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坚持自己的爱好并把它做到极致

坚持自己的爱好并把它做到极致

时间:2023-05-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进入文科班后,成绩一直居年级前两名,且发展势头良好,如不出意外,达到自定目标应该问题不大。至此,她的思想问题基本解决,学习态度也大有好转,状态和成绩也有所恢复。坚持自己的爱好,并把它做到极致徐成沪,成都大学附中高1998届2班学生,我担任他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徐成沪高中阶段的学科发展极不平衡,兼有数学、英语两块短板,总分一直高不上去,对此我们都心知肚明。据悉,张母现在在广州,和儿子一家生活在一起。

坚持自己的爱好并把它做到极致

廖 辉

弟子者,学生或徒弟之谓也。规者,告诫也。弟子规:对弟子们的告诫。

春天不做秋天的事

人们常说“春天不做秋天的事”。如果一个人不小心做了,是不是该付出些代价呢?而一个孩子做了,他的师长们又不加以规劝,其结果又会怎样呢?

1995年,我从凉山中学调入成都大学附中,1996年开始担任高1998届2班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该班有一女生王珊,面目姣好,发展全面,尤喜英语,口语甚佳,自定目标——北京外国语大学。高一时,该生表现突出,成绩优异。进入文科班后,成绩一直居年级前两名,且发展势头良好,如不出意外,达到自定目标应该问题不大。

高二上学期,我组织班上学生到青城山秋游回来后,情况发生了——她上课不时发呆,魂不守舍,迟到时有发生,作业也开始完成得不好,我交代的班上工作也做得差了,考试成绩每况愈下,最后竟滑到年级20多名。这些状况,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谈话无效果,找家长无用,原因始终弄不清、搞不明。

后来我只好请出了她最喜欢的英语教师贾朝燕,症结总算找到了——早恋,且对象为本班一成绩平平、无太大理想的男生。

原因既然找到,就该考虑问题的解决了:①理论引领,我临时抱佛脚,买了一些相关的书籍,来武装自己;②找捷径,向一些有经验的教师请教;③借外力,凡能用得着的力量全用,无论学生、家长、同事、校长;④“不择手段”,恩威并举,“软硬兼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⑤不讲套路,与男、女生分别谈话,与男、女生双方一并谈话,与女生及家长一并谈话,与男生及家长一并谈话,召开女生及家长、男生及家长的联席会议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艰辛努力,成效初现——又“搞垮了一对”。至此,她的思想问题基本解决,学习态度也大有好转,状态和成绩也有所恢复。

1998年高考,该生算没考好,仅考入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毕业后被银行录用,第二年又考取了澳大利亚一所大学的硕士生,现定居澳洲。

坚持自己的爱好,并把它做到极致

徐成沪,成都大学附中高1998届2班学生,我担任他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该生语文甚佳,尤喜读书,涉猎广泛。因好读书这个共同爱好,课余常追随我左右,相谈甚欢,即便偶有争论,但彼此都觉得获益不菲。用现今的话来说:是我的资格“粉丝”。

进入高二后,他向我提出了两个请求:

一曰语文课本内容太浅,不想再跟着我的教学进度走了,想在课堂上看一些相关的书籍。

起初我没同意,一来考虑到两年后如何向学校、家长交差,二来考虑到对其他学生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后来经我俩反复“切磋”,在加了一个有关成绩的具体要求(每次考试语文成绩不得低于120分)后,答应了他。

这之后,他的语文学习基本处于一种自学加私塾式的讲授与相互的“切磋”之中,中午是我们的授课时段,也是我最痛苦和最快乐的时光。痛苦的是你不知道他今天会问什么,我该怎样回答;快乐的是相互的“切磋”,互相受益——教学相长嘛。

1998年高考,徐成沪语文128分,达到了当初我定的要求。

二曰想参加艺考,并欲通过艺考进入大学。

徐成沪高中阶段的学科发展极不平衡,兼有数学、英语两块短板,总分一直高不上去,对此我们都心知肚明。找补习学校、请家教,让家长都伤透了脑筋,办法我也想了不少,但从高一就补起的数学、英语两科,尤其是数学起色不大。面对此现实,要想求发展,另谋出路,可能确实是一个良策——赞同、支持。

早在高一时,我就知道徐成沪特别喜欢音乐理论和音乐史,这样一来,业余爱好就变成了专业学习,有奔头了,升学压力轻了,语文课也不看与语文相关的书籍了,周六的上课也不参加了,一心主攻专业课了,拼命学习的劲头也更足了……

最后,他以面试成绩四川第一、高考文化成绩四川音乐学院第一而被四川音乐学院乐理系录取。四年后,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史专业的硕士生,毕业后留校任教,主攻西方音乐史

人们说:“坚持自己的爱好,并把它做到极致。”指的可能就是徐成沪这一类人吧!

读书可以改变人的命运

张鹏,成都大学附中高1998届理科班学生,我担任他的语文教师。该生学习认真、刻苦,懂事,成绩好,但沉默寡言,略显得孤独,相对于其他学科,语文颇为逊色。带着年级交给的“保苗补差”任务,我们有了交集,于是知道:他语文差是因为书读得少(家里根本没有什么课外读物),书读得少是因为家庭贫困,家庭贫困是因为父母离异且母亲下岗。面对张鹏这惨淡的人生,学校、年级以及班上所有的教师都坐不住了——出钱、出力、献关爱、献热情……这样,在一片“祥云”的烘托下,张鹏的心情开朗了,学习目标更明确了,话语也多了,学习更努力、刻苦了,语文也有进步了,总成绩也更加好了。1998年高考,该生以优异的成绩(超重点线100分)考入华西医科大学(临床,本硕连读)。进大学后,教该生高中化学的熊善明老师又为他找了份长期家教(辅导熊老师一个亲戚的上小学三年级的小孩),基本解决了该生的生活困苦。7年后,该生大学毕业,进入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做了一名外科医生。

透过这个故事,我们会认识到:①读书不但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更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②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因为它充满了爱。

据悉,张母现在在广州,和儿子一家生活在一起。

知耻而后勇

“知耻而后勇”,是一种品质,是一种意志,更是一种精神,如果人具有这样一种精神意志,面对任何艰难困苦,他都会所向披靡。(www.daowen.com)

1995年,我在成都大学附中执教高1996届理科班和高1998届理科班。高1996届理科班有一个叫李化的学生,他兴趣广泛,读书甚杂,“博闻强识”,尤偏爱文史,语文、历史是他的长项,数学、物理则较弱。据说,当初分文理科时,他选择理科,身不由已,为“奉父母命行事”。

一个人喜欢文科,却“沦陷”在理科,矛盾、悲伤的心情难以言表,即使到了高三我教他时还是如此。上理科课却偷看着文史类的课外书籍,即使被班主任多次收缴,他也不思悔改,只不过当时稍加收敛,但过几天更变本加厉了。

他语文特好,基本保持在年级第一。由于对读书的共同喜好,让我和这个“死党”走到了一起,办公室、楼道上、校园里、学校附近都有我们参差的身影:我们互相“推销”自己喜爱的书籍和自己的见解,我们易书而读,我们一同奔书店购书或看书,我们长谈,我们大笑,我们争论,我们沉思。尤其令人难忘的是,我俩回家的方向大致相同,可同路20分钟左右,我们一同滚着“铁环”,从孔丘到庄周、孟轲,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从关汉卿到莎翁,从唐宗到宋祖,从项羽巴顿,从鲁迅郭沫若,从海明威川端康成,从诗歌小说,从音乐到美术,从科学到艺术,从“一战”到“二战”……高谈阔论,旁若无人,畅快无比。

当然,我始终也没敢忘记自己的教师职责,让他先把课外书籍放一放,多考虑一下自己的前程——高考,兴趣爱好待进大学后再来发展。经我和他的班主任代朴老师反复做工作,他终于有所收敛,下了决心,开始与同学们同步,作起了迎考状。但终究是晚了,1996年高考,只考上了某医学院的一个专科。

他离蓉前往大学前,我们又见了一面,悔之莫及的他给我说了许多许多,但只有这两句话我始终记得:“这是我的奇耻大辱!”“我将还人们一个真正的李化。”

进入大学后,他为这两句话,放轻了对文史类的兴趣爱好,抱着再读一个高三的精神,进入“高四”状态,拼搏着,努力着……一年后,顺利升本,四年后,胜利考入华西医科大学腹腔外科专业(硕博连读),践行了自己当初的诺言,给我们树立了一个“知耻而后勇”的硬汉形象。

百合就有春天

记得有句歌词是这样唱的:“野百合也有春天。”野百合都有春天,那人呢?为了下面这女孩儿,我想说:只要是“百合”,就应有她绽放的春天。

1996年,我在成都大学附中担任高1998届2班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该班有一个女生叫谢华,个子不高,面目清秀,品行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关系好,为班上的副班长。

但她文化基础不牢靠,心理素质不稳定,成绩不突出,除英语特优外,其余学科都显得平平,且数学较差,恶补了几年,仍无大的起色。总分总在年级30名左右,几经努力——包括她本人和教师,学科成绩总是此起彼伏的,成效较小,最后弄得她自己都信心不足……

1998年高考,落榜了。这年9月,她看着自己的好友们跨入了大学,带着一种无奈和不甘心进入了某高校的预科班。

据她后来说,进入预科后,她发现“预科班”竟然有700多人,一下就懵了,而这700多人,第二年通过全省统考(非高考),只有前5%能被省内一本院校录取,压力可想而知。

拼了!——我猜想她当时可能是这样打算的,但可以肯定,她最终是这样做的。就读预科后,或许是没有了高考的压力,或许是升学目标更加的明确,或许是高考的教训总结得到了位,或许是学习方法得到了提升,总之,在预科期间,她学得越来越轻松,成绩一次比一次好,最后竟稳居前十名。

第二年,她通过全省统考,进入四川大学日语系就读。在四川大学期间,综合排名一直为年级前两名。大三结束时,因成绩突出,被交换到日本北海道教育学院,担任为期一年的“交换生”。

在北海道教育学院的那一年,谢华是怎样度过的,我们无从知道。但从她第二年直接考取了北海道大学传媒学的硕士生可知:那肯定是一段值得珍惜而又不堪回首的艰辛岁月……据说,国内去的“交换生”第二年能直接考取日本大学的硕士生,是很少有的。

我想,不管你高中读得怎样,也不管你高考考得怎样,只要有理想而不放弃努力,你总会有灿烂的春天,让自己的生命怒放。

学习也可以是这样的

有人说,学习不是件快乐的事情。而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头悬梁”“锥刺股”,更渲染了学习的这种悲剧性色彩。学习真的不是件快乐的事吗?弟子黄一却不这样认为。

1995年,我刚到成都大学附中的时候,曾听同办公室的历史教师付维忠说,1992年成都大学附中建校时,周围还有部分农田,征地后又变成了建筑工地,学生放午学后都喜欢穿过工地回家去吃午饭。有天下午,付老师参加市上教研回办公室,竟发现桌上有一报纸包着的半块人骷髅,问怎么回事,同办公室的教师说,是你七年级的一个学生从校外工地拿来让你鉴定年代的——这个学生就是黄一。

付老师讲的这段轶闻,让我对黄一产生了兴趣,进教室,对人头一看——我大吃一惊:黄一,成都大学附中高1998届理科班学生,一个剪着男生头的标准女生,还蛮阳光、蛮漂亮的。我担任她的语文教师。这是一个思想活跃,兴趣广泛,不刻苦,大大咧咧,随性而又不太喜欢受约束的学生。

她学习的随意性大,上课看课外书籍,对她而言是一种常态;上课看课外书籍而被其他科任教师收缴,对她而言更是一种常态。为此,家长多次被班主任请到学校,但没有改观。虽为理科学生,她对文学、绘画、音乐却有偏爱,喜欢写点诗歌、小说之类的——水平还不低,但从不拿去发表,只为好玩。

记得一次课内限时作文为《溪流·江河·海洋》,她埋头写了40分钟未能完成,请求明天上午交。第二天我翻开她交来的作文,啊!这哪里是作文,它分明是一篇文学作品,一篇1万多字的小说,且主题鲜明,情节曲折,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我破天荒地给它打了99分(满分100)。而小说的主人公——赶儿,一个与命运抗争的山区孩子的形象,至今仍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

成都大学附中校园袖珍,操场尤为狭小,为安全和公共财产考虑,当时是严禁踢足球的,但星期天仍有学生不听门卫的劝阻,进校踢球。学校屡禁不止后,只好宣布星期天禁止学生入校。可是,禁令哪里阻挡得住喜爱运动的人们,他们逾墙而入,照踢不误。过后,学校政教处追究此事,原来“喜爱运动”的是高二理科班一群男生,“罪魁”又是黄一——组织者兼运动员。而前几次的“运动”,她都明显地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黄一高中三年的学习轻松、放松,应付自如,对她而言,学习永远是快乐的,我感到她是在由着性子地“玩”学习,没多大压力,也没多大动力,成绩也能够始终保持在中上以上,让一些苦苦挣扎于题海的女生们羡慕不已,也让一些信奉“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师长们大跌眼镜。

1998年高考,她考上了中国纺织大学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后,在国内工作了一段时间,又觉得没意思,就到德国研究生去了。

常言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既然人有千差万别,人生的道路也有千条万道,那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却要求学生只能走一条单行道呢?如果你问:什么是最好的人生路?我以为,适应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只要你走得健康、快乐、有结果。

(注:循惯例,文中诸弟子均为化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