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 星期四 阴
今天是正月十四,再过两天春节就真的要过完了。虽然就像老妈说的那样,春节少了点儿“年味儿”,但我还是有点儿舍不得它这么快就离开。
下午放学回到家的时候,我听到老爸和老妈又在争论一件无聊的事情——元宵节到底应该吃汤圆还是吃元宵。
拜托,每年都争论这件事有意思吗?你们辩论的内容我都能背下来了。
元宵是把馅儿放在糯米面粉里,边洒水边用笸箩滚来滚去,直到把元宵滚成圆溜溜的;而汤圆是用糯米面粉加水,和好面团,擀成皮,像包饺子一样把馅儿包在皮里揉成球形。真不明白这两种外表看起来差不多、吃起来口感也差不多的东西干吗要起两个名字,这直接影响了我家的和谐生活。
对了,说起我们家的“家庭矛盾”,可不只有元宵和汤圆这么简单。
每年端午节,来自北方的老妈和在南方长大的老爸都会争论包粽子要不要放肉馅儿;除夕那晚,他们又会争论到底要不要吃饺子;决定吃饺子后,他们会继续争论饺子到底该用水煮(北方烹饪方法),还是应该干蒸(南方烹饪方法)……
在他们争论的时候,我忽然想到一个重要问题:“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今天才正月十四,为什么就要吃元宵了?”
老妈一下子就被我问住了,怔怔地说:“这个……这是老一辈传下来的规矩,我哪儿知道原因。”
看老妈没能给出合理的答案,老爸立刻得意起来,咬文嚼字地对老妈说:“这你就不懂了吧。真正的元宵节其实只有正月十五一天,可咱们国家不是有句老话嘛,‘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所以古人就把正月十六也给算了进去。可是古人又有很多讲究,他们认为‘三’才是吉利的数字,所以干脆把正月十四也算进去凑成了三天,这才慢慢形成了现有的传统。”
“就你知道得多!那你也应该知道去哪儿能买到正宗的元宵吧?”老妈可没有被老爸的学识渊博感动,立刻把他派出去做苦力了,“对了,带上小鹿,我还得做菜,别让他在家烦我。”
嘿嘿,我正想和老爸一起出去逛逛,因为只有和老爸逛街时我才能买到自己最想要的零食。老妈可抠了,总会把我的请求降低三档。
南方的冬天虽然没有北方的冬天冷得那么刺骨,但夜晚还是有点儿凉的。一走出小区,我就被一阵小风吹得打了好几个寒战。
不过,在我保证“肯定不会向老妈告密”后,老爸非常诚信地买了两支冒烟冰激凌。我们就那么边哆嗦边走向卖元宵的商店。
老爸一边走还一边给我讲了一个关于过年的民间传说。传说在隋朝末期的时候,有一个叫程咬金的人。本来他是可以做十几年皇帝的,可就因为他太喜欢过春节了,从当上皇帝的第一天起就命令手下每天都要像过春节那样庆祝。结果只用十几天就把十几年的春节全过完了。于是,他只当了十几天的皇帝就下台了……
就像我二舅妈特别喜欢过生日一样,阴历生日过一次,阳历生日过一次,体重减轻庆祝减肥成功宛若新生过一次,体重增加庆祝身体健康宛若新生又要过一次……一年要过五六次生日,快把我二舅过崩溃了。
“你这属于抬杠,我讲的是民间故事,你说的是你舅妈,你舅妈可比程咬金厉害多了……”
听我提起二舅妈的事,老爸刚想乐,却忽然指着前面问我:“小鹿,那个是不是你们班同学?”
我顺着老爸指的方向望去,一眼就看到了街对面的黄小培。
天已经黑透了,但借着满街明亮的灯光,我还是能清楚地看到黄小培一手拖着纸箱,一手提着点亮的纸灯笼,边走边吆喝着什么,看样子应该是在卖灯笼。
按照我国的古老习俗,元宵节这三天是要赏花灯的。虽然现在举办的花灯活动越来越少了,但我们还是没忘记这个习俗。
就这一眨眼的工夫,黄小培竟卖出去了好几盏灯笼。她趁顾客掏钱的空档,把手放在嘴边哈了几口气取暖。
“那是黄小培,我的同桌。没想到她这么会做生意。”我得意地向老爸介绍着,想穿过马路去找黄小培,“老爸你等等我,我去找她要一盏灯笼。”
“别过去。”老爸一把揪住我的衣领,差点儿把我拎起来,“想要灯笼去别的地方买,不能占同学的便宜。”
我和黄小培同桌这么久了,让她送我一盏纸灯笼怎么能算占便宜?老爸你也想得太多了吧?
可老爸不听我解释,把我拉得紧紧的,快速穿过人群,从距离黄小培好远的地方走了过去,边走还边交代我:“千万不要把黄小培卖灯笼的事情告诉其他同学,也别让黄小培知道你看到她了。”
“这是为什么?”我本来还打算明天问问黄小培赚了多少钱。
“嗯……因为她是女孩子。如果别的同学知道她在街上卖东西,她会不好意思的。”老爸握了握我的手,从街边的商店里给我买了一盏恐龙造型的电灯笼,又特意交代了我一次,“记住我的话,千万别把看到黄小培的事情告诉别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