且随时间、水位或单沙的测取位置和方法有明显系统偏离,形成两个以上的带组时,可分别用时间、水位或单沙的测取位置和方法作参数,按照单一线的要求,定出多条关系曲线。

③推沙方法:

a.单断沙关系为直线、折线、单一曲线,用计算公式、关系系数、插值法等,由单沙计算断沙。

b.单断沙关系为多条曲线时,分别按单一线法计算断沙(表9.2)。

表9.2 悬移质泥沙关系曲线法定线精度指标

(2)比例系数过程线法

对于单断沙关系点散乱,定线精度不符合表9.1的规定,但输沙率测次较多,且分布比较均匀,能控制单断沙关系变化转折点的测站,可采用比例系数过程线法。推沙方法如下:

①计算比例系数

式中,m为比例系数;为实测断沙,kg/m3或g/m3;C′S′为相应单沙,kg/m3或g/m3

②点绘比例系数过程线:以比例系数m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参照水位、流量过程,点绘比例系数过程线。

③以实测单沙的相应时间,从比例系数过程线上求得比例系数,乘以单沙,即得断沙。

(3)流沙与输沙率关系曲线法

无单沙测验资料或单沙测验资料不完整,而流量(水位)与输沙率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且输沙率测次基本上能控制各主要水峰、沙峰涨落变化过程时,可采用流量与输沙率关系曲线法推求断沙。

①以流量(水位)为纵坐标,输沙率为横坐标,点绘在坐标纸上。对突出点应进行分析,并作出恰当的处理。绘出流量(水位)与输沙率关系曲线。定线精度应符合表9.1规定。

②根据水位或由水位推得瞬时流量,由式(8.6)的方法推求输沙率,除以流量即得断沙。

(4)近似法

当输沙率测次太少或单断沙关系不好,不能用上述几种方法,仅测单沙的站或时期,可采用近似法,即用单沙近似当作断沙。(www.daowen.com)

3.单断沙关系曲线的延长规定

单断沙关系曲线的延长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单断沙为直线关系,测点总数不少于10个,且实测输沙率相应单沙占实测单沙变幅50%以上时,可作高沙延长。向上延长变幅应小于年最大单沙50%。若单断沙关系为曲线,延长幅度不超过30%。单沙测取位置及方法与历年不一致或断面形状有大的变化时,均不宜作高沙延长。

②顺原定单断沙关系曲线的趋势,并参考历年关系曲线进行延长。

4.插补方法

缺测单沙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插补:

①直线插补法:当缺测期间水沙变化平缓,或变化较大但未跨越峰、谷时,可用未测时段两端的实测单沙,按时间比例内插缺测时段的单沙。

②连过程线插补法:在单沙与水位、流量变化过程较相应的测站或时期,当缺测期间的水位流量变化不大,或者是水位起伏变化虽大,但缺测时间不长,可根据水位流量的起伏变化过程,连绘单沙过程线,予以插补。

③流量(水位)与含沙量关系插补法:以缺测期之前和以后流量(水位)过程线和单沙过程线上的流量(水位)和单沙,点绘流量(水位)与单沙关系曲线,据以插补缺测的单沙。

④上下游单沙过程线插补法:本站与上下游站含沙量关系良好时,可点绘上(或下)游站的单沙与本站单沙的关系曲线,用以插补本站缺测性单沙。

5.推求日平均输沙率及日平均含沙量的要求

推求日平均输沙率及日平均含沙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计算日平均值选用的资料

计算日平均值可视情况分别选用下述资料:

①实测点:直接用经过换算的断沙进行日平均值的计算。

②过程线摘点:根据绘定的单沙过程线,在过程线上摘录足够的,能控制流、含沙量变化的点次,经换算的断沙进行日平均值的计算。

(2)日平均值计算方法

使用单沙推求断沙时,可采用以下方法计算日平均值:

①一般情况日平均值的计算方法:采用流量加权法。以瞬逐时流量乘以相应时间的断沙,得出瞬时输沙率,再用时间加权求出日平均输沙率,除以日平均流量即得日平均含沙量。为减少计算误差,当一日内流量、含沙量涨落一致,且水、沙量日变幅(以最小值作分母)均大于3倍时,可在流量、含沙量最大涨落时段,直线内插1至2个点子,进行计算。

②有逆流、停滞现象时,日平均值的计算方法:

a.全日为逆流时,其计算方法与顺流相同,但所求日平均输沙率为负值。

b.一日内兼有顺、逆流时,其计算方法与顺流相同,用其代数和计算,如逆流输沙率大于顺流,则所求数值为负值。日平均含沙量采用面积包围法计算,若所得结果为负值,则用顺、逆流输沙量绝对值总和除以顺、逆流径流量绝对值的总和得之。

c.全日水流停滞者,日平均输沙率为0。日平均含沙量用面积包围法计算。

d.一日内部分时间水流停滞者,其计算方法与顺流相同。

③对于某些因条件限制,而不能采用计算机整编的资料,可视单沙测取次数及水、沙变化情况,选用算术平均法、面积包围法和流量加权法。

a.算术平均法:适用于流量变化不大、含沙量点次分布均匀的情况。一日测取一次单沙者,则相应的断沙作为日平均含沙量。日平均含沙量乘以日平均流量,即得日平均输沙率。

b.面积包围法:适用于流量变化不大,但含沙量变化较大且点次分布不均匀的情况。

c.流量加权法:适用于流量和含沙量变化都较大的情况。

对于使用流量与输沙率关系曲线法,当关系曲线接近一条直线或曲率甚小时,可用日平均流量推求日平均输沙率。当关系线为曲线时,可用瞬时流量推求瞬时输沙率,然后用流量加权法或面积包围法计算日平均值。

6.单站合理性检查

单站合理性检查宜包括下列方面内容:

①当水文站测取单沙的位置、方法没有大的变动,且推求断沙的方法与往年相同,应与历年推求断沙的关系曲线、比例系数过程线比较,以检查其合理性。

a.历年单断沙关系曲线的对照:利用历年关系曲线图,比较各年曲线的趋势和其间相对的关系。历年关系曲线的趋势应大致相近且变动范围不大,如果趋势的变动范围较大,则应分析其原因。

b.历年比例系数过程线对照:从往年系数变化过程与流量变化过程找出规律,再据以检查本年比例系数过程线的变化情况。

c.历年流量(水位)与输沙率关系曲线对照:先从历年的变化幅度、曲线形状找出规律,再据以检查本年的资料。

作历年对照时,应考虑到流域自然特性和本站水沙特性的改变,可能对上述各种关系产生的影响。

②含沙量变化过程的检查:

a.将水位、流量、含沙量、输沙率过程线绘在同一张图上进行对照检查。

b.含沙量的变化与流量(水位)的变化常有一定的关系,可根据历年水位、流量、含沙量变化的规律,检查本年资料的合理性。如有反常现象,应检查原因,包括洪水来源、暴雨特性、季节性等因素的影响,及流域下垫面发生的改变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