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图案的色彩表现

(二)植物图案的色彩表现

1.色彩原理

(1)光源分析: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做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他把太阳的光引进暗室,使其通过三棱镜再投射到白色屏幕上,结果光线被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彩带。这种色光再通过三棱镜就不能再分解了。牛顿据此推论:太阳白光是由这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现象叫做色散。色散现象在自然界中常常可以看到,如雨过天晴,空气中悬浮着许多小水滴,这些小水滴起着三棱镜的作用,使阳光色散,形成美丽的彩虹(图4-5)。

img105

图4-5 24色色相环

(2)色彩的产生:色彩是光照射到物体上产生的一种视觉效应。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由于物体本身的材质关系,决定了其对光线中的某些色光吸收、反射或穿透,反射回来的色光作用于人的视觉,便产生了某种色彩感觉。

(3)构成色彩的因素:一是物质本身的固有特性,也称为物质色。二是光源的性质,也称为光源色。

2.色彩属性

(1)无彩色系:是指白色、黑色或由这两种色调合形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按照一定的变化规律,它们可以排成一个系列,由白色渐变到浅灰、中灰、深灰到黑色,色度学上称此为黑白系列(图4-6)。黑白系列中由白到黑的变化,可以用一条垂直轴表示,一端为白,一端为黑,中间有各种过渡的灰色。无彩色系的颜色只有一种基本性质——明度。它们不具备色相和纯度,也就是说它们的色相与纯度都等于零。色彩的明度可用黑白度来表示,愈接近白色,明度愈高,愈接近黑色,明度愈低。

img106

图4-6 无彩色系的表现

(2)有彩色系(简称彩色系):是指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不同明度和纯度的红、橙、黄、绿、青、蓝、紫都属于有彩色系(图4-7)。有彩色系中的颜色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即色相、纯度和明度。熟悉和掌握色彩的三大特征,对于认识色彩和表现色彩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img107

图4-7 有彩色系的表现

色相是色彩的最大特征。所谓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用来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名称,也就是辨别色彩的差异。纯度就是色彩的鲜浊、饱和与纯净的程度。同一种颜色,当加入其他的颜色调和后,其纯度就会比原来的颜色低。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添加黑白颜色就是改变色彩明暗程度的方法之一。

3.色彩对比

多种颜色并置,有明显的不同称为对比,当对比达到最大值时,我们称之为直径对比或极地对比。任何艺术效果都离不开对比,如虚与实、明与暗、动与静、高与低、繁与简等。色彩效果同样也是靠对比来增强和减弱的,通过画面和图形探索色彩对比的规律,寻觅色彩对比的特有魅力,是设计和创作的永恒课题。

以色彩自身的特征出发,认识各种对比的性质、意义和作用,可将色彩的对比分为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补色对比、冷暖对比、同时对比和连续对比等。以探索色彩对比的构成规律出发,可分为面积对比、形状对比、位置对比、距离对比、数量对比等。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以色彩自身的特征为出发点的色彩对比,即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补色对比和冷暖对比。

(1)色相对比:是色彩对比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对比,正是这一对比,确立了色彩存在的价值。有了色相,色彩的其他一系列对比才得以展开。色相对比是各色相差别而形成的对比,色相对比的强弱可以用色彩在色相环上的距离来表示(图4-8、图4-9)。

img108

图4-8 色相对比 梁妮

img109

图4-9 色相对比 徐春梅

(2)明度对比:是色彩明暗程度的对比(图4-10、图4-11)。

img110

图4-10 明度对比

img111

图4-11 明度对比 龙丽珍

(3)纯度对比:将不同纯度的颜色并置,因纯度的差异而形成的鲜艳的颜色更鲜艳、浑浊的颜色更浑浊的色彩对比现象(图4-12)。

img112

图4-12 纯度对比

(4)冷暖对比:色彩的冷暖感觉既是心理的也是生理的。因色彩感觉的冷暖差别而形成的对比,称为冷暖对比(图4-13)。

img113

图4-13 冷暖对比

(5)互补色对比:使互补的色彩双方更加鲜明、光彩夺目(图4-14、图4-15)。

img114

图4-14 互补色对比 陈妍竹

img115

图4-15 互补色对比

4.色彩表现技法

色彩的表现技法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我们列举了一些常见的色彩表现技法。

(1)平涂法

平涂是将调好的色彩均匀、平整地涂在已画好的图形里。调色时应注意颜料的浓度,太干涂不开,太湿又涂不匀,颜料要浓淡均匀,否则会影响到画面的效果(图2-16~图2-19)。

img116

图4-16 平涂法 赖静

img117

图4-18 平涂法 李西宁

img118

图4-17 平涂法 吴蔚

img119

图4-19 平涂法 赖静

(2)勾线法

在图案中用粗细和形状不同的线进行勾勒,会得到不同的效果,既能增加画面的层次,又能协调画面的色彩关系(2-20~图2-23)。

img120

图4-20 勾线法 卢钰

img121

图4-21 勾线法 卢钰

img122

图4-22 勾线法 董龄懋

img123

图4-23 勾线法 王苑

(3)推移法

利用色彩的推移,可使图案更加富有层次感,整体而有变化。方法是用深浅不同的色彩或色相的转换进行多层次变化(2-24~图2-26)。

img124

图4-24 推移法 梁妮

img125

图4-25 推移法 龙丽珍

img126

图4-26 推移法 谭小琼

(4)水色法

利用颜色能在较多的水分中自行混合的特点,将不同的色彩涂于已有水分的图形中,经过调和处理后,可得出色彩自然混合的效果(图4-27、图4-28)。

img127

图4-27 水色法 李哲

img128

图4-28 水色法 牟炼

(5)晕色法

晕色法是将所需晕染的两种色彩先画到画面上,两色中间可适当留出空间,然后再用一支干净的、略带水分的笔将两色来回涂抹,直至达到所求效果。也可将两色在调色盘里调好后再涂到画面中。晕色法的效果有柔和、过渡变化自然、色彩层次多的特点(图4-29、图4-30)。

img129

图4-29 晕色法

img130

图4-30 晕色法 覃琳

(6)点绘法

点绘法是以点为主,用疏密的点点缀于画面中,使形体得出虚实、远近晕变的特殊变化效果,点的大小尽量保持均匀(图4-31、图4-32)。

img131

图4-31 点绘法

img132

图4-32 点绘法 龙丽珍

(7)干画法

干画法要求在调颜色和绘画时用水少,而且作画时要等前一层颜色干后再涂第二层色,层层加叠,前一层色与第二层色有较清晰的界限。干画法落笔应力求肯定、准确,主要用于表现表面明确的形体以及各种层次和体面的转折关系,勾画清晰的轮廓等(图4-33、图4-34)。

img133

图4-33 干画法

img134

图4-34 干画法 陆红阳

(8)彩色铅笔绘法

彩色铅笔分为水溶性与蜡质两种。其中,水溶性彩色铅笔较常用,它具有溶于水的特点,与水混合具有浸润感,也可用手指擦抹出柔和的效果。彩色铅笔可以用平涂排线法,即运用彩色铅笔均匀排列出铅笔线条,达到色彩一致的效果;也可以用叠彩法,是指运用彩色铅笔排列出不同色彩的铅笔线条,色彩可重叠使用,变化较丰富;还可以用水溶晕染法,指利用水溶性彩色铅笔溶于水的特点,将彩色铅笔线条与水融合,达到晕染般的效果(图2-35~图2-38)。

img135

图4-35 彩色铅笔绘法

img136

图4-36 彩色铅笔绘法

img137

图4-37 彩色铅笔绘法

img138

图4-38 彩色铅笔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