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读书:从“启蒙”到“起飞”
自2000 年始的课程、教材改革热潮,至2018 年,由教育部审定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面世,这无疑是国家教育改革中的大事。这套新教材针对低、中、高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选编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内容,特别要解决的是不读书、少读书的问题。由于很多学生只读教材和教辅,很少读课外书,语文素养自然就无从谈起,所以统编教材要“抓住培养读书兴趣这个语文教学的‘牛鼻子’”。小学低年级安排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低、中、高各年级都有“快乐读书吧”的引领,高年级还有“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等栏目。这一切,自然都为了能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孩子从小就有“海量阅读”,可以读些“闲书”,读些“深一点的书”,当然也可以“似懂非懂地读”“连滚带爬地读”,读多了,语文素养才能真正提升上去。(参见《整体渗透,将核心价值观化为语文的“血肉”》,义务教育语文统编教材编写组,《人民教育》2017 年第18 期)。
实践出真知。作为“名士之乡”成功的、切实有效的经验,总来自教学基层,教学实践研究的第一线。被誉为“蕺山新书院”的绍兴市蕺山小学教育集团的语文老师和“骆海燕名师工作室”的全体同仁,在骆海燕校长的引领下,以“快乐读书吧”这个贯穿各册教材的栏目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开展了“整本书阅读”的研讨探索,并将成果汇编成册,作为学生助读、教师和家长助导的重要辅助读物。现在出版社又因其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予以正式出版,确实令笔者感到可喜可贺。
“快乐读书吧”这样出现在各册教材中的共享栏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中所从来没有的。如此做的目的,就是要将课外阅读有机地纳入语文课程内容之中,旨在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选择阅读内容,激发读书兴趣,增强读书意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关键在于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整本书,如何阅读更多的课外书。课本中“快乐读书吧”推荐的书目题材广泛,数量较多,涵盖了儿歌、童话、神话、科普、小说等众多体裁。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既有当代的篇目,也有传统的经典;既有以儿童为对象的读物,也有成人世界中的名著……
阅读本书就是与古今对话,与天地交流,所以在“快乐读书吧”中的时空自然也是无垠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这个栏目用心尽力地去研究,构筑一个与儿童相依相伴的最佳话语空间,这无疑也就是本套书的最大特色和亮点。归结起来似有以下四大特点:
一曰“启蒙”。
《周易·蒙卦》中的《彖传》有“蒙以养正,圣功也”一说。“蒙卦”是易经第四卦,在乾卦、坤卦和屯卦之后。秉“天地之大德”而生的万物,在初生之时,“天造草昧”。儿童的心性亦如是,因物欲未染而纯净无垢;儿童的心智自然也就蒙昧懵懂,一片混沌。解释卦辞的《彖传》中的这句话,意思就是对于童蒙固有的淳朴心性,要予以正确启蒙,培养其走上正道,这是神圣的、重要的事业。
应当说,“快乐读书吧”的“助读”,就是从“启蒙”开始的,“和大人一起读”正是它的初始状态。从听妈妈讲晚安故事起步,几乎是所有孩子关注世界的起始活动。上小学了,学拼音了,便开始读童谣,也就有了爸爸妈妈讲故事;让孩子把故事书打开,一边听,一边翻看图书的快乐,于是才有了“有一天我能自己读,那该多好呀”的强烈欲望。于是,就这样,在听爸爸妈妈朗读故事的过程中,激起了孩子读书的兴趣。
虽然“有兴趣”很重要,但“有方法”也一样不可忽视。否则,孩子的兴趣不易持久,也可能找不到自己读书的快乐。于是边读边记阅读卡,从请大人帮忙,请同学帮忙,一知半解,到自己读书,读了还会把书里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还会自己找书读……终于,为自己的书香人生,找到了“起跑点”。这样看来,“快乐读书吧”中“蒙以养正”可确实称得上是“圣功”一件了。
二曰“起步”。
在“蒙以养正”之后,重要的是让儿童“起步”,在行走中学会行走。在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五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耀自他,我得其助”之说。许多读书人以此作为格物致知的人生座右铭,点出了从书中学习和从践行中学习一样重要的道理。笔者引用在这里,不仅有上述的意思,也强调读书如行路,要自己起步,迈开两条腿,一步一步地踏实前行。《“快乐读书吧”整本书阅读助读手册》的编写,也正具有这样的特点: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一步一步地引导,让孩子的“千里之行”一步一个脚印地“始于足下”。“助读”在这里的定位十分重要,教师和家长只是“助”,而“读”始终是学生的主体行为。本套书从一年级上册开始到六年级下册为止,分别确定了由浅入深的阶梯。从一年级的“读书真快乐”起步,到“读读童谣和儿歌”。再到二年级上册的“读读童话故事”,二年级下册的“读读儿童故事”。到了三年级上册,开始读国内外的经典童话,如《稻草人》《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等,三年级下册又开始升级读哲理性较强的“寓言”。四年级上册读“神话”,四年级下册接触科普读物。五年级上册阅读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五年级下册便开始“读古典名著”之旅。六年级上册接触小说,在六年级下册便可以漫步“世界名著”这个大花园了。在这读书的每一个打卡地,不但有应该阅读的主要书目,还有可供选择的推荐书目。真可谓是一路万紫千红、书香扑面。
三曰“启发”。
在“快乐读书吧”的旅行中,让学生充分享受读书快乐的关键在于教师不作越俎代庖地“注入”,因为这样做,只会使学生感到厌倦,结果往往会“注”则有之,“入”则未必。而是要代以“启发”,教师“启”之有道,而让学生去“发”诸读书的具体行动。这应当是本套书“助读”的最大亮点,也是学生之所以能“快乐读书”的要津所在。本套书的“助读”重点在于给学生以读书策略,并指导学生转化为具体的读书方法。如:怎样“和大人一起读”;在和大人一起读时,怎样在大人的帮助下步步“解锁”;怎样和大人作读后交流;怎样在读后试着“说一说”;怎样认识书籍的“封面”和“目录”;怎样认识“自然段”和“意义段”;怎样观察图书的插图;怎样把读物的主要内容画成“思维导图”;怎样认识故事中人物的思想特点;怎样比较故事中人物之间的关系;怎样在读后评价故事和人物的价值意义;怎样为读物写批注和写出读后感想……所有这些,编写本套书的老师将其设计为各种有趣的作业形式,有的采用涂涂颜色,有的采用画画图形,有的列出“打卡地”,有的组织讨论会……显然,编写者十分重视提高“启”的有效性和学生“发”的趣味性,让“快乐读书吧”真正充满了快乐的氛围。
四曰“起飞”。
“快乐读书吧”提倡整本书阅读意义重大。书香充盈了人的生命,健康的阅读生活无疑是人生起飞的必要沉淀。明代的爱国志士于谦曾写过一首题为《观书》的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于谦是明朝官员,他体恤民情,是深得民心的好官,在临大变时便自然成了以一腔热血为国爱民的社稷之臣。他的一生壮志,应该与他的好读书是分不开的。这首《观书》,正是从一个侧面写出了书中的活水源流如何滋养了他深沉的家国情怀,方有他永垂青史的生命起飞。今天,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立德树人”,我们从小让孩子读“红书”、读好书,构建精神高地,经营健美人生,也正是为了他们明天能在祖国的蓝天起飞,成为国家、民族的栋梁之材。
2021 学年开学季,骆海燕老师来寒舍容膝斋小叙,顺便带来这套书稿,并嘱余为“序”,即付梓。不料在下读后大受感动,便情不自禁地铺纸提笔,写下这些即兴之言,就权以为序言了。
周一贯
2021 年国庆节于越中容膝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