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PREFACE
宝翔幼儿园是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一所办园不到十年的公办幼儿园。严斐园长带领年轻的教师们秉承嘉定区教育局倡导的“传承教化之风,熔铸品质教育”理念,持续数年开展乡土课程的园本化建设,并申报了嘉定区区级课题“幼儿园乡土文化课程构建与运行的实践研究”,以科研引领教研,教师悉心研究,探索规律,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衍生出了主题式“翔乡乐园”乡土课程。
《“翔乡乐园”乡土课程》一书正是这一课题的成果总结,也是幼儿园首次付诸出版的成果,是全体实践研究者不懈努力、开拓创新的心血结晶,更是宝翔幼儿园对“葆有天性,启蒙心性,注重个性,和气致祥”的园本理念的实践诠释。书中的实践与研究成果展示了宝翔幼儿园乡土资源园本课程开发中的经验,非常务实,值得赞赏:
一是精心选择、合理利用乡土资源。南翔镇的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厚,而宝翔幼儿园在开发教育资源时十分清楚,并非所有的乡土资源都适合幼儿,也不是都适合进入幼儿园课程。在深入实践挖掘南翔本土资源,富有创意地开发适合幼儿的活动环境的过程中,她们牢牢把握的原则是“立足幼儿的基本经验,遵循幼儿的学习特点,注重幼儿的亲身体验”,并且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入手,注重为幼儿提供具有直接交互作用的教育资源。
二是将乡土资源内容进行主题化统整。宝翔幼儿园注重幼儿基于经验的关联学习,以主题的方式统整各种本地资源,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予以整合,而不是杂乱地堆砌内容。在实施形态上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合理编排,按序呈现,并建立各类教育基地,在真实的现场和活动情境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和探索热情。
尽管在乡土课程系统性构建、成果的呈现方面仍有进一步探索和提升的空间,但《“翔乡乐园”乡土课程》一书中所展现的主题活动设计实施符合幼儿特点,教师的实践感悟等颇具鲜活感,凸现了“翔乡”特色和师幼共同成长之“乐”。总之,来源于生活的课程最亲切,产生于本土的课程最有生命力。宝翔幼儿园已经在追求“品质教育”的办园实践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期待她们以此为起点,持续推动幼儿园乡土课程园本化建设,在引导幼儿发现美好,体验童趣,满足好奇,养成习惯,形成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的品质启蒙过程中形成优势和特色,为嘉定区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郭宗莉
上海市特级园长、特级教师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