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饰史话(典藏版)》简介
《中国服饰史话(典藏版)》这本书是由.戴钦祥 陆钦李亚麟创作的,《中国服饰史话(典藏版)》共有61章节
1
第一章 服饰的起源与演变
每当人们走进历史博物馆那宽敞而明亮的展厅时,总是第一眼就可以看见原始人那繁忙的生活场景:有的围聚在火堆边烧烤兽肉,有的在原始森林中采集野菌,有的举着尖利的石块在...
2
第二章 商周服饰
约公元前 21 世纪至前 11 世纪的夏商时期,是中国奴隶社会的确立与发展时期。在这个社会里,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条件极度匮乏,作为统治阶级的奴隶主拥有社会生产...
3
一、商代衣冠
从出土的玉人等形象上来看,商代男子的发式,一般以梳辫为主,形式多样。有将头发上梳到头顶,编成一条辫子,再垂到脑后的;有左右两侧梳辫,辫梢卷曲,下垂到肩上的;还有...
4
二、周代礼服
夏商时期属于中国冠服制度的初创时期,还没有形成完备的形制。到了周代(公元前 11 世纪—前 256 年),中国社会由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中国...
5
三、周代常服
周代男子二十而行冠礼,即开始头戴冠帽,很少光头。不戴冠帽被认为是非礼和不敬,非士君子之所为。有些士人甚至把正冠视逾生命。《左传·哀公十五年》就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6
四、周代鞋履
周代的鞋履除上面提到的舄之外,还有履、屦(jù)、 (jué)、鞋、靴等形制。履是鞋的总称。凡作为礼服的鞋,均可称为履。舄是履中最尊贵的,通常用葛布或皮革等材料...
7
五、周代戎服
为了保护自己,消灭敌人,人们基于长年征战攻伐经验的积累,发明了专门用于护体的服装,这就是戎服。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用于保护头部的叫胄[zhòu,又称首铠、兜鍪(...
8
第三章 秦汉服饰
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吞并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后,为巩固统一,相继建立了各项制度,包括衣冠服制。秦始皇崇信“五德终始”说 a,自认以土...
9
一、冠与帻
汉代以冠帽作为区分等级的主要标志,主要有冕冠、长冠、委貌冠、武冠、法冠、进贤冠等几种形制。按照规定,天子与公侯、卿大夫参加祭祀大典时,必须戴冕冠,穿冕服,并以冕...
10
二、男服
秦汉时男子的常服为袍。这是一种源于先秦深衣的服装。原本仅仅作为士大夫所着礼服的内衬或家居之服。士大夫外出或宴见宾客时,必须外加上衣下裳。到了东汉,袍才开始作为官...
11
三、女服
汉代女子的礼服仍以深衣为主。只是这时的深衣已与战国时流行的款式有所不同。其显著的特点是,衣襟绕转层数加多,衣服的下摆增大。穿着这种衣服,腰身大多裹得很紧,且用一...
12
四、梳妆
汉代女子以梳高髻为美。童谣所说:“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虽有些夸张,但犹可窥知汉朝时尚。《鲁元公主外传》就有孝惠皇后张氏“云髻峨峨(...
13
五、鞋履
汉代的履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用皮革制成的,也叫鞜(tà);一种是上有裱饰花纹的织鞋,即锦履。“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字公幹)在《鲁都赋》中就曾做过这样的形容:“纤...
14
六、戎服
秦朝士兵的铠甲,多用整片皮革或厚实的织棉等材料制成。上面缀有金属或犀牛皮做的甲片。甲片是活动的,主要用于双肩、腹前、腰后和领口,上面并绘有彩色花纹。这从陕西临潼...
15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服饰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由于战乱不断,王朝更迭频繁,经济遭到破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受到严重影响,人们的礼法观念变得淡薄,衣冠服饰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16
一、冠与帻
用一块帛巾包头(“幅巾束首”),是这一时期主要的首服。这从南朝大墓砖印壁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及《北齐校书图》、《高逸图》等名画中的人物形象上可以清楚看到。这些...
17
二、男服
这个时期,人们改变了古人服袍外罩衣裳的习惯,去掉衣裳直接以袍衫作为外服。服装朝着宽松、舒适的方向发展。男子的主要服装为衫。衫分单、夹两种式样,与秦汉时的袍服不同...
18
三、女服
汉族女子的服饰,魏晋时期沿袭秦汉旧俗,有衫、裤、襦、裙等形制。南北朝以后逐渐有所变化。初期,女子所着衣衫多为对襟,衣袖宽大,并在袖口缀有一块颜色不同的贴袖。所着...
19
四、梳妆
这一时期汉族女子的发式也很有特点。在一些贵族女子中间,曾流行一种名叫“蔽髻”的发式。它实际上是一种在髻上插有金银首饰的假髻。这种假髻大多很高,有时无法竖起,只好...
20
五、鞋履
这一时期的鞋履,与秦汉时大抵相同。但质料更加考究,制作更加精良,形制也特别丰富。它的一个特点是增加了文彩,即或在鞋面绣上彩色花纹,或是将金箔剪成花样,粘贴或缝缀...
21
六、戎服
由于战争连年不断,争夺政权的斗争此起彼伏,人们对武器装备更加重视。加上炼铁技术的提高,钢开始用于武器,这一时期的甲胄也有很大改进。铠甲的形制主要有三种: 一是筒...
22
第五章 唐、五代服饰
从隋开国经唐到五代十国,历经 380 年,随着政局的变动和经济、文化、生活条件的改变,人们的衣着穿戴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从杨坚建立隋朝到杨广被绞死,隋朝只存...
23
一、官服
唐代皇帝服饰类品繁多,有大裘冕、衮冕、通天冠、翼善冠、武弁、白帢等 14 种。大裘冕是皇帝祭祀天地时穿戴的礼帽和礼服。礼帽,外表黑色,里面浅红色,帽缨为丝织,帽...
24
二、民服
唐代民服与官服相比,不仅质地相差悬殊,而且款式单调。读书人未进仕途时穿麻衣,即白袍。新科进士也穿白袍,因此有“袍似烂银文似锦”(五代王定保诗)的形容。 广大劳...
25
三、女服
唐代女服和男服比较,服色较为鲜艳,款式变化多,更讲究穿着后的线条美。女服主要有襦、裙、衫、帔等。女子着小袖短襦;有的裙长曳地;有的衫的下摆裹在腰里。肩上披着长围...
26
四、胡服
唐代是胡服兴盛的时代。首都长安是当时世界著名的都会,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和唐朝交往的国家很多。长安居民除了汉人之外,还有回纥人、龟兹(qiū cí)人、...
27
五、梳妆
梳妆可以显示一个女性的气质和风采。唐代女子很注重头饰,发髻名目繁多,有云髻(朵云状发髻)、半翻髻(形状宛如翻卷的荷叶)、反绾髻、峨髻等。女子们的环钗是用来衬垫发...
28
六、戎服
唐代武官戴武冠。服装当时有裤褶之制、 裆之制、螣(ténɡ)蛇之制。所谓裤褶之制,即上着褶(一种短衣)下缚裤,便于骑乘。这种装束,五品官以上,用细绫及罗制成,六...
29
七、五代服饰
五代自后梁开平元年(907)至南唐交泰元年(958)历经 50余载,服饰大体沿袭唐制。但也有不同,即幞头巾子变化明显。“五代帝王多裹朝天幞头,二脚上翘。四方僭位...
30
第六章 宋代服饰
宋代崇尚礼制,冠服制度最为繁缛。宋代初年,朝廷参照前代衣服式样规定了皇帝、皇太子、后妃、诸臣、士、庶人的服式。后来,三番五次修改,直到宋亡,一直未停。 宋代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