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世纪的百年硝烟,我们不能不惊叹于那些尖端高科技武器装备在世界军事史上发挥的前所未有、令人震撼的作用。原子弹、氢弹、导弹、卫星、核潜艇、航空母舰等,这些堪称“撒手锏”的武器装备,极大地改写了战争的概念,重塑了国防的版图,刷新了人们对国防理念的认知。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然而数千年“重文轻武”、“重道轻器”的传统,却使中国军事科技也掉入“李约瑟之谜”中,近代以后国防军事实力远远落后于世界,致使在反侵略战争中吃尽苦头。

自1840年中国的大门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敲开以来,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一再被西方列强欺辱,致使中国迅速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日本海军的“能登吕号”航母侵入中国上海,航母上的大批舰载机对中国守军狂轰滥炸;14年艰苦的抗战期间,中国海军因没有一艘航母,也几无飞机,迅速丧失了制海权,只落得被动挨打的境地。

先进的军事科技从诞生到使用,不断引发军事变革,也不断向国防提出严峻挑战。恩格斯曾预言:“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作战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军事上的改变甚至变革。”放眼中外国防史,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

二战中期,英国皇家海军“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Z”舰队的覆灭,宣告“巨舰大炮”时代的终结,而代之以航母夺取制海权时代的到来。对此,美国海军比日本海军的认识要更敏锐,理念也更先进。在中途岛战役后,美国之所以反败为胜,与其高于日本的海权观密不可分。凭借先进的制海权思想和强大的国力,美军航母快速发展,数量迅速跃居世界第一,因而能在太平洋战场重拳出击,气势磅礴地发起海空联合作战,秋风扫落叶般地击碎日本军国主义的海上势力。

核武器,在二战中诞生,二战末首次用于日本广岛、长崎。其可怕的威力,令世人警醒,同时也催生了核战争理论。出于对核战争的恐惧,冷战时期,全世界战战兢兢地笼罩在美国、苏联两国恐怖的“核均势”中。

核潜艇,不仅因其可超长潜航,更因可携带核武器,在全世界悄无声息地发射核导弹,这样的“第二次核打击力量”让各大国倾心不已。其跨越洲际的战略投送能力,强化了核报复理论。

二战后期,德国纳粹发射的V-1、V-2导弹,未如希特勒所愿拯救垂死的第三帝国,却让西方军界眼睛为之一亮。一种新的超视距作战武器和作战模式就此诞生。到越南战争时期,美军轰炸清化大桥,数百枚炸弹没有完成的任务,仅一两枚导弹即可完成;海湾战争中,美军从波斯湾发射的“战斧式”巡航导弹直入伊拉克国防部通风口,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导弹参战引发了精确作战理论,使得“斩首”行动以及反恐作战“定点清除”战术得以实施。

苏联“卫星-1号”升空,将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从此,一颗又一颗的大国卫星升入太空。卫星不仅成为指挥系统的核心节点,而且使太空成为大国角逐的新空间,“高边疆”战略思想、太空战理论相继诞生。卫星在国防上的作用也不断地刷新着人们的观念。比如,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美国“大鸟”卫星发现大苦湖埃及军队防线有一个缺口,以色列军方据此派沙龙装甲师深入埃及国内,将埃军第三集团军反包围起来,从而反败为胜。今天,军用卫星对数字化部队、对导航等的影响可谓无所不在,军用卫星演化成为信息化战争核心的战略节点。冷战结束后,以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为标志,信息化战争已向我们走来,战争的形态呈现出非线式、非接触、非对称发展的特点。面对信息化战争的挑战,世界各主要国家竞相开展军事变革,国防实力不断攀升。

国无防不安,战胜方能强立。历史告诉我们,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之失,从国防角度看,很大程度上正失之于缺少航母、飞机、坦克等高科技武器装备,以至丧失了制海权、制空权、制陆权。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如果我们还缺少世界领先的卫星、导弹、核潜艇、核武器、航母等大国利器的话,我们将丧失制太空权、制电磁权,继而也丧失制海权、制空权、制陆权。

国防的根基深植于科技之中。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以建设强大国防为己任,向世界先进水平奋起直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集智攻关、无私奉献。在研发导弹、原子弹、人造卫星、神舟飞船等工程中塑造了“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取得了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世界一定不会忘记,中国从“东方红-1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到“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高举五星红旗在太空行走;世界一定不会忘记,1974年,“长征一号”核潜艇首航成功,1985年底中国核潜艇航行两万余海里;世界也一定不会忘记,中国军队地空导弹部队击落了入侵领空的RB-57D高空侦察机,并多次击落来犯的美式U-2飞机,创下了世界上首次用地空导弹击落高空侦察机的纪录;世界也一定不会忘记,中国在1959年成立第一支地地战术导弹部队,1964年成功爆破了第一颗原子弹,1966年成立了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的最后一天改为火箭军,形成了一支令敌人望而却步的战略威慑力量……

今天的中国国防力量正向信息化军事变革阔步迈进,从“九三”大阅兵中,世人已然看到,今日长城更加巍峨雄壮!中国军队已是一支强大的国防军。但毋庸讳言,与世界强军的先进水平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最好的防御是进攻,最好的盾牌乃是利剑。正如约里奥·居里转告毛泽东的话:“中国要反对核武器,自己就应该先拥有核武器。”我们爱好和平,我们愿化剑为犁,但国际社会的现实情况不允许我们这样做,世界仍不太平,除传统的弱肉强食的冷战式威胁外,又加上了非传统的恐怖主义等威胁。今天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成就令世界瞩目,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利益已扩展到太空、远洋和电子空间,这些领域的捍卫,必须有相应的利器予以保障。

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共和国大国利器的锻造,需要广大青少年以史为鉴,从小树立爱国情怀,以科技为本,爱军习武。有鉴于此,我们策划了这套介绍各类高技术武器知识的科普丛书“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通过讲述一系列生动的军事历史故事和各国研发高科技武器并不断更新换代的过程,潜移默化地传递先进的国防理念,以期让青少年了解国防知识,洞悉国防机理,辩证分析国际军事形势,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进而积极投身于国防科技创新与未来国防建设中去。

为激发青少年的科学精神,本丛书还着重介绍了中国科学家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探索研发的艰辛曲折过程,讲述了以“两弹一星”元勋为代表的前辈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彩故事,积极弘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以期这一精神能够在青少年身上薪火相传,发扬光大,让五星红旗永远高高飘扬。

这套丛书共分5册,书名分别为《太空作战——军事卫星》《大国重器——核武器》《海空霸主——航空母舰》《巨鲨猎洋——核潜艇》《霹雳神箭——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