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宁波老桥-望春桥,宋代古桥的风景

宁波老桥-望春桥,宋代古桥的风景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望春桥上望春波,草绿苹香凫鸭多。最是城西好风景,夕阳处处起田歌。”宋宝庆《四明志》记载的鄞县宋代古桥中,望春桥为当时官塘河上第一桥,始建于北宋元符元年。望春桥,宋时桥上可望西山春色,故名。望春桥顶的7棵树群,是一道特色风景,但如果任其生长,势必会桥毁树倒。重修后的望春桥全长28米,桥堍宽5米,桥顶宽4米,南北各32级石阶,桥身和桥拱选用规整的梅园石。近年重修后的望春桥,桥上的杂树多数已被清理。

宁波老桥-望春桥,宋代古桥的风景

“望春桥上望春波,草绿苹香凫鸭多。最是城西好风景,夕阳处处起田歌。”这首脍炙人口的乡土风光诗,是清代初期的鄞县经学家、史学家万斯同(1638—1702)在《鄮西竹枝词》中有关望春桥的真实写照。

宝庆《四明志》记载的鄞县宋代古桥中,望春桥为当时官塘河上第一桥,始建于北宋元符元年(1098)。南宋建炎三年(1129),因宋金高桥之战祸及望春桥,该桥被毁。绍兴初年(1131),望春桥重建。在南宋宝庆年间(1225-1227),望春桥曾更名为“庆宝桥”。此后又经屡次修缮,其中桥额上记载的,有“清代乾隆庚辰(1760)初修”,“光绪丁酉(1897)重修”,因此从始建至今,望春桥已历经千年风雨,就从最后一次重修至今,也有百年沧桑,望春桥在浙东古桥中也堪称“老资格”了。

望春桥,宋时桥上可望西山春色,故名。桥上古树是昔日风景。

望春桥下官塘河和侨北的官塘路,都是古明州城通向历代京城的“国道”。官塘河今称西乡后塘河,旧称西塘河,均宽30米,长约13公里。昔日往来明州的官员学子、军旅僧道走的大多都是这条大道。于是,这个望春桥所在的十分荒凉偏僻的水村,在明代晚期,有钟氏首先在此聚族而居,称为“望春钟”村。站在桥上,当时可远眺廿十里外广德湖湖田上的望春山。桥东七里外,宁波城的迎恩门(望京门)的城楼也依稀可辨。(www.daowen.com)

望春桥顶的7棵树群,是一道特色风景,但如果任其生长,势必会桥毁树倒。2005年由曾住桥边的港胞钟宝昌先生出资重修古桥,除去了危及桥体的确树。重修后的望春桥全长28米,桥堍宽5米,桥顶宽4米,南北各32级石阶,桥身和桥拱选用规整的梅园石。拱矢的高度为6米,桥洞的跨水为9米。北堍桥下建有1米宽的拉纤石板路,桥柱和桥栏雕刻荷叶和仰莲,桥埋有雕刻精致的祥云抱鼓石。建在桥北堍东侧的一座歇足亭可供旅人遮风避雨,谈心赏景,一副对联生动地体现出此中的妙处:出城约十里而遥,足力疲余于时处处;观水坐一桥之侧,眼光洗后对此茫茫。

近年重修后的望春桥,桥上的杂树多数已被清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