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三 2020年四川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附录三 2020年四川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简要说明

本部分资料为2020年四川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资料,已按年报数据进行了校正。

2020年四川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20年,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力以赴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统筹推进卫生健康重点任务,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绩

一、卫生资源

(一)医疗卫生机构数

2020年底,全省医疗卫生机构82793个,因撤乡并镇因素,比上年减少964个。其中:医院2435个(占全省医疗卫生机构的2.9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9491(占96.01%),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含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716个(占0.86%),其他医疗卫生机构151个(占0.18%)。

医院中,公立医院690个,民营医院1745个。按床位数分:100张床位以下医院1410个,100~199张医院418个,200~499张医院334个,500~799张医院144个,800张及以上医院129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058个,乡镇卫生院4284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9128个,村卫生室54202个。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4817个,比上年减少95个,其中卫生院减少10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增加3个,门诊部诊所类机构增加4个。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9个[1],卫生监督所(中心)209个,妇幼保健院(所、站)202个,急救中心(站)22个。

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中,卫生统计信息中心16个,占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10.60%。

(二)卫生人力资源

1.卫生人员数量

2020年年末,全省卫生人员82.70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加3.27万人,增长4.12%。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3.33万人(占76.58%),乡村医生和卫生员5.84万人(占7.06%)。

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23.53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加1.29万人(增长5.80%);注册护士28.60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加1.54万人(增长5.69%)。

2020年,全省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81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3.42人,每万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6.12人。与上年相比,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分别增加0.16人、0.19人,每万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增加0.31人。

2.卫生人员机构分布

医院48.27万人(占58.37%),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8.79万人(占34.82%),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12万人(占6.19%)。平均每所医院卫生人员198.25人,比上年增加6.67人;平均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3.62人,比上年增加0.16人。

3.卫生人员构成

2020年全省卫生技术人员学历结构、技术职称构成情况[2]如下。

学历结构:本科及以上占26.88%,大专占40.70%,中专及中技(含技校)占30.34%,高中及以下占2.08%。

技术职称构成:高级占8.0%、中级占17.13%、初级占65.67%、待聘占9.20%。

(三)床位数

2020年末,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64.97万张,其中:医院48.48万张(占74.6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4.96万张(占23.03%)。与上年相比,床位增加1.80万张,其中:医院床位增加1.50万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增加0.13万张。平均每所医院床位204.48张,平均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仅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卫生院、乡镇卫生院、门诊部)床位32.28张,与上年相比,医院增加3.96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0.95张。

医疗卫生机构中,政府办机构床位46.58万张(占71.70%),非政府办机构床位18.39万张(占28.30%)。政府办机构中:市级及以上机构床位13.66万张(占29.33%),县级机构床位18.18万张(占39.04%),县级以下机构床位14.73万张(占31.63%)。

医院床位中,公立医院床位31.72万张(占65.43%[3]),民营医院16.76万张(占34.57%)。与上年相比,公立医院床位增加0.67万张(增长2.17%),民营医院增加0.83万张(增长5.18%)。

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76张,其中政府办机构5.57张,非政府办机构2.20张。政府办机构中,市级及以上机构1.63张,县级机构2.17张,县级以下机构1.76张。

(四)房屋面积

2020年年末,全省医疗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占地面积4147.38万平方米,其中医院2478.22万平方米(占59.7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309.98平方米(占31.59%),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27.0万平方米(占7.88%)。

2020年年末,全省医疗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房屋建筑面积4373.23万平方米,其中医院2899.98万平方米(占66.3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146.26万平方米(占26.21%),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08.02万平方米(占7.04%)。

二、医疗服务

(一)医疗服务量

1.总诊疗人次数

2020年,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5.12亿人次,其中,医院诊疗2.00亿人次(39.0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93亿人次(占57.24%),其他医疗机构0.19亿人次(占3.7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与上年相比,总诊疗量下降8.53%,医院下降10.07%,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下降7.11%。2020年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平均就诊6.12次,同比减少0.57次。

医疗卫生机构中,政府办机构总诊疗3.03亿人次(占全省总诊疗人次的59.20%),非政府办机构2.09亿人次(占40.80%)。政府办机构中,市级及以上机构总诊疗0.79亿人次(占26.07%[4]),县级机构1.01亿人次(占33.17%),县级以下机构1.24亿人次(占40.76%)。与上年相比,市级及以上机构总诊疗量下降11.91%,县级机构下降9.34%,县级以下机构下降5.15%。

医院中,公立医院总诊疗1.66亿人次(占82.82%[5]),民营医院0.34亿人次(占17.18%)。与上年相比,公立医院减少1924.97万人次(下降10.41%),民营医院下降313.93万人次(下降8.37%)。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乡镇卫生院总诊疗0.96亿人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0.31亿人次,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7.25%、2.79%。

2.入院人数

2020年,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入院1756.05万人,其中,医院1245.33万人(占70.9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57.26万人(占26.04%),其他医疗机构53.47万人(占3.04%)。与上年相比,入院人数下降11.37%,医院下降10.9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下降11.92%。2020年居民年住院率20.99%。

医疗卫生机构中,政府办机构入院人数1414.88万人(占80.57%),非政府办机构341.17万人(占19.43%)。政府办机构中,市级及以上机构入院378.54万人(占26.75%[6]),县级机构582.06万人(占41.14%),县级以下机构454.28万人(占32.11%)。与上年相比,市级及以上机构入院下降13.55%,县级机构下降11.29%,县级以下机构下降11.74%。

医院中,公立医院入院936.50万人(占75.20%[7]),民营医院308.90万人(占24.80%)。与上年相比,公立医院下降11.94%,民营医院下降7.75%。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乡镇卫生院入院425.60万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入院29.64万人,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12.81%、2.66%。

(二)医师工作负荷

2020年,全省医疗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医师日均担负诊疗7.86人次,与上年相比减少1.22人次;担负住院2.22床日,与上年相比减少0.32床日。

(三)病床使用

2020年,全省医疗卫生机构病床使用率75.67%,与上年相比下降9.53个百分点;出院者平均住院9.57日,与上年相比增加0.33日。

医疗卫生机构中,政府办机构病床使用率79.83%,出院者平均住院9.16日,非政府办机构分别为64.76%、11.26日。政府办机构中,市级及以上机构病床使用率86.88%,出院者平均住院11.14日,县级机构85.34%、9.48日,县级以下机构65.96%、7.10日。

三、医药费用

(一)医院医药费用

2020年,医院次均门诊费用297.64元,与上年相比,按当年价格上涨10.32%(增幅比上年上升5.08个百分点),按可比价格上涨6.90%。人均住院费用9088.45元,与上年相比,按当年价格上涨6.57%(增幅比上年上升0.93个百分点),按可比价格上涨3.27%。

2020年,医院门诊药费占门诊费用的33.78%,与上年相比下降1.74个百分点;医院住院药费占占住院费用的23.58%,与上年相比下降1.55个百分点。

2020年,不同等级公立医院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涨幅均较上年略有上升。二级公立医院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较上年上涨11.24%(当年价格,下同),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较上年上涨3.99%;三级公立医院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较上年增长6.52%,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较上年上升4.12%。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药费用

2020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次均门诊费用123.62元,与上年相比,按当年价格上涨20.70%(增幅比上年上升11.66个百分点),按可比价格上涨16.96%;人均住院费用2613.68元,与上年相比,按当年价格增长5.70%(增幅比上年上升3.41个百分点),按可比价格上涨2.4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药费占门诊费用的68.69%,与上年相比上升11.78个百分点;住院药费占住院费用的38.13%,与上年相比下降3.49个百分点。

2020年,乡镇卫生院次均门诊费用59.46元,与上年相比,按当年价格上涨12.53%(增幅比上年上升9.45个百分点),按可比价格上涨9.04%;人均住院费用2012.94元,与上年相比,按当年价格上涨6.99%(增幅上升0.85个百分点),按可比价格上涨3.27%。

乡镇卫生院门诊药费占门诊费用的58.20%,与上年相比上升3.18个百分点;住院药费占住院费用的39.27%,与上年相比下降2.14个百分点。

四、社区卫生

(一)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2020年底,全省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058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5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99个。与上年相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加2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减少7个。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人员23597人,平均每个中心43.10个卫生技术人员;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人员3567人,平均每站5.20个卫生技术人员。

(二)社区医疗服务

2020年,全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人次2678.19万人次,入院人数29.35万人;平均每个中心年诊疗5.83万人次,年入院639人;医师日均担负诊疗15.25人次,日均担负住院0.97床日。全省社区卫生服务站诊疗人次448.28万人次,平均每站年诊疗0.75万人次,医师日均担负诊疗12.45人次。

五、农村卫生

(一)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2020年底,全省111个县共设有县级医院271所、县级妇幼保健机构111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1所、县级卫生监督所100所,四类县级卫生机构共有卫生人员11.04万人、床位9.71万张。

全省共设4284个乡镇卫生院,床位13.50万张,卫生人员11.52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9.65万人)。与上年相比,乡镇卫生院床位减少725张,人员减少627人。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2.05人,与上年相比增加0.04人;每千农业人口床位2.41张,与上年相比增加0.05张。

全省共设54202个村卫生室,共有卫生人员7265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4688人、注册护士877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58304人。平均每村2.75人。

(二)农村医疗服务

2020年,全省县级医院诊疗人次4435.8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7.53%;入院310.26万人,与上年相比下降10.01%;病床使用率87.49%,与上年相比下降11.99个百分点。

乡镇卫生院诊疗9589.95万人次,与去年相比下降7.25%;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10.39人次,医师日均担负住院床日2.35床日,与上年相比分别减少0.99人次、0.27床日;入院人数425.60万人,与上年相比下降12.81%;病床使用率66.76%,与上年相比下降6.37个百分点。

村卫生室诊疗8883.57万人次,与上年相比减少802.93万人次,平均每个村卫生室年诊疗1638.97人次。

六、中医药服务

(一)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2020年底,全省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共有7290个,其中:中医类医院328个,中医类门诊部85个,中医类诊所6873个,中医类研究机构4个。全省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9104张,其中:中医类医院79036张(占99.91%)。与上年相比,中医类机构床位增加2541张,主要是中医类医院床位增加。

2020年年末,全省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9.79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加0.62万人,增长6.81%。其中,卫生技术人员8.42万人(占86.05%)。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3.40万人,注册护士3.60万人。中医医院7.0万人(占71.49%),中西医结合医院0.93万人(占9.51%),民族医医院0.18万人(占1.85%)。2020年全省中医类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学历结构:本科及以上占30.26%,大专占38.78%,中专及中技(含技校)占27.27%,高中及以下占3.69%。技术职称构成:高级占9.27%、中级占17.67%、初级占65.99%、待聘占7.07%。

(二)中医医疗服务

2020年,全省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6508.67万人次,与上年相比减少523.81万人次(下降7.45%)。其中:中医类医院减少336.32万人次(下降7.84%)。

七、分级医疗管理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省医疗服务量(总诊疗人次、出院人数)均有所下降,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占比较上年增长0.88个百分点。

(一)总诊疗量变化

2020年全省各级医疗机构总诊疗5.12亿人次,同比下降8.53%。门(急)诊诊疗量4.82亿人次,同比下降9.22%,其中,省、市级大型医疗机构门(急)诊疗量同比下降12.28%,前三年平均增长9.93%;县(区)级医疗机构门(急)诊疗量同比下降10.38%,基层医疗机构[8]门(急)诊疗量同比下降7.27%。

(二)出院量变化

2020年全省各级医疗机构出院1755.36万人,同比下降11.08%。其中,省市级大型医疗机构出院人数同比下降13.14%,前三年平均增长8.50%;县(区)级医疗机构出院人数同比下降10.91%;基层医疗机构出院人数同比下降11.92%。

八、人口计生服务

(一)人口情况

2020年末,全省常住人口8367.50万人,出生率10.70‰,自然增长率为3.61‰;2020年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7.44,全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14.42%。

(二)全面两孩政策

全省办理生育登记53.55万例,其中二孩生育登记22.02万例,占41.13%。

(三)利益导向

2020年,全省共确认“三项制度”对象231.88万人,共发放资金35.82亿元。其中:奖励扶助对象214.40万人,发放奖励扶助金20.58亿元;特别扶助对象15.20万人,发放特别扶助金14.55亿元;少生快富对象22842户,发放奖励金0.69亿元。

九、公共卫生

(一)传染病

2020年,全省报告甲、乙、丙类法定传染病32种,报告发病309473例,死亡3618人,与上年相比,死亡数下降13.57%。报告发病率369.52/10万,居全国17位,较全国同期低10.65%。甲乙类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是肺结核、乙肝、梅毒、艾滋病、丙肝,报告死亡率居前5位的是艾滋病、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乙肝、狂犬病。

(二)血吸虫病防治

2020年,全省6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区)中已有60个流行县达到消除标准,连续14年无当地感染的急感病例,未查见感染性钉螺,连续9年无当地感染的病人和病畜,扩大化疗20.30万人次。

(三)妇幼健康

2020年,全省孕产妇死亡率16.84/10万,婴儿死亡率5.2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7.30‰,分别较上年下降4.80%、2.97%、1.35 %,婴儿死亡率连续13年低于全国平均;全省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9.83%,其中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9.71 %,较上年提高0.12 个百分点。全省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5.52%,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5.83%。

(四)卫生监督

2020年,全省经常性卫生监督应监督22.0万户,应监督中实监督19.1万户;实验室检测抽检9154户次,抽检件数(项次数)11.6万项次,合格10.2万项次,合格率88.1%。行政处罚案件12120件,罚款金额3124.1万元。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20年,全省9个市(州)的17个县(市、区)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9起,报告病例198例,死亡11人。与上年相比,报告事件数减少6起,发病数减少496人,死亡数减少1人。

十、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

(一)电子健康卡

截至2020年12月,全省累计注册电子健康卡3093.63万张,注册数占全省常住人口的 36.93%;全省270家三级公立医疗机构、439家二级公立医疗机构中实现电子健康卡扫码应用的分别达195家、255家。

(二)便民服务

2020年,全省累计提供网上预约挂号3259.3万人次,线上支付7650.53万人次,检查检验结果在线查询6708.59万人次。全省709家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中,开展在线预约诊疗455家、智能导医分诊267家、候诊提醒409家、检查检验集中预约108家、检查检验结果自助查询473家、移动支付563家、信息主动推送服务347家。

(三)互联网医疗

截至2020年12月,全省已经审批设置59家互联网医院,其中公立医疗机构43家,民营医疗机构16家。累计提供网络咨询、网络复诊和电子处方等服务125万人次;累计2079名医务人员提供在线服务,其中医生1381人、护士485人,药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技术人员213人,包含高级职称670人、中级职称706人、初级职称620人。

(四)远程医疗

截至2020年12月,全省远程医疗协作网共覆盖2200多家医疗卫生机构,其中乡镇卫生院12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7家。累计实现远程会诊120.01万人次,远程影像诊断622.67万人次,远程心电诊断330.77万人次。

注:1.卫生资源与医疗服务相关数据来源于全国、四川省卫生健康统计直报系统,公共卫生数据来源于相关业务处室。

2.每千人口人员、床位等资源指标及居民平均就诊、住院指标以2020年常住人口计算。

3.2020年人口数据来源于四川省统计局。

附录3-1 医疗卫生机构数

附录3-2 卫生人员数

附录3-3 卫生技术人员学历及职称构成(%)

附录3-4 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附录3-5 医疗卫生机构面积情况

注:不含村卫生室数据;占地面积数据仅供参考。

附录3-6 居民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情况

注:① 2008年两周患病未就诊率中,未去医疗机构就诊的例数不包括两周前已就诊延续至两周内仍在治疗的例数;② 慢性病患病率按例数计算。

附录3-7 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情况

附录3-8 医疗卫生机构入院情况

附录3-9 医疗卫生机构医师工作负荷

注:不含村卫生室数据。

附录3-10 医疗卫生机构病床使用情况

附录3-11 医疗机构门诊及住院病人平均医药费用

注:① 按当年价格计算;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包括村卫生室。

附录3-12 医疗机构门诊及住院病人平均医药费上涨幅度

附录3-13 公立医院运行情况

附录3-14 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医药费用

附录3-15 农村三级医疗服务网及服务量

注:*分母农业人口为公安户籍人口。

附录3-16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及服务量

附录3-17 全省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数

附录3-18 全省中医类医疗卫生床位数

附录3-19 提供中医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同类机构的比重(%)

附录3-20 全省中医药人员数

注:本表不含村卫生室数据。

附录3-21 全省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服务量

注:本表不含村卫生室数据。

附录3-22 甲、乙、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及死亡率

注:① 新生儿破伤风发病及死亡率单位为千分率 ;② “—”表示无数据、数据无变化或无法计算;③ “*”表示当年无此病种;④ 以上均为按审核日期统计数据。

附录3-23 血吸虫病防治情况

附录3-24 妇幼保健情况

附录3-25 监测地区5岁以下儿童和孕产妇死亡率

附录3-26 全省各地区每千人口卫生资源情况

注:人口采用2020年末常住人口(农业人口为2020年乡村人口)计算。

附录3-27 全省各地区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情况

注:不含村卫生室数据。

附录3-28 全省各地区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情况

注:不含村卫生室数据。

附录3-29 全省各地区出院病人人均医药费情况

【注释】

[1]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数据以四川直报统计数据为基础,参考相关业务处室掌握的实际情况确定。

[2]数据来源于四川省卫生健康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3]医院床位中构成比。

[4]政府办机构诊疗人次的构成比。

[5]医院诊疗人次的构成。

[6]政府办机构入院人数的构成比。

[7]医院入院人数的构成比。

[8]此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