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道路勘测设计:平曲线要素组合类型

道路勘测设计:平曲线要素组合类型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平面线形要素包括直线、缓和曲线和圆曲线,线形要素相组合可以得到很多种平面线形。图3-13 卵型曲线图3-14 凸型曲线凸型的回旋线的参数及其连接点的曲率半径,应分别符合允许最小回旋线参数和圆曲线最小半径的规定。

道路勘测设计:平曲线要素组合类型

平面线形要素包括直线、缓和曲线和圆曲线,线形要素相组合可以得到很多种平面线形。就公路平面线形设计而言,主要有基本型、S型、卵型、凸型、复合型和C型等六种。

1.基本型

按直线—回旋线(A1)—圆曲线—回旋线(A2)—直线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形式称基本型,如图3-11所示。

基本型中的回旋线参数、圆曲线最小长度都应符合有关规定。当A1=A2时,称为对称基本型;当A1A2时,称为非对称基本型,此时A1A2应不大于2.0;当A1=A2=0时,称为简单型,即不设缓和曲线。

978-7-111-48940-5-Chapter03-48.jpg

图3-11 基本型

为使线形协调,当选用基本组合时尽可能满足: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1∶1∶1~1∶2∶1。

2.S型

S型是两个反向圆曲线用两段反向回旋线连接的组合形式,如图3-12所示。

S型相邻两个回旋线参数A1A2宜相等。当采用不同的参数时,A1A2之比应小于2.0,有条件时以小于1.5为宜。高速公路,当A2≤200时,A1A2之比应小于1.5。S型的两个反向回旋线以径相连接为宜。当受地形或其他条件限制而不得不插入短直线或两圆曲线的回旋线相互重合时,其短直线的长度(以m计)应符合下式规定

978-7-111-48940-5-Chapter03-49.jpg

978-7-111-48940-5-Chapter03-50.jpg

图3-12 S型

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也不宜过大,以R1/R2≤2为宜(R1R2分别为大小圆半径,A1A2分别为大小圆的缓和曲线参数)。

3.卵型

卵型是用一个缓和曲线连接两个同向圆曲线的组合,如图3-13所示。卵型曲线用一个回旋线连接两个圆曲线,其公用缓和曲线的参数A最好在R2/2≤AR2范围内(R2为小圆半径);圆曲线半径之比以满足R2/R1=0.2~0.8为宜;两圆曲线的间距,以D/R2=0.003~0.03为宜,(D为两圆曲线间的最小间距)。

4.凸型

两段同向缓和曲线之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衔接的组合形式(圆曲线长度为零)称为凸型曲线,如图3-14所示。(www.daowen.com)

978-7-111-48940-5-Chapter03-51.jpg

图3-13 卵型曲线

978-7-111-48940-5-Chapter03-52.jpg

图3-14 凸型曲线

凸型的回旋线的参数及其连接点的曲率半径,应分别符合允许最小回旋线参数和圆曲线最小半径的规定。

连接点附近最小0.3v的长度范围内(以m计),应保持以连接点的曲率半径确定的横坡度。

尽管凸型曲线在各衔接处的曲率是连续的,但因中间圆曲线的长度为零,对驾驶操纵还是造成一些不利因素,所以只有在路线严格受地形、地物限制处方可采用。

5.复合型

将两个以上的同向回旋线在曲率相等处相互连接的线形称为复合型曲线,如图3-15所示。

复合型曲线的相邻两个回旋线参数之比以小于1∶1.5为宜。复合型曲线除了在受地形条件限制,或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匝道线形设计中采用外,一般很少采用。

6.C型

两同向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连接的组合线形称为C型曲线,如图3-16所示。

978-7-111-48940-5-Chapter03-53.jpg

图3-15 复合型曲线

978-7-111-48940-5-Chapter03-54.jpg

图3-16 C型曲线

C型曲线连接处的曲率为零,相当于两基本型的同向曲线中间直线长度为零,这种线形对行车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C型曲线仅限于地形条件特殊困难,路线严格受限制时方可采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