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墉堞踪影

第三章 墉堞踪影

YONGDIE ZONGYING

银川古城,几经沦落。

银川古城完整的建制成型,据确凿史料记载是在明代。明代正统年间,银川城池门楼被大力修复,仅城门楼就有六座,东为清和门,西为镇远门,南为南薰门,南薰门之西为光华门,北为德胜门,德胜门之西为振武门,六座城门上均建有城楼,威武雄壮,气派非凡。

解放初,银川城还基本保留着原有的城市格局,即东西长南北窄的长方形城池,六座城门楼俱在,可惜现在只有南薰门(南门)存矣。

除此以外,当年的银川城内还有大夏国郝连勃勃修建的北塔,西夏国建造的西塔,民国所建的文庙、文昌阁、中山公园的牌坊、信义牌坊等等。而如今这些墉堞、庙宇、门牌等等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可谓堞垣颓败,楼墉废弃!

但透过这些尘封已久的照片所展示的一幢幢古老建筑物,人们仿佛触摸到历史的痕迹,重温历史在岁月的积淀中所蕴藏的文化气息。因为任何一幢建筑都是有其功用的,都是因其涉及的人与事,而展露出不灭的生命力。

民国初年,宁夏改宁夏道置,属甘肃省管辖,治所在宁夏县(今宁夏银川市),辖境包括今宁夏西北部黄河沿革地区。民国《朔方道志》卷二记载,朔方道“民国建元改府为道,以宁夏字与首县同,且古为朔方,改为朔方道”,1928年废。

摄于1934年的民国宁夏省政府大门(旧址在今解放西街怡园处)

民国宁夏省政府办公旧址

摄于1959年的自治区人民政府(旧址在今解放西街怡园处)

摄于20世纪60年代的宁夏机械学校大楼(旧址在今解放西街自治区人民政府)

摄于20世纪30年代的银川中山公园东牌坊

20世纪40年代的鼓楼

1938年的中山公园文昌阁

20世纪40年代的中山公园

20世纪40年代的中山公园一景

1982年的银川中山公园雪景,公园里还有两只猴子

20世纪50年代的南门楼,俗称南薰门

20世纪50年代的镇远门,俗称西门(旧址在今凤凰碑)

摄于20世纪50年代的清和门,俗称东门(旧址在今解放东街与清河街交会处)

摄于20世纪50年代的德胜门,俗称北门(旧址在今中山北街与北京路交会处)

摄于20世纪50年代的双城门楼(旧址在今南塘巷与胜利南街交会处)

宁夏省立图书馆(旧址在今玉皇阁处),是民国时期宁夏省最大的图书馆

中山公园里的牌坊

银川最早的欧式建筑——维多利亚工字楼

1936年的宁夏省城柳树巷(今步行街),是宁夏省城最早矗立电线杆通电的街巷

新中国成立前的中正街,即今解放街

民国时期宁夏省人民会场(旧址在今中山公园内)

清朝末期的将军楼(旧址在今西花园附近)

将军第(旧址在今信义市场处)

摄于20世纪30年代的信义巷牌坊

摄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山北街牌坊

银川古城墙,位于中山公园西门

银川新华西街旧貌,摄于1973年

摄于1973年的银川上海新村旧貌

摄于20世纪70年代的中山南街银川市委大楼

1982年的东门高台寺

20世纪90年代新华东街打通前的交通旅游大饭店

20世纪90年代初的银川新城雕塑旧貌(旧址位于今金凤区北京路与通达街交会处)

《宁夏府城图》是赵文续先生倾注了大量心血绘制的巨幅画作,长达40.9米,以生动逼真的画面,再现了当年宁夏府城的真实景观与市井风情。全图绘制了士、农、工、商等各色人物2000余众,城郭门阙、寺庙宫观、官邸民宅、亭台楼阁、店铺作坊、假山湖泊等景物500多处。城中有名的敬义泰商号、同福居饭馆、德泰永药铺、承天寺塔、山西会馆、马家客栈、梁记烟坊等等,尽显画上。街面上屋舍俨然,绿树织荫,商贩在招揽生意,农夫在叫卖瓜菜,“张芝麻”铁匠铺锤声叮当、火星迸溅,红男绿女穿行在大街小巷,好一派府城闹市的繁华景象!

现藏于银川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