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也是作为提高全民素质之根本途径的教育事业当仁不让的时代使命。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基于边疆民族地区传统民族文化的挖掘、整合,以期实现对教育事业之肇基的学前教育课程的本土化开发,既是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时代要求,也是凝固现代教育之中国特色的一种有效实践。
彩云之南,是伟大祖国锦绣边疆的一颗明珠,它有得天独厚之山川秀美,拥华夏九州之瑰宝神奇,有丰裕无匹的自然资源,也有拙朴厚重的人文财富,融美、奇、丰、朴于一体。云南因其分布着七种气候类型,而有着“立体气候王国”之称;云南是著名的“有色金属王国”,已发现各类矿产150多种,其中7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云南是“植物王国”,是中国植物物种的“基因库”,境内高等植物有1.7万种,占全国植物种类总数的一半以上;云南动物种类数为全国之冠,素有“动物王国”之称,脊椎动物达1737种,占全国脊椎动物种类总数的58.9%。
自然资源丰厚的云南,还有着不容忽视的历史及民族文化资源。从距今800万年前的腊玛古猿到以青铜器为代表的古滇文化,到后来的爨(cuàn)文化、南诏大理国文化,再到近代的革命文化,无不昭示着云南历史文化的拙朴与厚重。千百年来,多个民族在这片红土地上繁衍生息,形成了今天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25个少数民族,拥有着15种形态各异的文字。东巴文化、贝叶文化、梯田文化、太阳历文化等等,无不镌刻着云南文化的光辉与灿烂。
婀娜多姿的民族歌舞,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特色各异的生活习俗,精湛独特的民族工艺,格调迥异的民居建筑,无不展示出源于自然的纯洁和与生俱来的朴实。彩云之南,真不愧是一座充满无限魅力的民族文化大观园。
我们希望以满足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为目标,从云南地理物候、人文历史、民族文化、地方民俗等方面选择适合学龄前儿童在教师或家长指导下阅读的内容,以图画书等形式为载体,实现学前教育资源的本土化开发,使儿童在阅读中受到濡染熏陶,形成爱家乡、爱云南、爱中华、爱世界的美好情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唯愿,我们今天所做的,只是一个起点,一个开始……
编者
2017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