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 花】

【桃 花】

目 蔷薇目

…………………………

科 蔷薇科

…………………………

属 桃属

拉丁学名 Amygdalus persica L.

拍摄地点:机车博物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国风·周南》

千古文人桃花梦。

如果说提起樱花就会想到日系小清新,提起郁金香就会想到风车国荷兰,那么桃花这个意象,实在是不能更有中国韵味了。

桃是我国本土的原住民,种植历史达三千年。20世纪80年代,一首“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故乡”红遍了大街小巷,成为风靡一时的国民歌曲,至今依然时时有人传唱。也难怪,桃在我国的分布从东三省直至海南岛,连青藏高原都没放过,林芝地区每年三月都要举办桃花节……所以说,谁的故乡里,没有一树桃花呢?

“桃花流水鳜鱼肥”,国人深爱桃,大抵是因为农耕民族骨骼里多少都浸透着一些实用主义。桃是一种特别接地气的植物,不挑气候,不挑水土,种植三年就可以结果。花好看,果好吃,桃仁可以入药,《本草纲目》记载:“桃仁行血,宜连皮、尖生用”,树干分泌的凝胶又叫“桃花泪”,和皂米、木瓜、银耳一起炖糖水,美容养颜……这么实在的植物,在物质不够丰盛的农业社会里,作为重要的食物补充,当然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拍摄地点:九号教学楼与图书馆之间,碧桃

人民群众喜爱,自然关于桃的文学作品也就像桃本身一样,在中华大地千年的历史上层出不穷,广为传颂。从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诗经》开始,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都为桃花不惜笔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更使得“世外桃源”成为所有文人的精神故乡。武侠小说里也要有黄药师的“桃花岛”,一岛四季不败的桃花瞬间使得黄老邪在四大宗师中的格调如阳春白雪、卓尔不凡,不用比武功,单就生活品味,其他三位就逊了一筹。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关于桃花的意象,最多的还是被运用在了情诗里。美人如花,如什么花好呢?如梅花,孤傲了些;如牡丹,俗艳了些;如兰花,清冷了些;如菊花……那得是什么脸色啊!思来想去,还是又亲民又美艳的桃花是国民偶像,桃花美人,是一想之美。“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春秋时期著名的美人息妫,因其绝代芳华、面如桃花被称为“桃花夫人”,红颜殒没后,后人还为她立了桃花庙,唐代诗人刘长卿路过此处,感怀佳人,有“寂寞应千岁,桃花想一枝”之叹。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中记载:“桃性早实,十年辄枯,故称‘短命花’。”因桃树六七年便开始老化,十年后则容易枯萎,树龄不长,于是后来的桃花除形容美人色好之外又与“红颜命薄”约等了起来。“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的李香君、红楼梦里写了《桃花行》“冷月葬花”的林黛玉,都合了“夹路桃花新雨后,马蹄无计避残红”的伤怀。

这样说来的桃花,未免有些寂寥了。但桃子的形象却一直都是健康、积极、向上的,最著名的便是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另外,年画里的寿星恨不得连脑袋都长成寿桃的模样。

说到神话传说,不得不一提“桃木辟邪”。《山海经》记载:“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蟠屈三千里,其卑枝东北曰鬼门,万鬼出入也。有二神,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众鬼之害人也。”桃木驱鬼的说法,大概也就是从这里衍生流传开来的,后世也把手持桃木剑的神荼和郁垒的形象,画成画,一左一右贴在门上,两位自此晋升成了门神。

在交大,也零星种植着许多桃树,有普通的桃花,单瓣,萼片深红,花无梗,花叶同时生长,非常容易辨认。还有一种重瓣的桃花,是观赏型的桃树“碧桃”。鸿哲斋8号楼临湖,有一小片桃林,春水初生时,极为迷人。在交大的一个隐藏的小角落里,还生着一树洒金碧桃,一朵重瓣的桃花白中掐着粉红的丝缕,特别好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去寻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