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特警知识大讲堂

少年特警知识大讲堂

第九堂揭秘间谍

间谍,堪称古今中外最神秘的职业之一!著名的组织和人物层出不穷,演绎的故事精彩绝伦,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的事迹将不断地挑战和突破大众的想象力。窥一斑而知全豹,这里的十个典型事例,对间谍进行了精彩的解读,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神秘的职业。

一、美国中央情报局

美国三大情报机构之一,由科技处、行动处、管理处、情报处四个部分组成,是本国秘密人员收集、情报分析以及进行隐蔽行动的重要机构组织。

与美国其他政府机构相比,中央情报局的最大特点是:人员、经费、活动和组织严格保密,无须公开,就连国会也不可以随便过问。可知的是,工作人员大都具有高学历,甚至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学者。

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局徽造型独特而醒目。最外圈写着“美利坚合众国中央情报局”的字样。一面银色的盾牌位于蓝色镶金边的圆形底盘中心,象征美国中央情报局是保护美国安全的一道强有力的屏障。一个有着十六个红色尖角的罗盘图形位于盾牌中心,这十六个尖角象征着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势力渗透到世界各地,各类情报资料从四面八方向中心汇聚。盾牌上面是美国国鸟白头海雕的头像,白头海雕象征着力量、勇气、自由与不朽,同时也代表着机警、灵敏和冷酷,淋漓尽致地体现出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风格。

二、俄罗斯对外情报局

俄罗斯情报机关之一,专门负责进行俄国境外的情报搜集工作,直接由总统领导并对总统负责。总部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员工多达一万二千人,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就曾是对外情报局中的一员。

俄罗斯对外情报局的前身为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第一总局,总部位于亚谢涅沃区,1991年苏联解体后从克格勃中分离出来,改组为俄罗斯联邦对外情报局。

经过众多作家的描绘,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曾经创造过无比“辉煌”的历史,为克格勃服务的特工更是如超人一般无所不能、神通广大。这种印象深深地刻在人们的记忆当中,尽管克格勃已经随着苏联的解体而不复存在了。

三、以色列摩萨德

全称“以色列情报和特殊使命局”,以大胆、激进、诡秘闻名于世,成功地进行了多次让世界为之震惊的行动,荣列“世界四大情报组织”之一。

该机构是伴随着以色列国的成立和“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发展而形成的,最初有“中央情报与安全局”、“中央协调局”、“以色列秘密情报局”等多个名称。

在成立初期,摩萨德并没有照搬照抄其他老牌情报机构的模式,而是独自摸索和积累经验,最终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大胆出去,不怕冒险!“如果你被扔出了门,那就再从窗户钻进去”,特工们正是凭借着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英勇完成任务,让年轻的摩萨德锋芒毕露,缔造了世界情报史的传奇!

四、英国军情六处

创建于1909年,原为英国情报机构海外谍报系统,是英国军方情报部门负责搜集国外情报和反恐怖主义活动的组织,主要任务包括反对恐怖主义、武器扩散与海外地区动乱带来的威胁。它以诡秘著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处于极度保密状态,不在政府领导之下,在政府部门的名单上也找不到它的名字。

军情六处的第一任处长是皇家海军上校曼斯菲尔德·卡明。1922年,卡明将自己的代号命名为“C”,所以外界一直称军情六处为神秘的“C”。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从神秘的“C”那里获得了很多具有战略价值的情报。琳德,“间谍小说之父”弗莱明所创作的第一部007系列小说《皇家赌场》中的双面女谍,其原型就是军情六处女间谍克里斯汀——丘吉尔的“心爱女谍”。

五、法国对外安全总局

缩写为DGSE,又称第七局、法国国外情报局、法国国外安全总局。体制上是隶属于国防部的一个单位,实质上却是国家级的情报和反间谍机关,负责全国的秘密情报工作,是法国最大的情报和反间谍机关。

主要任务包括使用技术和秘密手段获取和搜集国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和恐怖活动等各种情报,侦破在国外的有损于法国利益的间谍活动,以及通过破译外国通讯信号而获取外国情报。

其前身是戴高乐领导的中央情报活动局,1946年更名为“法国国外情报和反间谍局”。1951年成立第七处,组建了被称为“秘密行动分局”的秘密情报网。1981年,法国社会党掌权,加强了情报机关的整顿和改革。1982年4月,更名为“对外安全总局”,并被要求终止国内活动,加强非军事化和技术专业化。1992年,为提高情报活动的质量而进行改组,总统密特朗增加了10%的年度预算,同时增加的还有总理控制的秘密活动经费。

六、双面间谍——达斯科·波波夫

1912年,达斯科·波波夫出生在塞尔维亚一个富裕的南斯拉夫人家庭,从小生活优裕,衣食无忧。1940年,在好友强尼·杰布森的诱导下加入纳粹间谍组织,代号“伊万”。因抵触希特勒的政策,他暗中联系英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表示愿意和英国人合作。英国军情五局对他进行了一番慎重考察,最后同意将他招募,代号“侦察兵”。

为了搜集情报,他马不停蹄地往返于伦敦和里斯本两地,周旋于英国军情五局和德国纳粹之间。一方面,他为了获得纳粹的任务,向德国人提供军情五局精心编造、真真假假、无关紧要的情报,取得希特勒的信任,成为纳粹德国最著名的间谍之一;另一方面,他又把德国的国内防御、发展火箭、德军战略部署等重要情报提供给英国人,并积极发展“下线”,组建了被称为“南斯拉夫小组”的间谍网,从而引起丘吉尔的重视。

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波波夫凭借足智多谋,巧妙而又出色地完成了各项秘密任务,更保全了生命,成为英国军情五局最成功的双重间谍。英国将军皮特里曾高度评价说:波波夫一人牵制了七到十五个德国步兵师!他也因此被认为是差点改变二战进程的重要人物。1981年,波波夫逝世于法国南部的奥比奥,享年六十九岁。

七、间谍王子——菲尔比

作为一名间谍,菲尔比凭借大胆冒险和高超的职业技巧,被誉为“间谍王子”,更是克格勃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剑桥五杰”之首。

哈罗德·金·菲尔比,1912年1月1日生于印度的安巴拉,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英国人。他的父亲是一位任职于印度政府的官员,更是一位阿拉伯语言学者,在整个英国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菲尔比从小就被父母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一到上学年龄,就被送回了英国的学校学习。1929年,时年十七岁的菲尔比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进入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在大学期间,他的思想发生重大转变,信仰了共产主义,并加入了剑桥大学社会主义者学会。

菲尔比拿到大学学位、离开剑桥的时候,正值奥地利维也纳的工人革命运动蓬勃兴起之时。带着把生命奉献给共产主义的信念,他只身来到维也纳。1934年,菲尔比加入苏联情报机关,成了一名特工,并在1940年顺利打入英国秘密情报局。由于工作出色,他不断升职,最后竟成了情报机关里的一名高级要员。而职务上的便利条件,使他为苏联提供了大量重要情报。不幸的是,1963年1月23日,他身份暴露,从英国逃到了土耳其。1963年7月,菲尔比出现在了莫斯科。因为事迹突出,被苏联政府授予“红旗勋章”,他也因此步入了世界间谍史上最著名、最成功的间谍行列。

八、博士间谍——理查德·佐尔格

毕业于柏林大学和基尔大学的博士,共产主义间谍,二战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被誉为“最有胆识的间谍”……为了纪念他,苏联的一艘油船、莫斯科的一条街道都以他的名字命名。1964年,苏联政府授予他金星勋章,追授他为“苏联英雄”。1965年,苏联发行了纪念他的邮票。

1895年10月4日,理查德·佐尔格出生在俄国高加索巴库油田附近的阿基堪德镇,母亲是一位普通的俄国妇女,父亲阿道夫·佐尔格则是德国石油钻探设备专家。1898年,也就是佐尔格三岁的时候,全家定居德国柏林郊区。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佐尔格参战,并三次负伤。1919年,佐尔格加入德国共产党。1924年,他在苏联机关工作,写了很多关于国际关系的著作,受到了红军情报部部长别尔津的赏识和推荐,得以进入苏军侦查机关工作。

20世纪30至40年代,佐尔格活跃在日本、德国等地,在日本创建了反法西斯国际主义者组织,把有关德军侵略计划和日本军国主义者在远东的企图等重要情报提供给了苏联统帅部。1941年10月18日,佐尔格遭到日本警察的逮捕,1943年9月29日被判处死刑,一年后被处以绞刑。

九、灵鼠勇谍——南希·韦克

南希·韦克是二战盟国授予勋章最多的反徳国纳粹的战地女英雄,她的故事被搬上银幕和写进小说,被她的传奇故事所折服的英国查尔斯王子为她的酒店费用埋单……

1912年8月13日,韦克出生在新西兰的惠灵顿,家中一共六个孩子,她排行最末。一岁多时,全家搬到悉尼,她在那里上了学。十六岁时,个性独立的韦克开始外出工作,到一家医院护士

二十岁大学毕业后,韦克只身在欧洲做了一名自由记者,孤独与希望并存。后来,她在维也纳采访希特勒时,亲眼目睹了纳粹分子对犹太人的暴行,心生反感,由此加入到了反法西斯的行列。

二战爆发后,韦克移居法国,1939年与法国富商亨利·费奥嘉结婚。在法期间,她接受了间谍训练,位列德国纳粹“黑名单”中第一人,是希特勒最想除掉的女人。但是凭借机智勇敢,她不但像灵鼠一样躲过多次捕杀,还帮助几百人脱离了纳粹的魔爪,是盖世太保的眼中钉、肉中刺。不幸的是,她的丈夫没能躲过盖世太保的毒手,而她也不得不逃往伦敦,接受更为专业的训练,与纳粹斗争不止!

十、闺中谍秀——辛西娅

二战期间,辛西娅发挥特长,大显身手,在灿若群星的间谍精英当中大放异彩,为盟军北非登陆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因此被一位历史学家高度评价道:“一个美国女人又一次挽救了大不列颠。”

辛西娅,原名贝蒂·索普,1910年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一个高级海军军官家庭,父亲是海军陆战队的一名少将。她最先入读的是一所位于瑞士日内瓦的女子学校,之后周游欧洲,最后入读美国马萨诸塞州的达纳·霍尔学校。

二战伊始,美国人艾米·帕克向英国情报机构介绍辛西娅,说她是一位接近完美的、无与伦比的、首屈一指的女间谍。之后,她就利用了意大利驻美国大使馆中老朋友的关系,成功窃取了意大利海军密码系统。

1941年5月,身材苗条、有着一双明亮大眼睛和一头金色头发的贝蒂·索普化名“辛西娅”,以美国记者的假身份,与法国维希政府驻华盛顿大使馆新闻官查尔斯·布鲁斯建立起了密切关系,说服其与自己站在了同一战线,联手偷窃密码,最终把它交给了守候在外的英国谍报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