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归去来

诚信归去来

汉中市第六中学 熊玉梅

辅导老师 李 伟

古语云:“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曾子杀猪为一“信”字,孔明接受托孤为一“诚”字;因有了“诚信”二字,百年的老店得以顾客盈门,刘邦的约法三章得以千年传为美谈。

“诚信”似乎永远属于那个诗意而华丽的时代,属于英雄的誓言,属于唐诗宋词,属于《清明上河图》繁华的街市,属于一本厚厚的《三国志》。

现代文明的拥有,使得本已很累的人们更加模糊了诚信的影子,诚信那本已寂寞的影像隐藏于纸醉金迷的灯红酒绿中,抽象地尘封在政治课本的某个角落里。

罗兰曾说:“人生的大海上,风高浪急,你须自恃扁舟,方能到达彼岸。”美貌、健康、才学、金钱、荣誉……生命的小舟上要装载的负荷实在太多了,不知丢了诚信的年轻人啊,能否驾驭生命的舟,由此,便想到了林肯最爱读的那首诗:“健康的红晕变成了死亡的惨白,金色的沙龙变成了棺木与尸衣,只在一眨眼,一吐纳之间。”哦,人类何必骄傲呢?时间是永恒的见证,当时间的瀚海吞没了美貌与健康,吞没了金钱和荣誉,狡诈的文明人啊、患得患失的文明人哪,你还剩下什么?

诚信对人,诚信对己。诚信是一轮矜持耀眼的圆月,唯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不再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地倾向一端;诚信是高山之巅的流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诈,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也许诚信的过错,就在于它凌驾在非物质的基础上。

诚信,不只是存在于道德层面的诚实、守信,它还蕴含着对一种理念虔诚地执着,对一种追求所持有的信用。

当自称“从不造假”的日本人在历史教科书上歪曲历史真相时,为何不用诚信的尺度衡量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呢?“文明人”的某些行为常常荒谬得超乎理智。

文明社会展现出的是一张张夸张的众生相,在“兵不厌诈”的商战中倾轧与挣扎,该歇一歇了!耳边又响起了古印度的谚语:“聪明而又诚实的人应当寻觅,聪明而又狡诈的人应当警惕。”在生命的俯仰之间,诚信真的远去了吗?

诚信,归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