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从一开始的踌躇满志、攻坚克难,到中间的厚积薄发、沉淀时光,再到最终的九天揽月、大放异彩,经历十年时光,嫦娥五号在太空中刷新了一项又一项纪录,让天下所有满怀梦想者充满感动。
站在人类不断向前开拓的21世纪,结束第二个十年,地球人仍然站在地球仰望着星空。中国人飞天揽月的千年梦想就此实现,能够从到月球去再到采月壤回,这是中国航天的一大步,更是逐梦前行的一大步。
穿越遥远的38万公里,我们最终到达了月球,并从月球采样返回;我们还将飞向更远的星际,我们所要去探索的,还有很多很多。那么,我们不妨把嫦娥五号视作一只我们和太空相连的风筝,它能够带着我们飞到月球,也能带着月壤回到我们身边,没有什么梦想能如此触手可及。
人们无数次的仰望,通过一次次太空探索的成功来得到验证和牵引,因为我们的希望无穷大,我们探索的脚步也就无穷远。
能够身处其间,亲身感受、经历、记录并思考这些奇妙的结合,令我自身更受益匪浅。本书的写作和发表,即为我自己的一些所感所悟所想,因为时间的原因,或挂一漏万、或有所欠缺,或不尽完善、准确,还请各方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的写作,尤其要感谢整个嫦娥五号任务期间,给予我巨大支持和帮助的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办公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以及航天一院、二院、三院、四院、五院、六院、八院对我的鼎力支持,书中的许多观点和素材如果离开了大家的帮助是难以成立的。我更要向书中所提到的许许多多的航天专家们致敬,因为他们是所有伟大奇迹的创造者。我还要感谢新华社国内部的领导、同事们对我工作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一切的成果,没有你们的支持注定难以为继。还有新华出版社对我的青睐与厚爱,本书能够最终问世,凝结了编辑老师的心血。
最后,我还想感谢我的家人、师长和亲友们,在成长中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件大事的背后,都离不开身边最亲的人永远无私地关爱和包容,你们是我前进路上的源动力。
愿在北斗卫星的指引下,跟随着嫦娥女神的脚步,跨过无限的星河,洒下爱与和平。希望每一个热爱航天、热爱梦想的人,能够从书里获得一些知识、得到一些启发,谢谢!
二〇二一年三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