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琴谱》2016年版编纂者的补记
对《草堂琴谱》的补记,这是一个迟到了近18 年的补记,同时也是一个痛苦莫奈的补记,且充满了满心的怀念和莫可名状的心酸。本谱成书于1997 年至1998 年间,由中国古琴艺术的倡导者吕骥先生、周巍峙先生题写书名,并赠言“早日示读”。《草堂琴谱》成书的最早成因是1995 年成都中国古琴艺术国际交流会,承蒙中外古琴家、琴学家与会, 汇集上起20 世纪40 年代(例如杨荫浏、谢孝苹二先生之打谱及裴铁侠传谱 “流水”),下迄世纪末,整整70 年间的多种琴曲作品和琴学论文,于1998 年编纂修订成书。是谱展示中国古琴在这一历史时段中的发展脉络。这么多琴论和琴曲的集中展示,当是现今众多琴书琴谱中,最具规模、最丰富的跨时代的琴曲作品的琴谱集。这并非大言,她以宏富的内涵,流动的线谱和闪亮的语言以实证。琴谱成书后,由于诸多苦衷,不能付梓,甚为遗憾,有负诸家雅意,故在成书后的第六个年头,就是新世纪的第四年(2004 年),由成都路石堂刊印200 册,分赠琴家,以了心愿,并兑现对琴界的承诺,世上方有《草堂琴谱》(路石堂刊本)流传。琴谱由于印数极少,又为民间刊本,相关部门已不看重,虽常有琴家寻求而不能得,我多年心愿是尽快尽早的将这套琴谱流传于琴界,造福于琴家。14 年后的2011 年盛夏,欣逢中国文化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成都举办国际非物质文化节,又逢成都中国古琴艺术国际交流会(第四届)大会的举行(第三届于2006年在成都和临邛两地举行,会后由我编纂、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临邛琴粹》一书)之机,《草堂琴谱》重新付梓偶现一线生机,却又中道告阻。2014 年岁末,在杭州第三届西湖国际琴会,与同好一晤得以了解其近20 年之弘愿,促使是谱迎来出世之机,在更大范围展示她的风采。此次刊本增补了琴家李璠先生1994 年提供的裴铁侠先生在上世纪40 年代传授给他的《流水》一曲。此谱在路石堂本刊印时因抄谱未及录入谱中。今番重刊,终了李璠先生之愿。李璠先生虽仙逝有年,也算是我们对裴铁侠先生、李璠先生最好的怀念。
本次重庆印版增加了琴会中的各类图片129 幅。
琴谱虽可以她华丽姿身向人们亲近地展示,可在书中留下真言和清音的长者,他们却永远不能再与我们相晤话琴,这就是我之前所讲的怀念和莫以名状的心酸。他们的仙逝,再也看不到这部琴谱的真容和真言,听不到自己传世的清音。为寄托我们的思念,那就让《草堂琴谱》寄存先贤林友仁、李禹贤、冯光钰、李璠、王华德、朱舟、关仲航、赵沨、吕骥、高仲钧、谢孝苹、徐匡华、梅曰强、邵元复、喻绍泽、顾梅羹、李伯琴、杨荫浏、查阜西、裴铁侠等诸仙的音容、清音和真言,告慰他们的英灵。
献给2015 年中国国际非物质文化节!
唐中六
甲午深冬于锦西铁门坎榕墅汉木琴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