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录:弹钢琴的LiLi
童诗现场
笃笃笃,笃笃笃,
我真的很想成为一只小公鸡——
尾巴是黄颜色的,翅膀是红颜色的,
喉咙很响很响大家都能听见我的叫和啼!
笃笃笃,多么快乐的小公鸡!
可是呀,身子变不了也没有什么关系,
就让我的手变成一只公鸡的样子:
曾老师说——笃笃笃,笃笃笃,
弹琴的手要像小公鸡那样认真啄米。
啵啵啵,啵啵啵,
我真的很想成为一条金鱼,
尾巴是粉红色的,翅膀是蓝绿色的,
喉咙即使发不出声音又有什么关系?
啵啵啵,多么快乐的小金鱼!
可是呀,身子变不了也没有关系,
就让我的手变成一条金鱼的样子,
曾老师说——啵啵啵,啵啵啵,
弹琴的手要像小金鱼的嘴巴那样一开一闭。
嘿嘿嘿,嘿嘿嘿,
那么,剩下的耳朵和嘴巴怎么办呢?
该用什么颜色让它们一动不动站在原地?
曾老师说的,曾老师说的——
弹琴的时候,眼睛耳朵手还有一颗心,
绝对都不能马虎,要到现场凝神屏息。
嘻嘻嘻,嘻嘻嘻,
你们说说看舌头要不要赶到呢?
头发渣渣要不要赶到呢?
唾沫星子要不要赶到呢?
指甲缝里的黑泥球要不要赶到呢——
小公鸡啄米了,小金鱼吐泡泡了,
然后电视里那个叫郎朗的人居然来了——
LangLang,好极了,好极了!
我突然间跳出个绝妙的主意,
从今往后,你们就可以这样叫我,
“Li——Li——”
沐阳讲述
下面是每日对话时间,对话人由固定的两个人组成,今天对话的主题是“沐阳李和李沐阳”。他们是同一个脑子里不同思想的两个小人,他们常常相互问答,他们并没有固定的正确或错误答案,他们只有自由的交锋、热烈的争辩,就像这样——
沐阳李:“从前……”
李沐阳:“又是从前?从前有座山,对不对?哎呀,从前从来都是这样,真没劲。”
沐阳李:“不对!我的从前根本没山,哦,不,不,让我想想看,好像最后也是有山的哦。到底是什么山?我忘记了,好像有的,好像——从前有个人……”
李沐阳:“这个人是和尚对不对?是两个和尚对不对?一大一小对不对?我就知道。”
沐阳李:“啊,错了!错了!我的故事里没有和尚,更没有什么两个和尚,一大一小,哎呀,你不要打岔啊!那什么,从前有个人,他的……”
李沐阳:“哈哈,我猜他的什么地方是有问题的,对吧?不是眼睛有问题,就是嘴巴有问题,要不就是腿,或者,他的胳膊是断过的?”
沐阳李:“你,你不要捣乱好不好?你自己的胳膊才断过呢!你到底还听不听我讲?你这么乱插嘴,你说我怎么讲?你再打断一次,我就不讲了哦——嗯,从前有个人,他的名字……”
李沐阳:“名字!我就觉得他的名字有问题!我就觉得是这样!奇怪的名字才能让别人听下去!上一回你不是讲了一个叫拨拉屁啦泼剌多喇的长得像跳蚤的人吗?那么这次呢?这次是什么呢?”
沐阳李:“我讲的是,从前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叫郎朗……等一下,等一下,我讲的这个‘从前’,可不是古代的从前啊,也不是老早老早以前,因为我的这个‘从前’就是现在啊,因为这个郎朗很年轻啊……”
李沐阳:“呀,难道你们不知道吗?难道你们没有听说吗?不可能,不可能的,你们大家怎么可以不知道郎朗呢——我想他的名字的拼音就是写成这样的:LangLang,对不对?这是小名还是大名?说说看,快点说说看。”
沐阳李:“就是电视上那个弹琴时身体一摇一摇的人,那个弹李斯特的郎朗,那个弹《彩云追月》的郎朗,那个弹《河之圆舞曲》的郎朗啊,你们大家怎么会不知道呢?还有,我前几年就在电视上看见他了,他做广告啊,他用平时弹琴的手指去摸那些草,那些草被他的手一摸,陶醉地倒了下去,然后,他对着电视外面的我说:‘拥有“特仑苏”,你的人生有所不同。’”
李沐阳:“可是,我并不这么认为。我就常常喝‘特仑苏’,可是我看我的人生没什么不同!我还是要每天默写、听写——如果我的人生可以不同,我要变成家长到处玩,变成校长给学生放假和发巧克力。”
沐阳李:“你们知道吗?郎朗这个人有多厉害啊!不要听别人说,眼见为实——他弹琴的时候,手像蝴蝶一样飞来飞去,看得我眼花缭乱。我不觉得那是人的手,要么是机器手,要么是外星人的手,有无数的关节,用电脑随时开关,只要关节轻轻一抖,一连串音符就自动出来了。”
李沐阳:“看这手……像断了一样。没骨头的,手指像蒲扇一样,那些钢琴键就好像是草,碰一下就倒下去,那么,那些音符就是风喽?……啧啧啧,你们说够不够文艺?”
沐阳李:“为什么我做不到呢?为什么弹琴的时候我总想去吃点彩虹糖,吃点薯片?为什么我总想去上厕所,还想去喝酸奶?为什么我的钢琴琴键那么硬,为什么我屁股下面的琴凳也那么硬?为什么我的手是酸的,胳膊是疼的,脖子也好像转动得不灵活,还有老是打嗝放屁,我该不是生病了吧?”
李沐阳:“和我一样!和我一样!和我完全一样!症状全部相同,所有弹琴的小孩都是这样的。没有人相信这种症状会彼此传染,可是事实上就是这样。世界上有没有解决的办法?世界上有没有琴童治疗门诊?”
沐阳李:“可是你知道吗?有一天,我突然脑洞大开,我绝顶聪明的脑袋突然有了一个绝顶聪明的好主意,我激动地走过去对我妈宣布:我决定了,我,李沐阳,从现在开始,我的名字不叫李沐阳了,改叫——LiLi!LiLi!LiLi!”
李沐阳:“到底是立立、李李,还是粒粒、力力,或者是里里?这有什么区别吗?或者你每天换一个写法,啧啧,中国字真是复杂,这么多的人名都是一个人,就好比是谐音大聚会,舌头在嘴巴里一弹一弹,就好比是一个人穿着写着另外一个人名字的衣服出现了……”
沐阳李:“反正不是丽丽、莉莉,因为那是女孩子的名字,我可不要。我跟我妈说,我决定了,反正,不管你们说什么,我就叫LiLi。你看郎朗都叫LangLang。你们看看!要是你们不叫我什么沐阳,还有什么小格子,早就叫我LiLi,那该多好啊,我肯定能弹出好琴来。”
李沐阳:“可是我妈偏偏说,不努力练琴,叫恐恐、叫龙龙也没有用的。她还说:‘你笑什么笑,郎朗的爸爸每天让他弹几小时琴,你知道吗,李沐阳?’”
沐阳李:“请叫我LiLi!我的名字是LiLi!几小时啊?一天总共只有24小时,总不会是24小时吧?弹24小时那是机器人了——不可能啊,就是机器人,它的零件也要发烫、起火、散架罢工吧?”
李沐阳:“然后你知道吗?我妈接着说:‘小沐阳,告诉你吧,郎朗小时候,也就是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每天都练8个小时以上的琴!知道吗?是每天480分钟以上!那么请问你呢?沐阳同学,你每天的弹琴时间是多少?大概多少分钟?480分钟够你磨洋工一个月了吧?’”
沐阳李:“我嘛,每天弹琴有是有的,但是不固定啊。有时候半小时,有时候一小时。嗯,有时候一秒也没有。三点半放学,回家要漱盐水,吃维生素,喝牛奶,再吃冰糖梨或者苹果,要做语文家庭默写、英语家庭默写、数学每日听算,天天要练竖式,还要预习词语卡片和课文,还要看英语故事书……每次作业多的时候,我就没时间弹琴了,我必须早点睡觉,因为我妈亲口说的,没有什么比身体更重要!”
李沐阳:“对对对!一切和健康比起来都是浮云!完全同意!我同意早睡早起,用《命运交响曲》当手机闹钟铃声……你最喜欢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对不对?你知道你为什么喜欢吗?是因为你被它打动了。你知道你为什么被它打动吗?那是因为它是贝多芬最最发自内心的话,他讲出来,他告诉你,他用音乐的形式传达出来。你喜欢吗?喜欢,说明你能懂。”
沐阳李:“其实噢,我没想那么多,我也没被他心里的话打动,我哪有那么厉害嘛!我只是觉得,那个命运的敲门声很像我妈每天早上叫我起床——咚咚咚,咚咚咚,她使劲敲我的门,还大声地喊:‘起床,起床,起床!’喔,老天,在每个熟睡的早上,尤其是冬天熟睡的早上,难道你不觉得,这种可怕的敲门声,和贝多芬的命运的敲门声,它们之间的相似度在75.8﹪以上?”
李沐阳:“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坚决斗争,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前进……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沐阳李:“你说得没错,你哼唱的这首歌曲,是我妈为我早上起床设置的第二道铃声——就是小睡五分钟之后的。这是我们刚学会的歌。我妈也说,这是她小时候学的歌,小时候的歌是不会忘记的。她还说,就像沐阳你现在学的歌、学的曲子,长大了也不会忘的。”
李沐阳:“好奇怪啊,为什么会这样——时间离得近的歌会记不住,离得远的反而记得牢?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这样?就像外婆总是和我说,她永远记得五岁那年长阳山上的雷和球形的闪电。”
沐阳李:“曾老师是我的钢琴老师,她的头发一边白一边黑,和我的外婆一样。她听见我唱,很高兴,她也唱。她还特地给了我《少年先锋队队歌》的琴谱,对我说:‘沐阳,一边弹一边唱!’因为我过去弹琴的时候不喜欢唱,我的嘴巴有时候张得很大,可是不发声音,有时候只在左边开一条小缝,声音就是很小的,还有点斜,扁扁的。曾老师每次都说:‘格小人样样好,就是声音太小。’”
李沐阳:“钢琴老师好像都是戴着眼镜的。他们平时总是笑眯眯的,可是碰到了弹琴,就皱起眉头。钢琴老师的头发里有黑的,还有白的。住在二十一楼的,还有一个严老师。严老师很和气,他也对其他小朋友说:‘格小人老好哦。’”
沐阳李:“曾老师常常夸我,还给我蛋糕吃。让我自己在弹得好的地方画五角星。我最喜欢画五角星了,我画的五角星好像马上要发出光来。不过曾老师有时候也批评我的,因为我弹琴的时候腰塌了下去,或者手瘪了,或者屁股在凳子上移来移去。曾老师说,弹琴是很美的事情,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弹琴就是要把高兴和不高兴讲给别人听,让别人都能听懂。而且最近我有一个发现,我觉得巴赫是不太高兴的人,他的曲子多数是不高兴的时候写的。唉,我一边弹一边不禁想着,他那么不高兴,他是不是一个生活里很倒霉的人呢?他会遇到哪些事情呢?然后我就开始讲——”
李沐阳:“不就是从前……”
老妈日记
说实话,本来没打算让沐阳成为琴童。这样说似乎有点矫情,但是起因就是有点出于占便宜的心理。教钢琴的老师就住在楼下,听说好些人是赶班车过来学的,我想,是不是不学白不学呢?
自己仔细想想,沐阳在一年级的时候成为琴童,其实是很世俗的随大流的结果。关键是,这个结果开了头,路漫漫起来就好像没个头。
家家有本难念的琴童经——我才真正明白,练琴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轻松的,尤其是入门后一阶段的基本功训练和纠错,就那么几个音符,来来回回。和别的技艺一样,开始的时候全是枯燥的童子功,落,提,手型,关节,用力方法,声音感受,不仅要和习惯动作做斗争,还要真正做到眼到、心到、双手到。
这些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放松了吧,老师说没个弹琴的“模子”;正襟危坐吧,老师又说全身肌肉都是僵硬的。而老师说的那种“身体松弛,大脑紧张”简直让人无所适从,用沐阳的话说就是:“到底什么是又松又紧?”
没想透的时候,越想做到,越做不到,胳膊从肩膀硬下来,手都要发鸡爪疯,耳朵都要被“松弛”磨出茧子……这种训练,对谁都是枯燥单调,望不到头,更别说是七岁孩童了。
这个时候,谁都容易急躁,情绪也有反复,尤其是不太懂行的家长。看到孩子几天、几个星期下来,还是这几个音符原地踏步,看不到什么进步,此时最要紧的是平心静气地和老师沟通,明确现在的方位,调整心态,告诉自己,也告诉孩子,练习第一。
练习什么呢?练习琴艺,也练习情绪。而且首先是情绪!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家长的平常心和喜乐心非常重要,而且不要觉得你在帮助孩子,而要想到是在帮助自己——因为你也正在开始一项新的工作,陪伴孩子走入音乐殿堂。你陪伴的脚步不要急吼吼迫不及待,你要以欣赏的、以玩的心态,以惊喜的游戏进入方式,以童话的理解情境,来对待这件事情,千万不要来个考级倒计时的压力。
比如上周,我灵机一动,用了课外指定阅读的《安徒生童话》来解释“转折”。虽然沐阳早已熟悉里面的故事,但是这次不一样,童话本身的故事退到其次,我是特别想用熟悉的故事来告诉他,故事中的转折在音乐段落中也有。
而这样的转折在情绪上是需要停顿的,这种停顿是要延续到技术上的——因为钢琴的表达需要手指的技术,正如舞台的表达有时候需要沉默一样。
没想到沐阳很快领悟了不同情绪的衔接和转换,在钢琴的弹奏处理上就不一样了,呼吸不同,手势不同,触键的方式和音乐状态当然就不同。沐阳的表现给了我惊喜。
我认为他理解到位的前提是,他现有的经验帮助了他,而这似乎也提醒了我,孩子在学习陌生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时候,迁移很重要,联想很重要,平和的不急不躁的心态更重要。这更让我坚信,孩子是大人的镜子,一切成败皆在于情绪和心理引导。我需要不断提醒自己:耐心再耐心!
当然,这个时候老师的配合也是很重要的。沐阳的钢琴老师是我们楼下的邻居,她是真正热爱孩子的人,也很善于交流,我记下了她群发给琴童家长们的其中一封邮件——
发送日期:2011/3/29(周二)4:57:16下午
主 题:学点孩子的语言,沟通就方便了
宝宝妈妈:
你好!收到来信很高兴,特别是你将宝宝告诉你的“秘密”信任地告诉了我。“弹颤音时手抬高点就可以了。”昨晚上课时我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另一个很想弹好颤音的小朋友,呵呵,这个办法可真灵,一个漂亮的颤音立刻完成了。我们都很开心,他还请我代他谢谢你。
我总认为自己讲课讲得已经很清楚了,而且进行了多次的示范,孩子应该能掌握了。看来我的语言表达上还有点问题,我要多学点孩子的语言,那样,与孩子沟通就方便了。
平时我喜欢看童话书、听儿童广播,因为我感到自己虽然对音乐有许多理解,但在告诉孩子们的时候,词汇就不够用了。
听音乐时产生的美好意境如同一幅画,有色彩,有层次,有诗意,使人产生很好的联想和创意,美极了。可在告诉孩子们时,却常常找不到恰当的用词。近来,我常看一本书——《狂欢节,女王一岁了》,书中许多美好的诗句会把我带回童年,带到美丽的意境中。我喜欢那些诗句,我需要它。
谢谢!
曾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