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 综合探究三寻找丢失的手帕

第十一课 综合探究三寻找丢失的手帕

还记得那首儿歌吗?“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1948年,著名音乐家关鹤岩在延安创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儿歌。相信这首儿歌大家都不会陌生!它其中包含着太多儿时的天真与童趣,欢笑与泪水……以至于现在的成人们一想起或一听到这首儿歌时就会露出会心的微笑,那是对童年温馨时光的一种回忆,一种留恋……

“丢手绢”的游戏,陪伴无数人度过了快乐的童年。

但是,在生活中,我们的手绢丢到什么地方了呢?某校八年级的一位同学在暑假期间进行了寻找手帕的社会实践活动,下面是他寻找到的一些没有经过分析的资料。

因资料一

手帕又称“手绢”、“手巾”。是纺织品中的一种小商品,供人们随身携带,用于擦手、脸的以纯棉单纱织制而成的方形细薄织物,它既有实用价值,又有特殊的作用、含义和情趣。手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先秦时代就有了“巾”,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手帕。手巾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至东汉时期才演变为手帕。南朝宋刘义庆所撰的《世说新语·文学》中记载:“谢(谢尚)注神倾意,不觉流汗交面。殷(殷浩)徐语左右:‘取手巾与谢郎拭面。’”因此,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以帕拭泪”之说。宋人朱敦儒则有一首《浣溪沙》:“才子佳人相见难。舞收歌罢又更阑。密将春恨系幽欢。结子同心香佩带,帕儿双字玉连环。酒醒灯暗忍重看。”一位女性送给心上人的礼物正是一方手帕,帕上绣着芳名,一角缝缀着双连玉环,系物的同时也象征着两人的爱情。

因资料二

纸巾使用的“泛滥”,带来的危害有哪些呢?首先,它会消耗我国大量的森林资源。如今,市场、超市所售一次性纸巾,看看包装上所注的成分,均为“100%原生木浆”或“100%天然木浆”。据统计,生产一吨纸就要砍伐17棵树。而我国年人均消费纸巾1.74千克,这就意味着将砍伐1000万立方米的森林,而我国森林在10年间已锐减23%,可伐蓄积量减少了50%。我国已成为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次,会污染环境。我国一些大江大河的污染,大部分是因上游的大大小小的造纸厂排污造成的,为此,国家每年花费大量的财力去治理。而这些纸厂生产的并不是高档的纸张,恰恰就是纸巾、卫生纸。再者,废弃的纸巾,往往难以回收利用,会造成污染。

因资料三

我国餐巾纸标准规定,纸张白度不得超过90%。那些看上去白得可爱的纸巾多数是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了荧光增白剂。其实,荧光增白剂中含有一种具有致癌作用的复合有机化合物,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危害。一般造纸厂用氯作漂白剂,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所产生的二氧基类化合物已被证实是仅次于钚的烈性毒物,能导致肝癌。

因资料四

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院士最近呼吁:要让人们广泛使用手帕,少用纸巾,促进人类健康与自然和谐。提倡人人用手帕不仅仅是一个减少资源浪费和健康的举措,也反映出一个人的文明程度。我们平时看到一些人随便乱吐痰、乱擤鼻涕就是因为没有养成随身携带手帕的习惯。在国外人们所养成的良好卫生习惯中就有人人都随身携带手帕的习惯,而且很多人不只带一条手帕。出门也是互相提醒是否带上手帕。这样也可避免在人多的地方和公共场所吐痰、擤鼻涕的尴尬。记得我们小的时候,上幼儿园老师都要在每人身上别一块手帕,也教育我们要养成用手帕擤鼻涕的习惯。时至今日,好像看不到用手帕的人了,或者说用手帕的人越来越少甚至根本就没有了。

分析思考

平时,你习惯用纸巾还是手帕,为什么?

材料二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信息?结合你所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此信息的看法。

阅读了材料三的内容,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想法?

对于材料四,你认为除了呼吁人们使用手帕外,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现代文明社会,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一块小小的手帕也能反映出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人们良好的卫生习惯。“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边,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这歌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让我们再重温一下当年的童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