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熊礼汇
智者,即智顗(公元538—597 年),俗姓陈,字德安,祖籍颍川(今河南省许昌市),出生地位于今湖北省公安县毛家港镇。智顗是使佛教中国化的第一个宗派天台宗的实际创立者,因为隋代晋王(后来的隋炀帝)杨广尊称他为智者,故时人亦称其为天台智者禅师,或天台智者大师,或简称为智者大师。智者是我国古代几个少有的杰出的佛教思想家之一,真正的世界文化巨子。他所创立的天台佛理、佛法,在古代丛林、士林中深有影响,直到今天,仍为中国、日本、韩国广大佛教徒所信奉。智者创立天台宗,主要是通过诠释、阐发《法华经》(所谓“天台三大部”即为其所著《法华经玄义》、《法华经文句》和《摩诃止观》)完成的。《法华经》陈述的是古印度的佛教思想,智者巧用中国的思辨哲学及伦理观念加以阐发,故其佛法中国特色显著。于是后人称他为“东土小释迦”,或径称为“中国的小释迦”(日本梅原猛《三国传来的佛教》),以为“中国之有智者,犹西土之有释迦”(袁宏道《圣母塔院疏》),或谓“智者大师,释迦之化身也(印光大师《复永嘉某居士书》)。其出生地公安县,也因前有二圣佛法显灵、后有智者大师开创天台之宗,而被称为“佛里”。
智者禅师一生“造寺36 所、大藏经15 藏,亲手度僧14000余人,造旃檀金同素画80 万躯,传弟子32 人”(灌顶《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事业辉煌而生平经历颇不寻常。其出生前后及年幼所为就具有浓重的传奇色彩:“母徐氏,梦香烟五采萦回在怀,欲拂去之,闻人语曰:‘宿世因缘,寄托王道,福德自至,何以去之?’又梦吞白鼠,如是再三,怪而卜之,师曰:‘白龙之兆也。’及诞育之夜,室内洞明,信宿之间,其光乃止。内外胥悦,盛陈鼎俎相庆,乃火灭汤冷,为事不成。忽而有僧叩门曰:‘善哉!儿德所熏,必出家矣。’眼有重瞳,二亲藏掩而人已知。兼以卧便合掌,坐必面西。年一纪来口不妄啖,见像便礼,逢僧必敬。七岁喜往伽蓝,诸僧讶其情志,口授《普门品》,初契一遍即得。”(唐释道宣《释智顗传》)智顗幼有异相,不单目耀双瞳,而且眉分八彩,肤不受垢。尝夜梦瑞像,手从窗入,三摩其顶!立志出家,誓为沙门。《荆州碑》则云:智顗初欲出家,其母谓之曰:“甘旨当谁供耶?”师即指茅为穂,指水为油。遂投湘州果愿寺落发。又多种文献记载:陈天嘉元年(560 年)入光州大苏山谒慧思禅师,慧思一见乃谓曰:“昔灵鹫同听《法华经》,今复来矣!”得其宗旨,慧思曰:“汝于陈国有缘。”智顗即诣金陵,随处阐化。在金陵瓦官寺讲经八年,备受陈朝君臣僧俗的敬重,诸大臣甚至“停朝事”毕集于寺听他宣讲佛法。尝梦登高山见一僧以手招之,曰:“此天台山也。”遂往天台,居北峰螺溪之上。智顗在天台华顶结庵清修时,首倡僧人戒酒饮茶,坐禅论道,“以茶供佛,参透茶禅一昧”。以茶助修,赋予茶性以佛性。陈宣帝闻之,特为其建寺,赐名修禅寺,并割始丰县以供其用。陈后主一年连下十七道敕向智顗问候和请教,多次请他入宫说法和亲临法筵听讲。隋文帝致书慰勉,晋王杨广坚请智顗授菩萨戒,迎于扬州,执弟子礼。智顗名其法号为“总持”,杨广即尊称他为“智者”。杨广平陈,迎顗西上,止于玉泉山,为其奏请立寺。玉泉寺建成后,又回故乡公安县造寺12 所(仅在其故里就造有报本寺等四所寺庙),并重修二圣寺。在荆州盘桓数年,应杨广之请再到扬州撰《净名经疏》,次年复还天台。开皇十七年十月,智者行至剡东(今浙江新昌)石城寺百尺石像前,谓侍者曰:“观音来迎。”命笔作《观心偈》,唱《诸法门纲要》讫,趺坐而逝。翌年,杨广遵从智者遗愿在天台山南麓建寺,赐名国清寺。这些都是智者见于文献记载的往事,至于未见于文献记载的往事(如对于佛理的领悟、对僧徒的开导等),更不知有多少。真所谓智者故事多,说不胜说!
智者大师圆寂之后,他所创立的天台宗代代相续,绵延未绝。在日本和韩国,提起智者大师,广大佛教徒无人不知,至今还一次又一次组团到天台山国清寺参拜天台宗祖庭、追念大师功绩。不过在国内,智者研究却长期处于沉寂局面。直到20 世纪90 年代,海峡两岸佛教界和一些研究宗教的学者,才比较多地致力于对智者大师及其所创立的天台宗教义的研究,撰写了一批专著和专论,召开了几个规模大小不等的学术会议,这些无疑对宣传智者大师有积极作用。但是,和智者大师在中国乃至世界佛教史上的崇高地位相比,和智者大师对中国古代乃至世界传统文化的巨大贡献相比,和智者大师对今天人类内心世界、人生智慧的广泛影响相比,仅有这些宣传,显然不够。何况关于智者大师及其天台学说的很多问题还需要作深入的研究,还有待正本清源,爬罗剔抉,去伪存真,以正视听。
比如智者的出生地,灌顶(追随智者15 年,直到智者圆寂。大师众多著述皆由灌顶记录整理)《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有言:“智者俗姓陈氏,颍川人也。晋世迁都,家随南出,寓居江汉,因止荆州之华容县。”本来南宋志磐所著《佛祖统纪》已注明灌顶所言“华容”乃“今江陵府公安县”,可现当代中外许多讲智顗的书和文章,却说他是潜江人、监利人、岳阳华容人,只有极少数学者说他是公安县人。就是在他老家公安县,也只知道本县在明朝出了个公安派,是“三袁故里”;却不知早在陈、隋年间,就出了个开创佛教天台宗的祖师——智者大师,是实实在在的“智者故里”。直到20 世纪初,这一结论才得以确认。从此,中外智顗及天台宗研究者、广大僧众和公安人,才弄明白:原来智者大师的出生地,就在明、清公安县所管辖的茅穂村大贤里,即今县内虎渡河西毛家港镇东北一带。于此可见,要深入研究智者大师,准确宣传智者大师,我们还有多少工作要做!
龚德金、龚平是智者大师一千四百多年后的“乡亲”,父女俩长期在智者故里——公安县毛家港镇文化部门工作,因而对智者知之较多。说到智者大师,两人往往下意识地流露出无限景仰之心和作为同乡后辈的自豪之情,总想为宣传智者大师、弘扬智者文化做点什么。近年来,国内天台宗的宗教活动日趋活跃,不时出现纪念智者大师的活动,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若干重要成果的面世,智者文化的精髓以及它作为中国六世纪佛教文化创新典范的伟大意义,特别是它的思想内核具有能为当下所用的特殊价值,已得到学者们的公认。虽然如此,智者大师其人其事,即使在智者故里,许多人仍然一无所知。有鉴于此,龚氏父女立志写一本书介绍智者事迹,以了却他们多年来要为宣传智者大师做点事情的心愿。经过几年努力,他们终于写出了《智者大师的故事》。
《智者大师的故事》的素材,少量取自智者故里的传说,大量取自古代文献和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其书偏于纪实,而可读性强,这与作者擅长编写故事、用语浅易、生动、流畅有关。主要执笔者龚德金先生“文革”前就在文学创作方面崭露头角,后来长期在基层从事文化工作,搜集、整理民间文学作品、参与多种文学创作,因而文思活络、笔意不俗。故书中不但能活灵活现地叙写民俗文化类的生活细节,还能把智者颇具思辨意味的天台佛理说得通俗易懂。我相信凡读过《智者大师的故事》的人,一定对智者其人及其所创立的天台宗会有许多具体的了解。当然,这本书还可以写得更好一些,在取材、叙述手法、甚至体例等方面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我和龚氏父女都出生在智者故里(公安县毛家港镇),读其书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我由衷地为《智者大师的故事》的出版而高兴,同时也热切希望他们能在写作此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研智者佛理,融会时代精神,结合世人生活,写一本更有理论深度、更具现实意义的书,为弘扬智者文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2015 年10 月31 日
于武昌南湖山庄梅荷苑
熊礼汇 出生于湖北省公安县毛家港镇茅穗里。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散文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