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现存的晚报

四、中国报馆的组织和现状

(一)上海报馆的内部

报馆内部组织的完备与否,自然要以其资本的大小,销数的多少,收入的多寡而定,未可一概而论。

就以上海的各日报说吧:《申报》和《新闻报》的内部组织,当然比其他各报馆为完备,他们自己筑造的高大的洋房,有最新式的大架卷筒印机,就是这二样,也是内地的报馆所办不到的。所以内地报馆的组织,的确还是因陋就简,除掉编辑和营业二部以外,印刷,差不多都是托别家的印刷所代印的——能够自己有简陋的排字房和一二架平面的印报机的,已经算是很完备的了。

《申报》和《新闻报》的内部组织,大概分总理处,编辑部,营业部,印刷部四大部。

1.总理处下属:总务,文牍,稽核,会计,收发,庶务各科。

2.编辑部下属:电讯,本埠,经济,教育,文艺,翻译,采访,整理,校对考核,藏书各科;电讯之下又设收电,译电二股;文艺之下又设杂著,图画二股。

3.营业部下属:发行,广告,推广,承印,收银各科;广告之下又设收稿,编校二股;发行之下又设定报,批报,票签,售版各股。

4.印刷部下属:印刷,活版,浇铸,机械,制版各科;印刷之下又设印报,承印二股;活版之下又设新闻,广告,刻字三股;浇铸之下又设浇版,铸字二股;制版之下又设铜锌,木工二股。

上海的各报馆,对于上四大部的设立大概都全,不过四部的内容,没有这样的完备。譬如说制版,上海自设的铸版房,只有《申报》《新闻报》《时报》三家有的。教育新闻,只有《申报》《新闻报》《时报》《时事新报》四家设有专栏。最详细而兼有图画的,当推《时报》为最好。《民国日报》则因党报的关系,另外辟有党务新闻一栏。

(二)上海各报的现状

上海各报馆,自从革命军北伐完成以后言论政见,差不多已成为清一色的了,各报馆为增高它的地位,增加它的收入,现在可以看得出的,就是“新闻的竞争”和“广告的竞争”。

上海各报新闻的来源,从前是只靠各通讯社和访员所供给的,所以常常会发现各报一律的笑话。现在这种“撑满版”的办法,已经不能满足读报人的欲望,因此各报馆都另设立采访部由报馆自己派遣记者,出去采访重要的,新鲜的新闻。第三期北伐开始,以至打到济南时的随军记者;在旅馆里吃生鸦片和投身黄浦江中的自杀者的社会新闻,采访部也直接派遣记者去采访。报纸上所登的活的新闻,我们现在时常都可以看到。

广告竞争,自从汪英宾从美国回来担任《申报》的广告部主任以后对于广告方面的确是日有起色。且并为拉拢商店广告的便利起见,特另出一张“本埠增刊”专登广告式的文字,每逢阳历年底圣诞节前,还分出各种冬至特刊,和其他的装饰、饮食等货的特刊,一方面是提倡,一方面可以多拉拢商店广告。曾经还另刊广告竞赛,定有奖金,以资鼓励。《新闻报》也另刊有“本埠附刊”一种,其性质和《申报》的“本埠增刊”相同;有时还另印各业的专号,像烟草专号书籍专号等。《新闻报》的广告总算发达的了,但是有一样是我们看得出的,就是新文化书籍的广告,该报特别缺少,甚至于没有;我们如果拿《申报》来看,每天在第二张的封面上,总可以看到“今天出的什么新书”?《新闻报》却就没有了。这是因为《新闻报》太注重在中下级社会,不肯分一部分的精神,像它的教育新闻一样,来提倡新文化,因此青年学界不喜欢它的缘故。《时事新报》也有过“市声”一栏,现已经取消了。“本埠增刊”和“本埠附刊”因为所刊登的都是上海饮食起居衣装娱乐的事,很为上海人所欢迎,不过只限于上海。寄住外埠的报纸,就恕不附送了。

《时报》从狄楚青让给黄伯惠办理后,很注重于美术方面,新闻力求简明,小品文字取消了。他报上用的是新四号铅字和新五号铅字,展开来一看非常的醒目;每天有一全版的时事图画,还于每星期三附送一张“图画时报”。他全部的机器,同时能印四套颜色,所以他的报纸上,常常有红的、绿的、黄的、黑的各样不同的颜色,印在一张纸上,的确别倡一格局,是爱好美术的人们所欢迎。

说到“副刊”文字,《时事新报》的“青光”,《民国日报》的“觉悟”,一是半新不旧,一登党义文章,和从前已经不相同了。《申报》“本埠增刊”上虽时常有“艺术界”,可是都给几位艺术家自己捧自己的文章塞满了。

(三)上海现存的晚报

晚报的销行上海比不上北平。究竟是政治中心地,在从前的时候,大人先生们昼睡夜兴,晚报出版,差不多正是大人先生们浴沐更衣的时候,还不曾看完晨报,晚报却已出版了;还有北平的游息之地,大抵都在中央公园、先农坛、北海一带,啜茶纳凉,就拿一张晚报作为消遣品。上海,却不同了,除非淞沪附近有了大战事,上海人因为关心战局,才肯买一张晚报看看,不然他就到俱乐部游戏场去,再也没有意思来理睬站在路边叫破喉咙卖晚报的了。游戏场,的确也是销售晚报的好场所,可是不许你进去,这就比不上北平的自由了。

上海的晚报能维持其永恒的生命的,当推《中国晚报》了。《中国晚报》创刊于民国九年五月九日,为沈卓吾独力所办,沈氏为上海名记者,他办这一张晚报,惨淡经营,到现在已亏去了十几万元了,这不能不使我们钦佩其毅力。

此外还有《江南晚报》,挂名日商,实则为国民党右派所主持。近两年来遇有国内战争,销路非常广大,成为上海销数最多的晚报了。《中华晚报》《国民晚报》二种,一则销数极少,完全是靠拉拢广告为目的。一则为国民党左派所办,仅印一小张,没有广告收入的。

上海的晚报,因卖价极便宜,全靠广告的收入,所以非印一大张不可;北平的晚报广告的收入少,卖价却比上海要高一倍,所以只要印一小张就够了。这是上海晚报较北平晚报不同之一点。又上海晚报因为要每天印一大张新闻又少,就不能不借重于外埠交换报,和本埠的日报,用剪刀的新闻,最少要占一半;北平的晚报篇幅短小,就容易凑满当天的新闻,看起来,上海的晚报的确不能像北平的晚报全版可看,这是不同之点二。还有上海的晚报,都是单独组织出版,新闻的来源困难;北平的晚报,像现存的《世界晚报》《北京晚报》,都是日报的夕刊,新闻的来源,比上海容易得到,这是不同之点三。

有了这样三种的不同,和推销的难易,出版的迟早的种种关系,所以我说北平的晚报,可以持久,上海的晚报就难以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