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学教育

2.小学教育

东门小学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朝廷颁“废科举,行新学”令。宣统(1909—1911)末年,里人周子英、周本初创办东门岛宣德学堂,借用泗洲堂路王将军庙作为校舍,村人周三弟任教员,首期学生16名,该学堂为县内18所学堂之一。

民国十四年(1925)创办区立东门岛初级小学,校舍借用天后宫,由胡常瑛(宁海人)兼任校长,后由秦英姿(舟山人)主持教务。

民国二十五年(1936),初级小学更名为东门岛国民小学,村人陈绍采任校长,校舍仍在天后宫。1940年,佘克延(石浦人)任校长,增设高小班。1941年,村人丁爵荣任校长,经费由岛上各渔船主募捐所得,学校免收学杂费,求读人数大增,有初小4个班,高小1个班,学生150余名。教师除聘任岛人丁耀邦外,还聘程侠民(舟山人)、郑必铣(象山人)、林甘兰等来岛任教。1946年,更名为东门乡中心国民学校。

1947年,全县缩编为20个乡镇,东门乡归并石浦镇辖,学校更名为石浦第三中心国民学校,由东门渔业生产合作社出资办学,从股金分红及公益金中开支,渔民子弟免费入学,后学校更名为东门岛渔民子弟小学,由穆国基任校长,成立童子军,高年级开设英语课。新生入学,先贡拜孔夫子,后拜教师。

1948年底,渔业生产不景气,东门渔业生产合作社自行解散,教师到学生家中轮餐或由学生家长轮流送饭到学校。翌年7月,东门岛解放。因土匪骚扰,学校停学。1950年复学,校名改为石浦第三中心小学,校长周昆。是年,由人民政府接管。1951年,全校有5个班,学生128名,教师6名,校工1名。

1952年,由锦堂师范毕业生鲍英堂(象山人)任校长,陈才秀(宁海人)任教导,有初小4个班,高小1个班(复式),学生145名,教师6名,校工1名。学校成立“服务队”上街打扫卫生,帮助老人抬水、洗衣,开垦学校后面荒地种植豆瓜,受群众好评。校内办“小供销社”,供应学生学习用品、糖饼,资金由学生入股,高年级学生自行管理,当售货员、会计,教师做指导,期末结算时用学习用品作股金分红。

1953年,改名为东门乡中心小学。分5个班(五、六年级为复式班),学生149名,教师6名,校工1名。翌年,因六年级人数少,学校动员学生转入石浦小学就读。

1958年,贯彻国家办学和群众集体办学,全日制和半日制结合的“两条腿走路”方针,学校改名为石浦公社东门小学。是年,南汇小学并入。民办9个班,学生383名,教师11名。设夜校扫盲班。1960年有8个班,学生378名,教师10名,入学率91%。同年,南汇小学复办。

1968年,农村小学全部下放大队,实行教师回队任教,粮户随队落实。因东门属石浦镇,故东门小学为全县10所保留公办小学之一。是年,小学附设初中班。

1972年,改名为东门公社中心小学。同年,全校师生自制教具,自编乡土教材,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自制教具在丹城、石浦等地巡回展览,受到好评。1973年,学校被评为县及宁波地区先进单位

1974年,在里厢大园新建校舍,有8个教室,3个办公室,建筑面积540平方米,操场面积1200平方米,小学四、五年级5个班及附设初中3个班搬迁至里厢新校舍。一至三年级仍在天后宫校舍。1975年,全部迁至新校舍。是年,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在花音台(呼应台)、李氏湾、炮台山、门头山一带栽植毛竹、泡桐、松木,种大麦、小麦、番薯,养猪6头。小学12班,学生605名,小学入学率达98.4%。初中5个班,学生186名。中、小学生合计791名,教师29名。1976年,更名为东门公社中心学校,兼管东门公社中学,学校设低级部、高级部、初中部。小学14班,628名。初中5个班,195名。高中1个班,54名,中、小学生合计877名,有教师31名。

1982年,初中单立,校园以溪坑为界,溪东为初中,溪西为小学。小学校园占地484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073平方米,其中教室、办公室1319平方米,师生宿舍、食堂等生活用房589平方米,其他用房165平方米。1983年,改名为东门乡中心小学。1985年,东门乡为县首批普及义务教育乡镇之一,小学入学率99.2%,巩固率99.3%,毕业率100%,普及率94.2%,小学升初中比率96%。

1993年,扩镇并乡后,改名为石浦镇东门小学。1997年,中、小学合并为全县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改名为石浦镇东门学校,现为石浦镇东门小学。

南汇小学

1946年秋,抗日战争胜利后,始办南汇初级小学,址在南汇大塘圆峰庙,先后有葛允文、俞清等任教。1949年,岛上土匪猖獗,学校停办。1951年复办,为初级小学,四至六年级转入东门小学,有学生22名,教师蔡岳林。1953年,为东门乡南汇初级小学,均为一个班,三复式,有一年级学生5名、二年级学生14名、三年级学生7名,合计26名。至1957年,有学生25名左右,教师蔡岳林。1956年“八一”台灾,校舍倒塌,迁至小塘丁家民宅,后移至南汇大塘生产队仓库。1958年,并入东门小学。1960年复办,教师称才日,一个班,三复式,有一年级学生5名、二年级学生13名、三年级学生5名,合计23名,入学率89%。1962年,由潘庭荪(舟山人)任教,为一个班,四复式,有一年级学生14名、二年级学生4名、三年级学生4名、四年级学生7名,合计29名。1965年依旧为一个班,四复式,有一年级学生7名、二年级学生7名、三年级学生5名、四年级学生6名,合计25名。

1973年,为东门公社南汇小学,借用南汇农业队仓库为校舍。有学生55名,设两个班,二复式,其中民办一个班。1975年,设两个班,有学生63名。1978年,在南汇山麓新建校舍,占地46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平方米,有两个班,二复式,有学生56名,教师2名。1983年,为东门乡南汇小学,有一个班,为三复式,有学生53名,小学毕业生升入东门初中。1986年,设两个班,有学生46名。1993年,扩镇并乡后为石浦镇南汇小学,设一个班,三复式,有学生26名。1996年,因南汇村民有不少迁居石浦,学生转入石浦、丹城学校就读,南汇小学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