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庄子与惠施:战国对话风格与最著名的辩论

庄子与惠施:战国对话风格与最著名的辩论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庄子》采用的,是战国中期流行的对话雄辩风格。明确地与《庄子》同时代的,是惠施。庄子以此比拟,表达了惠施对于他的意义。《庄子》中有很多庄子和惠施抬杠的记录。惠子担心了,就派人在梁国境内三天三夜大搜庄子的行踪。他们没有找到庄子,庄子自己按照计划来见惠子。庄子还是去见了梁惠王,但他穿得破破烂烂去的。庄子和惠施之间,还有最有名的“濠上之辩”。

庄子与惠施:战国对话风格与最著名的辩论

庄子》采用的,是战国中期流行的对话雄辩风格。明确地与《庄子》同时代的,是惠施。惠施是梁惠王身边的一位权臣,同时也是名家的代表之一。《庄子·徐无鬼》中有一段故事,说庄子在送葬的过程中经过了惠施的墓,庄子很有感慨,就对旁边的人说:“以前有一个人,在工作时不小心将白漆沾上了鼻头,怎么洗都洗不掉,于是就去找了名叫‘石’的匠人来。‘石’拿着大斧头一劈,斧头准准地将白漆刮掉,没有碰到皮肤,甚至没有让那个人有一点点惊吓。一位国君听说了这件事,就去把‘石’找来,要‘石’表演也将他鼻子上特地漆上的白漆用斧头削掉。‘石’拒绝了,他对国君说:‘我是曾经有那样的本事,但不幸的是,让我发挥那种本事的对象已经死了很久了。’”

真是深厚的感情啊!用斧头削鼻头的白漆,靠的不只是运斧的本领,还有对方的信任。没有那样的安稳信赖关系,光靠斧头上的功夫是做不到这种事的。庄子以此比拟,表达了惠施对于他的意义。那是值得信赖,并且可以互相刺激出最精彩思辨的对手。这种对手,比朋友更难得,更值得怀念。

《庄子》中有很多庄子和惠施抬杠的记录。前面提过《秋水》中的故事说惠子(惠施)在梁为相,庄子要到梁去见惠子。有人跟惠子说:“庄子来,是要取代你为相。”惠子担心了,就派人在梁国境内三天三夜大搜庄子的行踪。他们没有找到庄子,庄子自己按照计划来见惠子。见了面后,对惠子说:“南方有一种叫鹓雏的鸟,你知道吗?这种鸟,从南海起飞,一路飞向北海,沿路只停栖在梧桐木上,只吃竹子的果实,只喝甘美的泉水。在鹓雏飞行的路上,有一只猫头鹰捡到了腐烂的老鼠尸体,发现鹓雏从他头上飞过,就抬起头看着鹓雏,威胁地发出‘吓!’的声音。唉,现在你就是为了护住你的梁相,而要‘吓!’我吗?”

这故事还有后续。庄子还是去见了梁惠王,但他穿得破破烂烂去的。封建礼法中,对于不同场合的穿着,有严格的规定,见国君尤其是庄重的场合,但庄子却连像样的鞋带(绚)都没有,随便用麻绳绑着鞋就去了。梁惠王看了皱眉头,说:“何其蔽也!”怎么会这么破烂不像话呢?结果就被庄子顶了回去:“一个人有权力却不知善用,那才叫作‘蔽’,穿着破烂和‘蔽’有什么关系?”很显然,这样一个人,国君不把他杀掉已经是万幸了,怎么可能用他?(www.daowen.com)

庄子和惠施之间,还有最有名的“濠上之辩”。两人在濠上往下看,看到水里有鱼,庄子就说:“这些鱼游得多快乐啊!”惠施就立刻顶他:“你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庄子也顶回去:“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知不知道鱼快乐?”惠施又说:“我不是你,不知道你知不知道;同理可证,你不是鱼,所以你不知道鱼的感受。”

这一来一往,尤其是惠施的响应方式,就成了逻辑上而不是现实上的辩论了。惠施会成为庄子那么重要的对手,正因为他娴熟于当时名家的逻辑技法,从名家的角度不断挑战庄子,也就刺激了庄子想出更深刻、更巧妙的表达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