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白云街道:历史文化名地

白云街道:历史文化名地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白云街道位于海曙区西南隅,因其境内有浙东学派发祥地白云庄而得名。白云街道是一个年轻的街道,成立之初基本为老城区西门外的农耕之地,历史文化记载于册的不多,唯独白云庄最为著名。白云庄位于白云街道东北侧,距离宁波西门1.5公里,管江岸边。万泰的第五子万斯选,将他的诗集定名为《白云集》。从此“白云庄”之名代替了“万氏宗祠”的旧称。白云街道境内,除白云庄外,该地曾有过鄮山书院、大禹王庙等,但今均已消失。

白云街道:历史文化名地

白云街道位于海曙区西南隅,因其境内有浙东学派发祥地白云庄而得名。其境东接杭甬铁路与市中心相连,南至苍松路与南门、段塘街道毗邻,西沿后西塘河支流龙尾河,前河与机场路和望春街道及鄞州区的古林镇接壤,北濒西塘河与市区主干道中山西路隔河相望。境内地势平坦,大小街巷纵横,河道桥梁交错,交通十分便捷。全域面积为6.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29万人,暂住人口3万人以上。

唐代,其境为鄮县清道乡辖地,历宋、元、明、清一直为鄞县清道乡属地;

白云庄

至清末宣统三年(1911),鄞县清道乡易名为西城乡,其地遂为西城乡之一部分。1930年,西城乡改称为西城区。1933年,改隶为鄞县第一区博爱乡。1949年以后,宁波城区从鄞县析出置市,其区域归属又经过几番变迁。1958年,先为甬江人民公社,后为甬江公社西南管理区。1978年,其地成立西郊人民公社。1983年,恢复乡镇制后西郊公社改称西郊乡人民政府。1996年8月,经宁波市政府批准,在原西郊乡的联丰、前丰、姚丰等行政村,和甬丰望春桥行政村的部分自然村区域内成立了白云街道,隶属海曙区,现街道下辖联南、联北、云丰、安丰、白云庄、南雅、云乐、安泰、牡丹、宝善10个社区。

白云街道是一个年轻的街道,成立之初基本为老城区西门外的农耕之地,历史文化记载于册的不多,唯独白云庄最为著名。白云庄位于白云街道东北侧,距离宁波西门1.5公里,管江岸边。其地本为明代甬上望族万氏家族的祠堂及墓庄。万氏祖籍安徽定远,元末万斌随朱元璋起义,因功受千户之职,子孙世袭。万斌之子万钟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奉调守宁波卫,遂入鄞县籍。裔孙万邦孚在城西管江岸村建立祖祠及墓庄是为白云庄之始,当时称为万氏宗祠。明末甬上诗人董德偁宿其地有“抱膝消长夜,白云况味真”的诗句。稍后是万泰(1598—1657),字履安,晚号悔庵。师事刘宗周崇祯九年(1636)中乡试。清初,参加抗清斗争。万泰出游杭州苏南、广州,病卒于江西。著有《续骚堂集》、《寒松斋集》等。万泰是清代浙东学派甬上支派的创始人。万泰的第五子万斯选,将他的诗集定名为《白云集》。门人亦称其为“白云先生”。从此“白云庄”之名代替了“万氏宗祠”的旧称。

位于白云庄内的万斯同故居

白云庄的声名远播,更与浙东学派创始人一代大儒黄宗羲有密切的关系。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洲,学者尊为南雷先生,余姚明伟乡黄竹浦(今陆埠镇)人。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丰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清初五大师”。在史学上,黄宗羲的成就尤为突出。清廷撰修《明史》,“史局大议必咨之”。而在哲学和政治思想方面,更是一位从“民本”的立场来抨击君主专制第一人,因而黄宗羲亦有“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万泰与黄宗羲的交情非比寻常,曾师从刘宗周,同参加反阉、抗清斗争等。抗清失败后,两人又致力于学术的复兴,交往频繁。顺治六年(1649)八月,黄氏弃兵从文,便专程到宁波拜访万泰。此后近十年,“岁必相过再三”。万泰对黄氏学术十分推崇,他对宁波学人们说:“今日学术文章,当以姚江黄氏为正宗。”(www.daowen.com)

康熙六年(1667)五月,黄宗羲应甬上友人万泰之邀,首次来宁波讲学。黄宗羲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博大精深的学问倾倒了宁波学子。第二年,黄宗羲把讲学之地移到了城西的白云庄,顿时白云庄学人荟萃,名土云集,成了宁波的学术中心。黄宗羲主张在学术研究上要博纳兼容,反对门户之见,学贵创新,不停留在单纯为前人著作解释考订上,而是大力提倡经世致用。据统计,黄宗羲的甬上弟子有六十六人,其中最为他推举的有十八人,人称“黄门十八高足”,如李鄞嗣、陈夔献、万斯大、万斯同、郑梁、仇兆鳌等人。他们或长于经学,或长于史学,或长于文学。在各自的学术领域内都大有建树,成为彪炳一代的人物,至此开创了清代浙东学派。

万斯同(1638—1702),字季野,号石园,是万泰的第八子。他是浙东学派自黄宗羲以后最有影响的人物,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大师,被称为“史学大柱”。其生而异敏。年四十五,遍读家藏书,博通诸史,尤熟明代掌故。康熙十七年(1678),荐博学鸿词,不就。后以布衣参史局,明史稿五百卷,皆其手定。又为尚书徐乾学纂读礼通考二百余卷。性不乐荣利,见人惟以读书励名节相切磋。及卒,门人私谥“贞文先生”。万斯同卒后葬于奉化莼湖岙,其墓柱镌刻一联“班马三椽笔,乾坤一布衣”。这是对他一生高度的概括和最准确的评价。万斯同生前著作等身,据统计有20余种256卷。主要有《补历代史表》五十四卷、《儒林宗派》十六卷、《群书疑辨》十二卷、《书学汇编》二十二卷、《河渠考》十二卷、《石园文集》二十集等。

李鄞嗣(1622—1680),原名文胤,号杲堂,鄞县人,十二岁能诗,十六岁为诸生。其父参与抗清被捕,他也被关在马厩里,被万泰出面相救。明亡后,有人出售故宫器皿,李鄞嗣一看到上面所题的字,就痛哭流涕,那个出售器皿的人也流泪离开。李氏以诗文而著称,非常佩服万氏家学,曾说:“粹然有得,造次儒者,我不如公择。事古而信,笃志不分,我不如季野。”李鄞嗣是清代月湖诸诗社中成就最为卓越的诗人,徐凤垣称其“几欲夺江南半壁以自霸”。李鄞嗣遭受了国破家亡的大故,饱蘸血泪,写下了许多“大愤留天地”、“血渍千秋在”的爱国诗篇,苍凉而激越。其诗功力颇深,刊落凡庸,破除前后七子窠臼,卓然成家。诗文多纪沧桑间事,每寓故国之思。李鄞嗣著有《诗钞》七卷、《西京节义传》二卷、《汉语》二卷、《南朝语》、《续世说》等著作。

此后浙东区域又涌现了一大批经世致用的学者。邵廷采、全祖望、邵晋涵、章学诚等。余风所绪,清末民初,定海黄式三、黄以周父子,绍兴周树人、周作人兄弟,余杭章炳麟无不受其影响。章炳麟还成了清末民族革命的领袖人物。

白云街道境内,除白云庄外,该地曾有过鄮山书院、大禹王庙等,但今均已消失。

(海曙区文物保护管理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