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的世界(1919年~1946年)

第二章 二战时的世界(1919年~1946年)

1920年,印度国大党在加尔各答特别会议上通过了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在甘地的号召下,人民举行罢工、罢课、罢市的集会游行。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团结一致,并肩战斗。在斗争中,工农群众常常发生不同程度的暴力斗争。1922年2月,国大党通过了《巴多利决议》,谴责群众的越轨行为,决定无限期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随后,甘地入狱,运动遭到残酷镇压。

1929年,国大党领袖拉舍尔又授权甘地领导“不合作运动”。他以破坏《食盐专卖法》为运动的开端。甘地率领79名信徒,徒步236公里,抵达丹地海滨,并亲自动手煮盐,持续三周。当局闻讯后,大肆镇压,反而引起了更激烈的反抗。英国人慑于国际舆论的压力和国内局势的动荡,于1931年3月双方签订了《甘地——欧文协定》。国大党同意停止不合作运动,总督则放弃镇压。

在尼泊尔,英国与尼泊尔签订条约,把尼泊尔南部约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英属印度,尼泊尔沦为英国的附庸。由于尼泊尔人民不断的进行反英斗争,英国最终承认尼泊尔的独立。于1923年,双方签署了《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但是条约签订后,英国还继续控制尼泊尔,在尼泊尔享有种种特权。

1919年1月,纳粹党在德国创建。同年,希特勒成为德国工人党成员。4月1日,德国工人党更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纳粹”是该党名称的音译。这是一个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极端种族主义的法西斯政党。

1932年,大工业主代表沙赫特、巴本草拟了一份请愿书,要求任命希特勒为总理。在巴本所控制的工业主集团的支持下,总理施莱歇尔被迫辞职,希特勒出任总理,组织内阁。这是德国法西斯专政时期的开始。随后,在1932年7月的国会选举中,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希特勒建立号称“千年太平”的帝国,以后纳粹统治下的德国被称为“第三帝国”。1934年8月2日,兴登堡逝世,希特勒自任元首,独揽大权,成为独裁者。

德国法西斯建立独裁统治后,立即扩充军备。英法的绥靖政策,使德国加快了毁约扩军的步伐。1935年3月13日,纳粹二号头目戈林宣布德国将重建空军。随后德国政府宣布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这意味着《凡尔赛条约》军事条款加之于德国的限制已完全被打破。

在意大利,1922年墨索里尼法西斯领导集团在米兰举行会议,讨论向罗马进军的问题。法西斯行动队员分三路进军罗马。两天后,法西斯军队已占领从意大利北部到罗马的交通线。迫于压力,意大利国王邀请墨索里尼从米兰来到罗马,次日,墨索里尼组成政府。至此,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

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大剧院开幕,大会通过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宣言和联盟条约。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南高加索四个苏维埃共和国加入联盟,简称“苏联”。此后,更多的苏维埃共和国也加入苏联。1925年,苏联提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任务、方针和政策,制定了工业化发展的总路线。这次大会标志着有计划、大规模实现苏联工业化时期的开始。到1937年,经过苏联人民的努力,苏联已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在北美,1929年灾难性的经济危机从纽约爆发,一直持续到了1933年。这次危及从美国开始,迅速扩大并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危机成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933年罗斯福执政后,推行“新政”,拯救了美国处于崩溃边缘的经济,使美国走出灾难,美国的历史也进入了一个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这次经济危机在世界的蔓延,也推动了法西斯国家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突然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国民党政府却坚持不抵抗政策。后来日本侵占了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大部分地区,中国的东北沦陷。1937年,日本军队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大举进攻华北。在南方,1937年12月日本军队占领南京,他们对南京的无辜市民和已经放下武器的军人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杀害了中国军民30多万人,其中被集体枪杀和活埋的人就有19万人,全城1/3的房屋被焚毁,许多商店被抢劫一空。日本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1936年,以法西斯长枪党为主力的西班牙反革命势力发动了叛乱,54个国家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组成国际纵队开赴西班牙,与西班牙共和国并肩战斗。1939年3月,在叛徒的策应下,叛军开进了马德里,西班牙共和国被扼杀。但是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战斗极大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同年,德国和意大利在柏林建立反共同盟,双方划分了巴尔干和多瑙河流域的经济扩张范围,并约定对西班牙共和国作战,号称“柏林——罗马轴心”。11月25日,德国和日本在柏林签订《日德反共产国际协定》,随后意大利也加入,“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建立。这个协定加快了法西斯国家发动全面战争的步伐。

1939年,德国以闪电战的方式袭击了波兰,9月3日,英、法只好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0年5月,德军对荷兰、比利时、法国发动全面战争,英、法军队一溃千里,从敦刻尔克仓皇撤退。同年4月,德军出动陆、海、空军入侵丹麦,丹麦国王宣布投降。同时,德军也向挪威发动进攻,挪威军队奉国王之命进行抵抗,曾击沉了德军的万吨级军舰。英、法军队也在挪威登陆援助,但是当德军大举入侵后,英法自顾不暇,于6月撤出战斗。德军彻底占领挪威。

1940年5月,就在德国大举入侵欧洲国家的时候,张伯伦首相在英国人民的一片责难声中下台,丘吉尔出任首相兼国防大臣。丘吉尔早在希特勒上台开始扩军备战的时候就积极主张联合苏、法,抑制德国。丘吉尔首先成功地救出了陷入重围的敦刻尔克地区的英法联军,接着又顶住了德军疯狂的空中闪电战,取得了不列颠之战的胜利,度过了开战以来最困难的时期。6月,法国政府被迫迁往波尔多,德军进入巴黎,法国新上任的贝当总理向法国求和,同德军签署了停战协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灭亡了。

1940年8月,近卫文内阁提出要建立以“皇家为核心,以日、满、华的强固结合为基础的大东亚新秩序”。被列入“共荣圈”的有中国、朝鲜、印度支那、缅甸、泰国等。这是二战期间日本妄图奴役亚洲各国,建立殖民帝国的侵略扩张计划。

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在柏林签订了酝酿已久的军事同盟条约,德国期望通过条约促使日本与美、英的矛盾更加尖锐,在东方和太平洋上牵制美英的力量;意大利则企图倚仗德、日的实力称霸地中海、北非和东非;日本则想巩固已经攫取的权益和进一步侵占苏联的东部以及夺取在太平洋上的霸权。三国形成了法西斯侵略轴心国际集团。

就在同一年,墨索里尼进犯埃及,并从埃塞俄比亚西进苏丹,南攻肯尼亚。10月28日,意军又从阿尔巴尼亚进犯希腊,但遭受到了英军海、空军的沉重打击。第二年4月,英军和埃塞俄比亚军队解放了亚的斯亚贝巴,摄政王海尔·塞拉西一世回国复位。5月意属东非总督投降,意大利的东非帝国到此结束。随后,美、英联军10万人在艾森豪威尔的统帅下,分三路进兵北非,联合剿灭了德意部队,结束了北非的战役,加速了法西斯意大利的崩溃。

1941年9月,德国中央集团军军团发起了攻打莫斯科的战役。10月中旬德军包围了莫斯科,前线苏军浴血奋战,迫使德军停止了对莫斯科的进攻而转入防御。在第二次大规模的进攻中,面对德军,苏联集中军队迅速反击,至12月5日,德军全线受阻。苏联马上发动大反攻,在苏德战场南部,双方的1500辆坦克进行了二战中最大的一次坦克会战。最终苏军胜利,至此,库尔斯克战役结束,德军完全丧失了在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1942年7月,德国突破苏军防线,造成从西面和西南面对斯大林格勒的威胁。11月,苏军新组建的精锐部队在战线的两翼发动反攻,夺回卡拉奇,并包围了斯大林格勒地区的德军。毫无过冬准备的德国士兵陷入饥寒交迫中,很多士兵被冻死,德国的战斗力一天天衰弱下去,战争的形势开始发生变化。最终这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军胜利,德军投降。这场战役使希特勒法西斯被迫转入战略防御,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在东方,1941年12月8日,日本出动飞机360架、军舰55艘连续两次袭击珍珠港的军舰和飞机,致使美军的太平洋舰队主力毁于一旦。之后美国放弃中立政策,宣布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山本五十六大将提出了进攻中途岛的冒险计划,其目的是占领中途岛,把这里作为日本海军的前线基地。1943年6月3日,日本出动联合舰队的全部主力直取中途岛、阿留申群岛等地。美国海军情报机构事先截获了日本的密电,制定了迎敌方案,严阵以待,最终日本损失惨重。这次战役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美国从此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就在这一年,意大利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墨索里尼下台,伊曼努尔组织了一个新内阁,马上向盟军投降,退出了轴心国集团转而对德宣战。

诺曼底登陆  1944年6月6日,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两栖登陆作战开始了。盟军三个伞兵师率先向法国境内空降,然后英美数千家轰炸机猛烈轰炸登陆地点。清晨,盟军开始在法国诺曼底海岸的5个滩头登陆,在海滩上建立了牢固的支撑点。两个月后在巴黎人民起义的配合下,法军进入巴黎,至此诺曼底战役胜利结束。这次战役开辟了欧洲战场,给了德军毁灭性的打击。

1945年,希特勒在苏军攻克柏林的炮声中自杀。5月7日,德国政府代表向美、英、苏三方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第二天柏林举行了德国无条件的投降仪式。至此,二战的欧洲战场结束。随后美、英、中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但日本政府仍决心顽抗到底。中国国民党的正面抗击和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开辟,打击了日军妄图占领亚洲东部的狂妄计划。德国投降后,苏联红军开始出动攻击日本,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崩溃。1945年8月,日本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同意无条件投降,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在这场决定人类命运的生死大搏斗中,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20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80%),战火燃及欧、亚、非、美、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作战区域面积为2200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1.1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5500万,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1.3万亿美元,占交战国国民总收入的60%~70%,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达4万亿美元。

在亚洲,中国战场担负着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任务。在欧洲,苏德战场为主要战场。

中国是抗击日本侵略的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达3500万,占二次大战参战国死亡总人数的42%。其中,死亡人数达2100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30万人以上。按1937年的比价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美元。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苏联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二战参战国蒙受的全部损失中有41%是苏联的损失。据俄罗斯公布的材料,苏联在1941年到1945年卫国战争期间,因战争死亡2700万人,其中苏联红军牺牲866.84万人;物质损失按照1941年的价格计算达6790亿卢布。

美国和英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核心成员,它们也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重大代价。据战史材料,美国共有40多万人在二战中丧生,英国有27万军人在战争中死亡,法国则最少,有约20万人阵亡。

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是发动二战的元凶,遭到了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严厉惩罚。他们发动的侵略战争也使这些国家国内的民众深受其害。

也正是由于这次世界大战的惨烈,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中、英、美、苏、法为首的同盟国在1945年10月24日发起成立了联合国,中、美、苏、英、法则成为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