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道教与书法:隶书到草书的发展

道教与书法:隶书到草书的发展

时间:2024-03-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草书的形成原因,有同隶书形成类似的实用性动机。快速便捷的书写过程,自然会形成连带、省减的草书写法。朝廷选拔官吏,当然首重八分,极少有人凭借草书而入仕。因为隶书中本来就具有草书的动态元素。

道教与书法:隶书到草书的发展

第三节 从隶书草书

虽然在汉代之后隶书失去了翩然灵动的气息,但是隶书所内涵的飞动气质并没有失传,而是依附于新兴的草书自成一系。固然草书萌发的源头可以上溯到战国文字的草写,但是草书作为一门成熟的艺术是源于汉代隶书系统。

草书的形成原因,有同隶书形成类似的实用性动机。赵壹《非草书》中讲道:“夫草书之兴也,其于近古乎?上非天象所垂,下非河洛所吐,中非圣人所造。盖秦之末,刑峻网密,官书烦冗,战攻并作,军书交驰,羽檄纷飞,故为隶草,趋急速耳,示简易之指,非圣人之业也。但贵删难省烦,损复为单,务取易为易知,非常仪也。”他对于草书形成的时间判断大致正确[28],关于草书形成原因的判断也合乎情理,草书于先秦时代之萌发的确源于大量文字简牍快速书写之必需。快速便捷的书写过程,自然会形成连带、省减的草书写法。郭沫若甚至认为,草书在文字书写之开端便存在:“广义的草书先于广义的正书。南宋的张栻(号南轩,与朱熹同时)曾经说过:‘草书不必近代有之,必自笔札以来便有之,但写得不谨,便成草书。’虽出以意必,是卓有见地的。……规整的字体只能在郑重其事的场合上使用,……在不必郑重其事的场合,一般是使用着草率急就的字体的。故篆书时代有草篆,隶书时代有草隶,楷书时代有行草。”[29]郭沫若之说同赵壹类似,以草书为正规文字之日常便捷书写之替代,其推测有合理之处,但是他们都没有解释汉代草书成为独立艺术的特殊成因。

赵壹意识到了当时世人对草书的狂热:“专用为务,钻坚仰高,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笔,月数丸墨。虽处众座,不遑谈戏展画地,以草刿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鳃出血,犹不休辍。……且草书之人,盖伎艺之细者耳。乡邑不已此较能,朝廷不以此科吏,博士不以此讲试,四科不以此求备,征聘不问此意,考绩不课此字。”[30]赵壹虽然反对研习草书,但是他对当时习草书者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专注且执着,废寝兼忘食,退笔几成冢,耗墨月数丸;如不备纸笔,则以草画壁、以指划地直至指甲破裂而浑然不觉。虽痴迷于草书,但其实草书在当时并没有实际的功利效用:乡邑不以此较能,朝廷不以此科吏,博士不以此讲试,四科不以此求备,征聘不问此意,考绩不课此字。或有学者认为汉灵帝设鸿都门学曾以草书取士,即便属实,该制度也未曾成为惯例。朝廷选拔官吏,当然首重八分(规范性隶书),极少有人凭借草书而入仕。显然汉代社会对草书的狂热爱好,已经不能简单地用便捷实用来解说。因为作为完整艺术体系的草书,同日常的草写,从内涵上讲少有重合。艺术性草书的书写,未必一定比正书便捷,它内在的笔法反而可能更复杂。而且草书在学习和识读上,有比正书高得多的难度。加上研习草书并没有社会地位和政治前途的利益,所以说汉代的草书兴起必然有功利性因素之外的重要动机。

这种动机如果简化而言可以说是审美动机,但我们依然要追问何以在汉代兴起对于草书的审美需求?为什么对草书的热爱脱胎于隶书?为什么早期草书(章草)同隶书有如此密切的关联?(www.daowen.com)

因为隶书中本来就具有草书的动态元素。

李泽厚曾敏锐地指出:“蕴藏着原始活力的传统浪漫幻想,却始终没有离开汉代艺术。相反,它们乃是楚汉艺术的灵魂。这一点不但表现在上述满目琳琅世界等主题内容上,而且也表现在运动、气势和古拙的艺术风格上。”[31]楚汉艺术所蕴藉的精神内涵恐怕难以用“浪漫幻想”来涵盖,但是李泽厚所说楚汉艺术的精神内涵直接决定了运动和气势,是很有见地的观点。唐张怀瓘讲述八分的时候说道:“点画发动,体骨雄异,作威投戟,腾气扬波,贵逸尚奇,探灵索妙。”[32]在审视隶书的时候,他多用动态的观点去描述:如点画之发动、气势之腾扬,与李泽厚所谓楚汉精神相贯通。参考更早时期成公绥的观点:“翘首举尾,直刺邪制;缱绻结体,劖衫夺节。或若虬龙盘游,蜿蜒轩翥;鸾凤翱翔,矫翼欲去。或若鸷鸟将击,并体抑怒,良马腾骧,奔放向路。仰而望之,郁若宵雾朝升;游烟连云;俯而察之,漂若清风厉水,漪澜成文。”[33]翘首举尾之势,在神仙题材画像中游龙飞鸟之相貌中多见,所以说如“虬龙盘游鸾凤翱翔。而缱绻结体,则可见于神仙境界之游烟连云的云纹缭绕。如果我们把李泽厚所谓“传统浪漫幻想”,理解为楚汉所流行的神仙信仰,则其精神气象对汉隶动态元素的影响便显而易见了。

这种飞动的精神气象,直接导致了作为独立艺术形式之草书的产生。传崔瑗所做《草书势》中写道:“兽跂鸟跱,志在飞移;狡兔暴骇,将奔未驰。或img22img23img24,状似连珠,绝而不离。畜怒怫郁,放逸生奇。或凌邃惴栗,若据高临危。旁点邪附,似螳螂而抱枝。绝笔收势,馀綖纠结。若山峰施毒,看隙缘巇;腾蛇赴穴,头没尾垂。是故远而望之,漼焉若注岸奔涯;就而察之,一画不可移。”[34]他在描述草书时,同成公绥描述隶书使用了类似的比喻:都是以动物之奔跑姿态来形容草书所具有的动势,用蜿蜒纠结来比喻笔势的贯通。汉代初期草书多采用章草的形式,笔画相连贯,而以横向飞动取势。这种横向飞动取势的倾向,同汉隶的基本审美倾向是一致的。甚至魏晋时代的草书,依然具有这种横向飞动的元素。直到二王之后,连绵环绕的今草才成为主流草书形式。

傅京生曾提出很有启发意义的观点,“貌似平正端庄的成熟期汉隶之中蕴藉着草势的美。”[35]而且这种“草势美”既吻合了当时汉代的文化氛围,又形成了隶书的独特气质。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成熟汉隶中的草势美又回过头来促成了草书艺术的产生。楚汉飞扬舞动的气质通过隶书作为传导,而造就了草书艺术在汉代的成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