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恩雁塔趣闻》简介
《慈恩雁塔趣闻》这本书是由王泽民,韩保全创作的,《慈恩雁塔趣闻》共有51章节
1
写在前面
规模宏大、气象万千的唐长安城,历经千余年的漫长岁月,地面上的建筑几乎荡然无存。唯今西安城南,举世闻名的佛教胜迹,大、小雁塔,遥相对峙,交相辉映。人们可以借此窥见...
2
念母建寺
佛教宣扬只有虔诚信佛,广作功德,才能摆脱“轮廻”之苦,进入“极乐世界”。而诸多功德中,尤以建寺度僧为最大。因而虔信佛教的唐代帝王、皇室、官僚、富豪常以兴建佛寺这...
3
首任上座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为文德皇后所建之大慈恩寺落成。李治命剃度三百名僧人,并请五十名高僧,到寺经管佛事,又特别邀请才从西域取经归国不久的名僧玄奘,任大...
4
立志取经
小说《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故事,在我国流传最广,妇孺皆知。因而唐僧——玄奘在民间被演绎成为一个神话人物。他实际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旅行家、翻译家和佛学家。 玄奘...
5
偷渡五烽
唐初,由于国家的统一局势还不稳固,突厥又威胁着西北边境,故朝廷制定了封锁边境,禁止百姓出国的政策。因而,贞观二年(628年)玄奘向朝廷上表,请求赴印求法时,也未...
6
沙漠失水
玄奘越过唐边防五烽后,只身孤影,走向长达八百余里的大沙漠——莫贺延碛,古称此处为沙河,这里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又无水草,更无人烟道路,只有一望无际的沙丘荒漠。行...
7
高昌绝食
玄奘穿过大沙漠后,到达伊吾。投宿在一座佛寺中,寺内来自中原的三名僧人,听说故土来人,急相出迎。其中一个老僧,顾不得穿戴整齐,光着脚跑出来,抱住玄奘哽咽流泪说:“...
8
遇盗脱险
玄奘西行取经,虽不像《西游记》演绎的那样九九八十一难,总有妖怪阻其西行。但确也尽历危难险阻,备受艰辛。 玄奘到中印度的阿瑜陀国后,到处瞻仰佛教胜迹。这里原是大乘...
9
就学戒贤
玄奘经过三年的长途跋涉,闯五烽,渡荒漠,辞高昌,越葱岭,脱盗险,终于在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到达日夜向往的那烂陀寺。 玄奘师从戒贤的那烂陀寺遗址 玄奘到那烂...
10
曲女盛会
古印度羯答鞠阇国国王戒日王,笃信佛教,宣扬大乘教派。他修寺院,建佛塔,供养僧人,并且每五年举行一次无遮大会。他仰慕玄奘对佛学的宏达精深,邀请玄奘到他的国家去。当...
11
荣归长安
曲女城盛会之后,玄奘在五印取得极高的学术声誉。各国国王争相延请,但玄奘不忘对祖国的责任,坚辞了戒日诸王及众师友的恳切挽留,启程归国。行前,戒日王向玄奘表示,若从...
12
太宗雄略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极精明的政治家。他对自西域归来的高僧玄奘,给以极高的礼遇和支持。这并非迷信玄奘带回的大量佛经,或由他阐发的新教义,而是在于十分关注玄奘经行西域...
13
劝奘还俗
唐太宗在洛阳宫初次接见玄奘,即为玄奘堂堂的仪表、豁达的风度、睿智的谈吐、渊博的学识所倾倒。他特别注意到向玄奘询问西域的情况时,玄奘都能有条不紊地一一作答,唐太宗...
14
向往少林
河南登封县少室山麓的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是佛教禅宗创立的祖庭。在唐代,因该寺和尚助唐太宗平王世充开国有功,极受唐王朝重视而盛极一时。玄奘...
15
慈恩译场
玄奘西游取经归国后,受到唐太宗的礼遇,他被安置在长安弘福寺翻译佛经。慈恩寺落成后,玄奘应太子李治之请,到慈恩寺任上座,并继续从事佛经翻译。在慈恩寺,玄奘居住在专...
16
玄奘勤奋
玄奘的学识博大精深,贯通佛教各学派的学说,作为一个外国高僧,能在佛学发源的印度,取得极高的学术声誉。这与他勤奋努力、虚心好学、不拘一家之言,兼收并蓄,向一切学有...
17
译果丰硕
我国的佛经翻译,几乎随着佛教传入的同时,就开始了。据说是从东汉时,来中国的印度僧人迦摩腾、竺法兰,翻译《四十二章经》开头的。但从东汉至西晋,所译的佛经,多限于零...
18
皇帝写序
尚书右仆射高士廉,对唐太宗李世民有“佐命”的功绩。他是李世民与其兄建成争夺皇位斗争白热化的“玄武门之变”的决策人之一,他又是唐太宗文德皇后的舅父。在他死后他的儿...
19
宰相助译
唐西明寺遗址出土的石茶碾铭文拓本 在佛经翻译事业上,玄奘其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这与唐朝廷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译务所需的一切物力、财力,均由唐朝廷供给。唐朝廷...
20
高宗飞白
书法被当做一门艺术,开始于汉魏之际。到了唐代,又为统治者与一般士大夫所好尚。唐太宗李世民更是爱好书法艺术,特别推崇王羲之,评其书法“尽善尽美”古今第一。他命人到...
21
一文四碑
在大雁塔底层南券门两侧,嵌立着两通高大的石碑。碑首有麟甲森然的蟠螭,碑侧饰以富丽繁褥的卷叶蔓草。特别是碑座刻有生动传神的天人午乐浮雕,午带回环似在飘动。这就是最...
22
王子剃度
玄奘是一位具有政治眼光的和尚。他深深懂得,争取最高统治者的支持,是佛教弘扬的关键所在。所以他极力迎合唐太宗父子,一再请他们为其译出的经论作序,书写碑文,并刻勒在...
23
修塔藏经
佛塔,原是葬佛舍利(火葬后的骨烬)之所,是佛教特有的宗教性纪念建筑。“窣堵坡”“塔婆”“浮图”和“塔”,都是梵文Stūpa或巴利文Thūpa的音译,意译应作“灵...
24
雁塔由来
唐人对大雁塔的称谓,多习惯以寺名称作慈恩寺塔。过去有人引用中晚唐诗人许玫、徐汇等人的题雁塔诗,认为大雁塔的称谓,出现较迟。其实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就有人将...
25
塔究几层
大雁塔嵯峨雄伟,异常壮观,数十里以外,即可见其高大的塔影。因此,大雁塔不只是西安人民引为自豪的唐代胜迹,而且成为古都西安最显著的标志之一。今日所见之大雁塔,是七...
26
雁塔三危
在西安南郊有两座砖塔,东西对峙,交相辉映,一座雄风盖世,犹如荷盾屹立的武士;一座婀娜多姿,就像簪花漫步的仕女。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大雁塔和小雁塔。今日已成为古都西安...
27
法相祖庭
玄奘带着解决中土佛教义理纷杂歧异的目的,而远游五印度,决心取回《瑜伽师地论》的原本,以释众疑。至印度后,他在印度的学术中心——那烂陀寺,就学于年已逾百的宗师戒贤...
28
慈恩白虹
玄奘迁往玉华寺后,摆脱了俗务的干扰,用了四年的功夫,译完了秩册浩繁的《大般若经》。他已觉身力衰竭,欲搁笔停译。但在译场诸师及僧众的请求下,他勉强开始翻译《大宝积...
29
千牛轻狂
玄奘于高宗永微三年(652年)初建五层砖塔,高一百八十尺,塔顶有相轮露盘,塔的底层每面各宽一百四十尺,塔的高度宽度,几近六比五,可以想见,其形状是很奇特的。据说...
30
侠飞塔顶
唐代出现了“传奇”,这种属于市民阶层的文学作品。它的内容从志怪异闻,发展到广泛地反映各种社会问题的写实作品。到了晚唐,战乱四起,社会极度不安,剑客侠义的故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