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寻找记忆中的城墙印象

寻找记忆中的城墙印象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建有万佛阁,庙的后身即在城墙之上,北门之内,所以当地老百姓认为先有万佛阁而后才有了奉城。南桥土城在英法联军攻克太平天国时被拆毁,仅残留土城北城门以及东西城墙。土城北城门建在元代建造的城堡月城城墙上。且奉城和南桥的古城墙都建有寺庙,更多与百姓的日常生活相关。在此期间,奉城和南桥的两座古城墙的建立与变迁是奉贤本土行政历史的重要记录。在3座城墙中唯有柘林镇的古城墙始终保持着其军事防御的功能。

寻找记忆中的城墙印象

古城墙的建造大多是农耕社会时期军事装备落后,为应对外来的攻击,在都邑四周建造的起防御作用的砖石建筑。对于研究一个地区的历史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

奉城古城墙始建于明代洪武十九年(1386年),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后,为防海上倭寇入侵,命信国公汤和在今奉贤奉城镇建造城墙,称为“青村堡”。后建有万佛阁,庙的后身即在城墙之上,北门之内,所以当地老百姓认为先有万佛阁而后才有了奉城。奉城古城墙周长6里,设有朝阳、镇海、阜成、拱辰四门。[4]雍正四年(1728年),城墙被扩建为奉贤县署。[5]咸丰十一年(1861年),为抵御太平军,在南桥建造了南桥土城。城墙长3里,环城有壕沟环绕。南桥土城在英法联军攻克太平天国时被拆毁,仅残留土城北城门以及东西城墙。土城北城门建在元代建造的城堡月城城墙上。城门上建有二严寺。[6]这两座城墙因特殊的军事需要而建立,但上海地方志办公室所编写的《奉贤县志》载:“县治初设南桥,雍正九年迁青村所城(今奉城)”[7],由此可知南桥和奉城两地曾先后设立奉贤县的地方行政管理机构,地处奉贤区的中心地区,在历史的推进中两者都渐渐丧失了其防御的主要功能,主要承担着地方管理的职责。且奉城和南桥的古城墙都建有寺庙,更多与百姓的日常生活相关。

自古以来奉贤县长期隶属于松江府,直至1958年11月24日被划归为上海市的下属县,受上海市政府管辖。在此期间,奉城和南桥的两座古城墙的建立与变迁是奉贤本土行政历史的重要记录。对当地百姓自主的一些宗教活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www.daowen.com)

在3座城墙中唯有柘林镇的古城墙始终保持着其军事防御的功能。柘林城堡位处奉贤西南端,地处江浙沿海,军事作战的要地,因而建有多个城堡,如明代成化年间的蔡庙港城堡、漕泾镇南的湖家港堡、明嘉靖三十六年(1577年)的古城堡。历史上柘林城是重要水陆码头,也是重要军事重镇。清同治元年,柘林城堡曾在与英法联军作战中损毁,光绪年又重新修缮城堡。[8]一份奉贤县知县方济益在光绪二年十一月初九禀文稿中记载:“督标正营驻扎柘林之樊镇军。镇军允拔营勇三百名轮流更换各令哨官带到督饰开挑。”1937年11月15日,日寇从柘林外海滩登陆后对地面进行了海陆空轰炸,主要作战场地就位于柘林城堡处。[9]古城墙的废墟原汁原味地保留着战争的残酷情状,是对于奉贤本土所经历大大小小的战争的最真实、直接的反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