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自 序

会泽,处乌蒙之腹地,东环牛栏水,西绕金沙江,依靠云翳仙幻的乌蒙主峰牯牛寨,山河壮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民勤劳质朴。

2018年初,会泽县委县政府以壮士断腕之决心,在全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将生活在会泽高山深谷中的近10万人民搬迁进县城,在会泽的母亲河——以礼河之滨,规划建设了一个10平方公里的新城安置发展。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一个贫困度极深、贫困面极大的贫困大县,要实施这样浩大的工程,完成这样宏伟的目标,实现全民奔小康的美丽梦想,是极其不容易,更是史无前例的。云南省省委书记陈豪在会泽新城调研时指出,脱贫攻坚是事关贫困地区群众能否早日过上幸福生活的大事,最能体现党的初心和使命。省长阮成发指出,会泽脱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不仅仅在云南,在全国也是脱贫攻坚任务最繁重的县之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会泽,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发扬出可敬可畏的担当精神。

试想,若干年以后,我们回首会泽的今天,一定有人会感慨万千。因为,10万人进城,这是难在当代,却利在千秋的大事,更是会泽有历史性意义的大事。它的意义不仅仅是让相当一部分群众脱贫,易地搬迁阻止了贫困的代际传递,断了穷根,而且同时也极大地加快了会泽的城市化进程,极大地带动工业化进程和现代化进程。

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我有幸参与了这浩繁的史诗般的行动。我用镜头代替言语,用图片代替文字,记录这一次会泽历史上最为壮观的人口大迁徙。虽然我的摄影技术是稚嫩、质朴的,甚至有些笨拙,但是,我是真诚的、虔诚的。我甚至是常常怀着敬畏之心去拍摄,去记录这一切的。

西方曾经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个人,他在每天回家的时候都捡一块石头带回去。长年累月一直坚持。后来,他竟用捡来的石头筑起了一座城堡。原本,我只是把摄影作为一个业余爱好,用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兼之以此锻炼身体。在易地扶贫搬迁的拍摄工作中,我原意是想留下一些图片资料,却从来没有奢望过要将这些图片结集出书。一次偶然的机会,会泽知名诗人湖冰先生阅览了我的图片,极力劝我将图片归类出版。想到自己的作品能被影印成册,这使我感动欣喜的同时又令我诚惶诚恐。后经湖冰先生多次鼓励,且他亲自拨冗为拙图题配诗歌,终使我鼓起勇气,用我平时有意无意捡来的一块块“石头”盖了一间“屋子”,虽然这间“屋子”不够精美,甚至还有些粗糙,但这是我对这家乡热土最深最深的爱,是我对父老乡亲最深最厚的情。每一幅摄影作品都是我和他们心灵的交流,每一个镜头都是我与大自然的真诚拥抱。更庆幸的是,湖冰先生的诗作给这些图片增色増辉,为图片增加了内涵与外延,这使会泽人类历史的这次大迁徙的记录更为详实、准确,弥补了“图难尽言”的缺憾。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乡亲”“乡愁”和“乡情”。“乡亲”记录的是春种秋收时父老乡亲们的勤苦和艰辛;“乡愁”表述的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人们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坚守和发扬精神,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的艰辛与无奈;“乡情”是对易地扶贫搬迁这一历史过程的记录、展现。

自古以来,人类都不满足于某种单一的表达形式,图与文的并用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形成,如古石碑上诗文与图画并存,给观者以更具象的认知,传递更丰富的信息。国画也是画中有文,图上赋诗,这更具有深厚的感染力。此影集诗图结合,虽不敢说珠联璧合,但以如此形式做成专辑的还为数不多,就权当是我们在这方面做一个探路人吧,望后来者踵事增华!

《乡土摄影诗》能够刊印付梓,我在此将感谢:湖冰先生,感谢他多次的鼓励鞭策和赐配珠玑诗文!感谢县文联,感谢他们为此事全力协调!感谢尹永宏、李永星两位著名摄影师,感谢他们的精心指导!感谢中国摄影出版社的各位老师,他们为画册的出版发行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也要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们,谢谢他们的关怀支持!

发现美、记录美、创造美、分享美,这是我永恒的心愿。愿我们的生活美满如诗!愿我们的神州大地美丽如画!不足之处,敬请诸君见谅!

解治龙

2019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