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作者简介
梁迎春,男,1972 年2 月出生
高级教师
大学本科学历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甘肃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榆中县文联副主席
榆中县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榆中县恩玲中学教师
哈佛大学三百五十年校庆时,有人问学校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哈佛最引以为自豪的不是培养了六位总统,三十六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重要的是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
2015 年以来,我校积极推进“双向四步七环”课堂教学模式,着力打造高效课堂。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契机,学校不断进行探索尝试,在国家课程计划预留的课程空间内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们清醒地认识到:创新是人的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到压制的机能,基础教育阶段,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熄灭,教育既有可能为创新提供发展的契机,成为发展的动力,也有可能阻碍,甚至扼杀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读书是学习,实践更是重要的学习。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能变得丰满、深刻。“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一项研究任务、一次专题采访、一个调查报告、一次社会公益活动、一次汇报演出、一次摄影采风等等,这些活动都是锤炼学生设计、分析、思考、行动等方面能力的好机会。这些贴近生活,重在实践的“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有很好效果,也可能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无穷的财富。学习摄影技术,正好又有学习又有实践,学校里每一次活动、每一天的变化、身边的每一个人;课堂内外、校园风光、花开鸟跃都是他们捕捉的对象。
教师是课程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对课程的“二次开发”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直接手段。15 年指导学生摄影创作的经历使我见到好多学生通过学习摄影从而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不怕困难和挫折、适应多种生活环境的能力;具有有效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团结协作、关爱和尊重他人的能力;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或者说主要任务,就是推进国家课程的最优化实施,而国家课程最优化实施的唯一途径就是国家课程校本化,这更是党和国家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
榆中县恩玲中学被评为“全国摄影教育实践基地”“全国美育教育先进单位”,近四年里有500 多人获得全国摄影大奖,近百人获得全国特金奖、金奖、一等奖;学校爱心摄影协会社团被榆中县摄影协会吸纳为团体会员。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榆中七中、榆中九中、一悟小学、作为“三区人才支持计划”选派人员在各乡镇村摄影培训指导),让更多的学生从摄影中受益就是我着手将多年的摄影教学讲稿编辑成册的动力,《留住光影之美——快乐摄影20讲》每讲内容通俗易懂,结合自己摄影实例,以身边的作品讲摄影的故事,更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鼓励与支持是加快出版的催化剂,的确,在该书的编著过程中,得到了甘肃省摄影家协会原主席王杰,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著名生态摄影家赵成军,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现代摄影学会会长赵广田的关心和指导,在编辑过程中恩玲中学校长白军志、副校长魏振国关于适合初高中学生的内容难易程度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学校教研室在编辑出版方面给予了积极的指导。
拿起样稿,内容是如此的熟悉,文字是15 年来指导学生摄影不断修改的讲稿,大部分实例照片是我25 年里摄影创作的成果,每一幅作品讲述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讲都在热情欢快中体验着故事的延续。这样,美丽校园的四季便有了寻找美的学生的身影;这样,美的种子就播撒进学生心田了!
梁迎春
2019 年2 月12 日于恩玲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