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前 言

西南地形急变带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与四川盆地结合部位,是我国乃至全球山脉中地形梯度最大的区带之一,为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过渡的区域,是经过强烈地壳运动迄今仍然强烈活动的新构造带和地震活动带,地质环境条件复杂。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M s8.0级特大地震就位于该带,举世瞩目,灾难深重,诱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危害巨大。科学技术部于2011年启动了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西南地形急变带地质灾害综合调查与风险制图”(编号2011FY110100),组织国内地质调查、地质科研和高等院校等相关单位的技术力量,重点围绕西南地形急变带地质灾害相关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开展地质灾害现场调查、成灾背景分析、易发性分区及信息系统建设等研究工作,为西南地形急变带减灾防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灾后重建及减灾防灾规划、生态环境恢复建设、重大工程建设和运营、山区区域经济发展等提供基础性地质灾害资料和技术支撑。

本书是在科技部科技基础性专项研究的基础上编撰而成,课题“西南地形急变带地质灾害数据库与信息系统”(编号2011FY110100-4)隶属于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西南地形急变带地质灾害综合调查与风险制图”,课题承担单位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课题任务是开发一套西南地形急变带地质灾害数据库和信息系统。主要工作包括3个方面:①设计并建立地质灾害数据库;②建立地质灾害数据管理系统;③建立基于Web的西南地形急变带地质灾害数据发布与共享系统。

历经5年的研究工作,课题组完成了西南地区74个县17 838个地质灾害点的数据整合和归类,构建了包容性强的表结构,将72个库288个表中的数据整合到1个库4个表中, 数据库中有斜坡2934个、崩塌3504个、滑坡8766个、泥石流2634个、图片23 044张。为实现数据共享,提供西南地形急变带地质灾害综合调查信息服务,为项目运行提供数据计算功能、信息服务支撑、数据管理环境,课题组完成了基于互联网的地质灾害数据发布与共享系统。

本书主要介绍如何将地质灾害调查数据整理入库,如何开发与部署基于互联网的地质灾害数据信息系统,并着重讨论了如何利用地质灾害数据中的地理信息和谷歌地图开发可视化查询系统。本书可作为地质灾害调查数据整理入库和信息发布的开发指南,其中谷歌地图API的应用开发具有典型性,可作为同类建设参考。

笔 者

2018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