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文化奇观》简介
《印度文化奇观》这本书是由.北京未来新世纪教育科学发展中心编创作的,《印度文化奇观》共有24章节
1
前 言
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而纵观古今中外的成...
2
目录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诸神的天堂 第一节 佛教的后期历史 第二节 新 神 第三节 各种信仰 第四节 宗教奇观 第五节 圣者与怀疑论者 第二章 心灵的生活 第一...
3
第一章 诸神的天堂
谈到宗教的强力和重要,世上再也没有一个国家比得上印度了。印度人曾经容许外邦政府一再地君临其上,主要是由于他们不太在意什么人来统治剥削他们——无论是本地人或外邦人...
4
第一节 佛教的后期历史
阿育王死后200年,佛教在印度的演变达到了巅峰。从阿育王到Harsha的佛教成长时期,在很多方面是印度的宗教、教育与艺术的顶点。但当时盛行的佛教并非释迦的佛教,...
5
第二节 新 神
在这时替代了佛教的“印度教”并非单一的宗教,也不纯然是宗教。它是杂凑的许多信仰和仪式,奉行它的人只有四种性质是共通的,他们承认阶级制度和婆罗门的领导地位,确认牛...
6
第三节 各种信仰
和这种复杂的神学理论相混合的是一套既属迷信又甚深刻的神秘理论。《吠陀经》是用死文字写的,因此没有人去读,而婆罗门各派的形而上学又非一般民众所能了解,于是Vyas...
7
第四节 宗教奇观
在一切关于畏惧和受苦的神学思想之中,迷信——求之于超自然用以治疗生命中小小灾痛的急救良方就大肆泛滥了。牺牲、符咒、驱邪、星象、占卜、念咒、立誓、手相、命卦,数达...
8
第五节 圣者与怀疑论者
圣者在印度似比旁处为多,因而终使外来客感觉他们是该国的自然产物,像罂粟或蛇一样。印度宗教思想确认三种主要的入圣之路,惹那瑜珈(Jnana-yoga),即默想之道...
9
第二章 心灵的生活
...
10
第一节 印度科学
印度在科学方面的工作既古老又年轻,作为一宗独立的尘世间的事业它是年轻的,但作为僧侣的附带的兴趣则是古老的。宗教既然是印度生活的核心,有助于宗教的科学便首先被培植...
11
第二节 婆罗门哲学六系
印度的优先较明显的是在于哲学而不在医学,虽然在这方面最初的起源也是蒙昧不明的,因而每一项的结论都不过是一种假设。《优波尼沙》比任何流传后世的希腊哲学都要古老些,...
12
一、Nyaya体系
这些“婆罗门”系统里面的第一个,按照印度思想的逻辑次序(因为它们按照年代的次序是不确定的,它们的主干部分都属于同时代的),是一个系列的逻辑思想,前后延续2000...
13
二、Vaisheshika体系
如Gautama为印度的亚里士多德,Kanada则为其德谟克利特。他的名字原意为“食原子者”,这暗示他可能是历史想像力所创造的传奇人物。Vaisheshika体...
14
三、Sankhya体系
一位印度历史家说:“这是印度所产生最富意义的哲学体系。”大半生研究Sankhya哲学的Garbe教授因如此的想法而感到安慰,“在Kapila的理论之中,人类心灵...
15
四、瑜珈体系
在一处美好、安静的场所, 安置了他的住所——不太高, 也不太低——让他居住,他的物件有, 一块布、一块鹿皮、和姑尸草(Kusha grass)。 在这儿他努力思...
16
五、The Purva-Mimansa
从瑜珈一步跨到Purva-Mimansa,是从最有名的跨到最不出名的,也是婆罗门六派哲学中最不重要的一派。好像瑜珈为魔法与神秘主义而非哲学,此系统算是哲学还不如...
17
六、Vedanta体系
Vedanta一字的原意是《吠陀》之末——也就是指《优波尼沙》。今天在印度这个字被用来指一个哲学体系,它的目的是要给《优波尼沙》的基本理论加上逻辑的构造与逻辑的...
18
第三节 印度哲学的结论
回教的侵略终止了印度哲学的伟大时代。回教徒以及后来基督徒对于当地信仰的攻击使得它为了自卫而归于一种怯弱的统一,这样一来,一切的辩论都成了反叛,于是就在一种停滞的...
19
第三章 印度的文学
...
20
第一节 印度的语言
就如同中古时代的欧洲哲学以及好多文学是用一种民众所不懂的死语言写的,印度的哲学与古典文学也是用一种普通会话早已不用了的梵文所写的,它是被当作没有其他共同语言的学...
21
第二节 教 育
甚至到了19世纪,写作还继续地在教育上扮演很小的角色。或许僧侣们觉得神圣或学术性的经文一旦成为公开的秘密是没有什么好处的。在印度历史上,我们从最早看起,便发现有...
22
第三节 史 诗
那些学校和大学仅是印度教育系统的一部。写作不像在其他文明里那样受重视,口述的教导保存了并且散布了本国的历史与诗篇,聚众背诵的习惯则把文化遗产中最宝贵的部分传布于...
23
第四节 戏 剧
在某种意义下,戏剧在印度是和《吠陀经》同样古老的,因为戏剧的萌芽至少源自《优波尼沙》。无疑地,比这些经典更为古老的是戏剧的更具动作性的起源——祭祀与节庆的盛典和...
24
第五节 散文与诗
第三章 印度的文学 第一节 印度的语言 就如同中古时代的欧洲哲学以及好多文学是用一种民众所不懂的死语言写的,印度的哲学与古典文学也是用一种普通会话早已不用了的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