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孔庙

拜谒孔庙

常言道:“偷得浮生半日闲,心情半佛半神仙。”初春三月的一个周末,天气正好,我踏着和煦习习的春风,沐浴在澄澈的暖阳中,来到了化州孔庙。寻访先贤,品味历史,陶冶身心,在繁杂的生活忙里偷闲,感受一场意义非凡的心灵之旅。

◎化州孔庙一角

◎殿宇雕梁画栋、流光溢彩、庄严肃穆、雄伟壮观,是粤西地区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孔庙

孔子是我国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共有弟子3000人。中国许多重要的古籍,如《诗经》《尚书》《礼》《乐》《易经》《春秋》等都是由孔子整理才得以流传。直到现在,这些书籍仍影响着世世代代的后人,孔子真正称得上是万世师表。

化州孔庙,是化州最为古老,却保存得比较完好的一座古迹,也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化州孔庙,又名“文庙”“学宫”,位于化州市宝山南侧,宏伟壮丽,是当代名声赫赫的古建筑。孔庙原为化州古州郡的文教中心,包括崇圣祠、明伦堂、乡贤祠、名宦祠和石龙书院等建筑,与海南的文昌孔庙并雄于南粤。带着虔诚之心,远眺孔庙,只见重楼叠阁,在阳光下闪着光芒,不觉惊叹它的壮丽。

孔庙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始建于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于元、明、清重修。殿宇雕梁画栋、流光溢彩、庄严肃穆、雄伟壮观,是粤西地区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孔庙,也是唯一能见证当地政治、历史、文化和经济的大型古建筑。

化州孔庙道道文化,处处佳景。我们从东面的圣域门进入孔庙,而眼前的这扇门,立刻将我们引入了旧时代的圣地,仿佛跨越千年重回古时。孔庙的宫墙装潢十分精湛,红墙绿瓦相互映衬却不觉突兀,外墙题有“万仞宫墙”四个大字,据说是用以称颂孔子的渊博学识。

一走进孔庙前院,便能看到一座高大雄伟的石雕门牌坊,上面题字“棂星门”,意为此为天下有才之士汇集之地。“棂星门”是孔庙中轴线上的第一座牌坊门,是三间四柱火焰冲天柱式石坊。从式样上划分,有南方样式和北方样式。南方样式精致,讲究雕刻之美;北方样式简洁,突显宏伟气势。从材料上划分,有木质结构和石质结构。传说“棂星”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之一,掌管文化、教育。古人祭孔先祭天,所有孔庙都设有“棂星门”,正预示着当地百姓尊孔如尊天。

◎古代讲究风水学问,有在学府前建泮池能振兴学业一说

穿过棂星门,往前走就是三拱石桥(又称状元桥)。石桥两边是泮池,这是孔庙特有的建筑,传说是为孔子洗墨而设置的。古代讲究风水学问,有在学府前建泮池能振兴学业一说。据传,古时候,凡是新入学的学生都要在当地官员的带领下,从棂星门入孔庙,登桥跨泮池,进入大成殿祭拜先师孔子,然后再到儒学署拜见教官。因而,这个入学仪式又可称为“入泮”,若学生日后功成名就,也要回到孔庙,游泮池,以答谢恩师。

过了泮池桥,便能看到孔子的布衣像,其像用紫铜铸成。孔子讲“礼”,听说学者来了,就来到这里拱手迎接,热烈欢迎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伟人的声音,似乎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逝去,仍旧在学宫里回荡着。

化州孔庙保存了不少珍贵的古石碑,记载了孔庙悠久的历史文化。往右边走,可以看到西厢古碑,这是见证孔庙历史发展的又一物证。这是清朝之春重修化州孔庙时立的铭记,碑文记载了孔庙的建设概况,包括时间、地点、捐赠物资、建设与维修等情况。

沿着中间石路再往前走,不禁为眼前雄伟壮观、气宇轩昂的“大成门”所震慑。大成门面采用的是古代的建筑风格,琉瓦飞甍,翘角飞檐。孟子就曾称颂:“孔子之谓集大成。”“大成门”因此而得名。这里开一大两小三座门,乃黄道之门;两小门上灰塑“金声”“玉振”,寓意为孔子的思想理论堪称完美。但平时,中门常是关闭的,遇到有人前来参拜或祭礼方才开。今日得以一睹盛况,也是要感谢管理中心的员工帮忙。大成门西庑则陈列了无数记载孔子圣迹的石刻,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琉瓦飞甍,翘角飞檐,一派古色古香,让人不禁心生敬意

◎孔子的圣像,笑容可掬,慈眉善目,让人倍感亲切

露台,是祭祀活动乐舞的地方,上面铺设有青石板。露台前便是宏伟气派的大成殿。大成殿宇高16.8米,宽23米,进深8米,其如意斗拱设计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大成殿后面为尊纪阁藏书楼。大成殿里供奉孔子像和神龛,双龙戏珠,栩栩如生。瑞兽守护脊饰,呼之欲出之态更添庄严无比之势。

孔子铜像由精铜铸成,神龛采用进口缅甸铁木制成。神龛总共采用了38块花板,前后左右的龙柱更是整体雕成,十分气派。神龛最上方是题有“万世师表”和“斯文在兹”的金牌匾。“斯文在兹”金牌匾意指千百年来的文化都在孔子这里。右上方是印有“德齐帱载”的金牌匾,意为孔子的道德思想如同在古代拉宝藏的车辆,既神圣又庄严;又喻孔子乘车周游列国宣讲仁道之事。左前方是“圣集大成”牌匾,意思是孔子集古圣先贤小成的道德思想融合汇聚成“大成至圣”。神龛有一副对联写着“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赞扬了孔子道德之崇高。孔子的圣像,笑容可掬,慈眉善目,让人倍感亲切。

孔庙东庑,与西庑一样都是用于供奉孔子七十二贤弟子。青云路、明伦堂,则唯化州孔庙所独有。据载,明朝化州同知杨景之子杨一清自幼在孔庙读书,无论风吹雨打,每天都走这条路,以至后来学有所成,在明朝内阁任首辅,从而造福社稷。化州人为了纪念杨一清,便把他走过的路筑成今天的“青云路”,寓意后人凡走此路,必可平步青云。“明代堂”则是用于读书、讲学、弘道、研究学问的场所。

“立身以仁,忠孝诚恕”是我参观孔庙最大的感悟。结束参观时,我仍忍不住要再次肃立于孔庙大成殿前,深深一鞠躬,以表对孔子的崇高敬意。愿世人常怀儒雅之德,弘扬孔子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