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曝光的场合
摄影曝光的运用
如何确定适当的曝光量
我们知道,底片上的灰黑影调依赖于黑色银聚集程度。由这种聚集而产生的厚度实际上是可测量的。如果在一架高倍显微镜下观察显影后底片的横截面,将会看到一系列由金属银构成的高峰和深谷。
有的看似顶峰的是在曝光时受极亮光线照射的区域,在观察底片时,它看上去是黑色的。有的看似深谷的是几乎没有受到光线照射的区域,实际上呈现为透明的。
当我们利用这张底片制作照片时,便会反转色调。因此,照片将我们重新带回到原场景的色调中来。也就是说,原场景中的明亮区域,在底片上是黑暗的,而在照片上再次变为明亮区域。而原场景中的黑暗区域,在底片上是明亮的,在照片中又变成了黑暗区域。
原场景中的明亮区域叫做强光部分,强光部分在原场景中是明亮的,在底片上是黑暗的,而在照片上又是明亮的。原场景中的黑暗区域或黑区叫做阴影部分,阴影部分在原场景中是黑暗的,在底片上是明亮的,而在照片上又是黑暗的。
彩色胶片的每层中都会发生相同的变化。蓝色引起胶片中蓝色敏感层上黑色金属银的聚集,绿色引起绿色敏感层中黑色金属银的聚集,同样,红色引起红色敏感层中黑色金属银的聚集。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所有这些与正确曝光之间到底存在什么关系。
为了确定曝光量,需要使用测光表。照相机上可能提供了内置式测光表,也可以使用单独的手持式测光表。如果测光表是内置式的,照相机往往还提供自动曝光这一便利功能。
一、自动曝光
现在,所有的傻瓜照相机和绝大多数单镜头反光照相机(SLR)都提供了自动曝光(AE)这一可供选择的功能。从理论上来讲,我们所要做的全部工作只是将镜头对准被摄物,并且按下快门按钮即可。内置式测光表则会完成余下的工作,不管采用的是彩色胶片还是黑白胶片,它都会自动计算“正确”的曝光量。看起来这似乎尽善尽美,然而不幸的是,内置式测光表所认为“正确”的曝光量常常是错误的!
为什么呢?因为测光表不会思考,只有我们会思考。我们想要对被摄对象的脸部正确曝光呢,还是想要只显现出脸部轮廓而对天空曝光同时捕捉那绚丽的落日呢?AE测光系统只能猜测我们想要得到的对象,不管测光系统如何复杂,它也不可能知道我们想的是什么。
二、测光系统的类型
基本上说,有三种不同的测光系统类型,我们可以自己摸索出其使用方法。
首先,可以使用全自动测光系统。这种系统一般用在傻瓜照相机上,它可以自动地完成一切。我们不需要对曝光进行任何控制,照相机会完成全部的工作,但是它不管对错。如果我们的照相机和测光系统是全自动的,不需要我们对曝光进行任何控制,那么还要我们做什么呢?可能我们对曝光控制是无能为力了,然而不要过分悲观。
其次,我们可以使用带有内置式测光系统的照相机,它允许我们对曝光进行某种手动控制。许多自动曝光照相机都通过一种叫做手动超控的方式来实现这种功能,即关闭自动测光系统,并对曝光进行手动控制。
绝大多数SLR照相机都提供一种“模式”选择,即我们可以将照相机设置为各种不同的自动曝光模式,也可以将其设置为手动模式,以对曝光进行完全的人为控制。不管是使用手动超控还是手动模式,其结果都是一样的,就是对曝光施加人工控制。第三种可能是使用一种单独的手持式测光表。如果我们的照相机没有内置式测光表,就可以使用这种单独的测光表。或者我们也可以用它来补充内置式测光表所获取的数据。
不管使用哪种类型的测光表,也不管是拍摄彩色胶片还是黑白胶片,其操作后面的基本原理是相似的。有两种基本的测光系统类型:
1.什么是反射光测光表
反射光测光表使用得更为普遍,所有的内置式测光表都是这种类型的。这种测光表对被摄对象的反射光线进行测量。当我们将镜头对准被摄对象的同时,也就将光电元件面对着被摄对象了。
测光表所对准的被摄物越暗,其给出的读数越高;所对准的被摄物越亮,其给出的读数越低。如果测光表对准着一幅由明暗对象混合构成的场景时,它将给出场景中整个亮度的平均值,不管是拍摄彩色胶片还是黑白胶片,读数都是相同的。
要认识到我们的内置式测光表也采用相同的读数类型——反射光读数,所有的内置式测光表都采用反射光读数。无论何时将镜头对准被摄物并进行曝光测量时(不管是不是自动的)。
从理论上说,我们可能会将我们感兴趣的被摄物体安排到照片的中心位置附近,因而某些照相机中的内置式测光表将会更为关注图像中心位置附近的反射光,而较少注意物体边缘附近的反射光。这些测光表是以中心为重点进行测光的,即它们产生的读数是在场景中所有光线强度的基础上对中心位置光线格外强调(加权)而得到的。
另一种类型的反射光测光表是光点测光表。这种测光表读取一个非常狭窄区域的光线——可能只有一两度宽。顾名思义,光点测光表可以指向并读取一个很小的光点。因此,某些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内置式测光表提供有局部测光这一可供选择的功能。
如今,许多极为复杂的照相机提供了一种叫做矩阵测光的功能。实际上,这些照相机是将画幅分为不同的区间,例如一个中央区间和角上的单独区间。测光表“读取”每个区间中的光线,并将信息馈送到计算芯片中,芯片给出每个区间中的光线,并将信息馈送到计算芯片中,芯片给出每个读数的“数值”并最终确定“正确”的曝光量。然而,这种测光表也还是只能猜测我们的意图,测光表是无法替我们做出决定的,即使矩阵测光表也是如此。
2.什么是入射光测光表
入射光测光表与反射光测光表不同,它不是从照相机位置指向被摄物体,而是从被摄物体处指向照相机。
结果是照射到被摄物体上的光线也会同样地落到测光表上,这也是我们正在测量的光线。我们没有测量被摄物体本身的明暗值,而是测量落到被摄物体上的光线。测光表设计成可以指示正确曝光所需的曝光量,并且假设场景中包括从明到暗的平均影调范围。
3.应该使用哪种类型的测光表
入射光测光表在专业摄影工作中具有特别的应用价值,例如用于平衡摄影室照明。现在,推荐使用的测光表是反射光类型的。记住,内置到我们照相机中的测光表为反射光测光表,因此可以放心地使用,只要懂得灵活地使用它就可以了。
获取完美的曝光
绝大多数黑白胶片在曝光不足方面的宽容度差不多都一样即都是2挡光圈,这应该是一条绝好的消息。所以我们就没有必要时时记住不同黑白胶片的宽容度,而要记住的是应该将重要阴影区的曝光限制在2挡光圈之内。总的来说,这样会获得一次安全的曝光。实际上,当重要的强光区并不太明亮时,可以试着将曝光设置为只超过阴影区读数1挡光圈。这种方法会更安全。
强光区又会怎样呢?既然我们在曝光过度方面有更大的宽容度,绝大多数情况下,即使我们是对区进行曝光,我们也能将强光区都限制在胶片的宽容度以内。特别是当我们使用Tri-X胶片时,其宽度范围达到9挡光圈。Tri-X可以处理2挡光圈的曝光不足加7挡光圈的过度曝光。因此,它在强光区具有非常大的宽容度。
当然,许多情况下场景中的亮度范围是很大的,超出了胶片的宽容度。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得不确定哪些细节显得更为重要,包括强光区和阴影区的细节。所以,就不得不牺牲掉另外一些细节。
一种解决方案是使用具有更大宽容度的胶片。例如,开始时使用的是Plus-X胶片(具有7挡光圈的宽容度),现在就可以改用Tri-X胶片(具有9挡光圈的宽容度)。
如果这种方案还不能奏效,那么就不得不确定那些细节更为重要了——是阴影区还是强光区。首先必须确定一些东西。我们所要显示的理所当然应该是模特的面部特征,因为它比天空的细节重要得多。不过,模特的脸正好处于阴影区,因此我们应该对阴影区进行曝光,在阴影区的读数基础和收缩2挡光圈。这将捕捉到模特的面部细节,但是会损失天上的某些细节(因为它显得不重要)。
另一方面,如果这幅照片中没有模特,只是想拍摄一幅表现云朵细节的场景,那么对天空进行测光,然后根据这个读数,将光圈开大3挡。结果是绝大多数胶片都能损失阴影区的某些(不重要的)细节,还是能够确无误地捕捉到云朵的细节。
正像所看到的,在对高反差场景进行曝光时,最好还是遵循这样的规律。
累积测光法
下面所介绍的使用两个读数的方法叫做曝光设置的累积。测光读数的方法即一个是对阴影区进行测光的读数,另一个是对强光区进行测光的读数。让我们进一步讨论和回顾一些实际问题来指导具体拍摄。
一、何时运用累积测光法
只有所要记录的场景具有很宽的亮度范围时,才需要使用这种方法。换句话说,仅当拍摄高反差场景时需要使用这种方法。通常,这意味着仅当在明亮阳光的场景中拍摄而主体的重要部分却处于阴影区时需要使用这种累积曝光法。一般而言,当拍摄的场景天空多云或完全在阴影下时,就用不着非得使用这种方法。这些场景一般都具有阴影区和强光区之间较低的反差范围,绝大多数胶片都能很容易地在宽容度之内处理这种反差的场景。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对主体中最重要的部分进行测光,并且根据这个读数进行拍摄。阴影区和强光区一般都能够落在胶片的宽容度之内。
二、怎样对逆光进行曝光
高反差场景最常见的情况是,明亮的天空或正对太阳的逆光室外照片。逆光是这样一种情况,光线从被摄体的后面照射过来,从而使得面对照相机的被摄对象剪影的话,最好设置的曝光能够记录下被摄对象的面部细节。
当面对类似的场景时,首先应该考虑一下被摄对象后面的明亮天空细节是否很重要。或许它们无关紧要。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简单地根据被摄对象的面部进行近距离测光,并且根据这个读数进行拍摄。只要记录明亮天空的细节时,就要不怕麻烦地运用累积测光法了。
另一种解决高反差场景曝光问题的方法是为阴影区进行补光。专业摄影师经常这么做。比如,模特由天空逆光照明,因此其面部处于阴影区。专业人员通常会使用在模特面部投射补光的方法来降低其面部和背景之间的反差范围。具体怎么做呢?将在照明的课程中详细介绍,此处仅简单介绍几种基本技术:一种是使用辅助闪光即使用闪光灯向她的面部投射额外的光线。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反光板,即把光线反射到她的面部。结果都是一样的。把辅助光线添加到她的面部,缩小了模特面部和强光区的反差范围,从而使得胶片能兼顾两者(强光区和阴影区)。
三、分界曝光
我们已经讲过,使用黑白负像胶片拍摄高反差场景时,我们应该侧重阴影区,2挡光圈的曝光不足通常是安全的。“安全”当然并不是完美,1挡光圈会更安全。因此,面对高反差景时,我们建议运用分界曝光法进行拍摄。即对阴影区测光,然后分别缩2挡光圈和1挡光圈进行拍摄。胶片很便宜,宁可浪费一张胶片也不要损失一幅难以替代的影像。
使用具有逆光按钮的自动曝光照相机时,如果我们对是否使用此按钮有疑虑的话,那么就使用两种方法分别拍摄两张,一张使用逆光按钮,另一张不使用逆光按钮。
四、彩色胶片
注意刚才对所有负像胶片都有效,包括黑白的和彩色的。如果使用彩色负片,那么和使用黑白胶片一样,胶片对于曝光过度比曝光不足具有更大的宽容度。
但是如果使用彩色反转片——幻灯片时该怎么办呢?如果是这样,情形正好相反,胶片曝光不足的宽容度要大于曝光过度的宽容度。这恰恰与黑白底片或彩色负片的宽容度情况相反。
使用自动曝光照相机
如果使用自动曝光照相机拍摄逆光场景的话,一定要确保照相机的传感器对准面部的阴影区测光而不是对准天空的强光区测光。如果我们仅仅是靠后站立并把照相机对准被摄体,测光表通常总是对强光区读数,因为天空覆盖了大部分画面。造成的结果是:被摄对象的面部曝光不足,照片或者太暗或者整个是剪影。事实上,这时业余拍快照的人来说是最大的问题之一。数以百万甚至亿计的画面以这种方式被浪费掉了。拍快照者想要为朋友在大峡谷或者女神像前留影,结果却是在明亮背景前的一个黑糊糊的无法辩别的人影。
解决方法之一:使用自动曝光照相机时,尽量对面部进行近距离测光,因此测光表就不会对明亮的天空读数,然后锁定这一曝光,退后进行拍摄,这就是某些自动曝光照相机上“曝光锁”按钮的作用。
解决方法之二:如果的照相机上没有“曝光锁”按钮,那么可能会有一个逆光按钮。按下这个按钮,会自动开大1挡或2挡光圈,具体取决于所用的照相机。如果这是我们的照相机的工作方式,那么应该确保每次拍摄人在前、明亮天空在后的逆光照片时按下这个按钮。当然,我们不能精确地控制曝光,但是采取一些措施总比什么都不做好。
解决方法之三:如果照相机上既没有曝光锁定按钮,也没有逆光按钮,那么可以考虑在朋友的面部投射补光的方法。某些自动曝光照相机能够提供前面所提的辅助闪光的弹出式闪光灯。但是记住,这种小型闪光灯的作用范围可能只有几英尺;如果我们的朋友离得较远,则这种闪光灯的作用甚微或根本不起作用。另一个可能的问题是:由于照相机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希望对面部添加补光,所以闪光灯并没有弹出。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走近朋友,让闪光灯有所动作,这是在“愚弄”照相机。或者把手放在照相机的镜头前挡住光线,将快门按钮下一半,也会使闪光灯弹起,然后进行拍摄。尽管照相机可能并不“知道”我们需要闪光灯,闪光灯仍然会发出闪光,这样我们就添加了辅助闪光。
彩色反转片的曝光
看看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首先,可能会感到非常奇怪,由于曝光过度而只获得了很少的影像。曝光量越多,影像越少直到留下的仅仅是清澈的片基。当把一幅幻灯片和用黑白胶片制作的照片相联系起来时,这一原因就变得十分清楚了。黑白胶片的曝光过度会产生一张浓黑的底片,并在照片转变成了一块清澈的白色区域。同样,彩色反转片在首次显影之后产生浓黑的金属银,很少或几乎没有可以在第二次显影时能够反应的卤化银。成品的幻灯片就像冲洗好的黑白照片一样,曝光过度区域的影像微弱且苍白,影影绰绰,几乎没有影像。即使轻微的曝光过度也会造成颜色失真和细节损失。颜色好像被“洗掉”了。
在阴影区仍然有细节。如果在幻灯放影机上使用大功率光源,仍然会看到一幅相当好的画面。
由于上述原因,彩色反转片在经受轻微曝光不足方面要优于轻度的曝光过度。这和所学到的使用黑白或彩色负片对阴影区曝光时的情形正好相反。使用彩色反转片对强光区进行曝光时,使用测光表对重要的强光区进行测光并把其读数作为我们曝光的基础。
如果我们对阴影区进行曝光,强光区就会失去颜色甚至消失。通过对强光区曝光,我们不仅可以保证强光区的鲜艳颜色而且可以捕捉到细节。阴影区可能变得很暗甚至失去细节,不过人眼仍然能够接受这样的结果,因为人们已经习惯看不清阴影区的细节,但是却希望看到强光区的细节。
使用反转片怎样处理高反差场景
彩色反转片能够容纳大约1.5挡光圈的曝光不足和大约1挡光圈的曝光过度,所以能被彩色反转片处理的亮度范围大约只有2.5挡光圈。
如果场景的亮度范围超过2.5挡光圈,我们该怎么办呢?例如,我们在晴朗的正午拍摄室外肖像,被阳光照射的强光区和面部的阴影区形成鲜明对比,亮度范围达到3挡光圈或者更高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调整照明而减小亮度范围的方法是减弱强光区的亮度,或者对阴影区添加辅助光线。如果不能改变照明,还是应该遵循对反转片曝光的基本原则:对强光区进行曝光。
对希望看清细节的极亮强光区进行测光。因为我们的胶片只有1挡光圈左右的曝光过度的宽容度,所以在这个读数的基础上,把光圈再开大1挡。例如,如果对强光区的读数为f/8、1/100秒,那么就使用f/8、1/100秒进行拍摄。
每位专业摄影师在拍摄时都会做最后的调整。通常情况下彩色幻灯片的目的就是为了再现鲜艳、饱满的颜色。正如有的照片中所看到的,曝光不足会增加颜色的饱和度。根据这一原理,大多数专业人士都故意使彩色反转片稍曝光不足大约0.5挡光圈,以增加颜色饱和度。
如果我们喜欢这种效果,那么无论何时使用彩色反转片时,都可以按照正式的ISO感光度的150%设置测光表。如果胶片的ISO感光度为25,则按照大约E140来设置测光表;如果胶片的ISO感光度为64,则按照大约EI100来设置测光表;如果胶片的ISO感光度为100,则按照大约EI150来设置测光表;依此类推(记住,EI代表曝光指数,它是不同于ISO感光度的一种胶片感光度的标定。)试试这种曝光不足0.5挡光圈的方法,然后看看效果。如果认为结果太暗,那么可以进行微小的调整,调整为曝光不足1/3挡或1/4挡。用彩色反转片进行实验,直至得到满意的结果。
另一方面,如果希望一幅独特的照片获得淡淡的、柔和的彩色效果而不是浓艳的颜色,则可以运用相反的方法,故意对影像曝光过度大约0.5挡光圈。
使用彩色反转片拍摄时,无论如何我们都极力推荐运用分界曝光法进行拍摄。使用任何胶片拍摄重要照片时,运用分界曝光法都是明智的,在使用彩色反转片时尤其如此,因为其有限的曝光宽容度和绝对的后果,不允许在放大过程中对失误的曝光进行补偿。
强迫显影彩色胶片
“强迫显影”(Pushing,又译作强化显影、增感显影)的意思地对曝光不足的胶片进行额外的显影,从而试图得到在正常冲洗过程中不会出现的细节。有些胶片能够成功地进行强迫显影,有些则不能。
为什么要对胶片进行强迫显影呢?如果在最初对胶片进行了恰如其分的曝光,就不用强迫显影胶片了。
但是可能面对这样一种情形,场景中没有足够的照明,而且由于某些原因不能增加辅助照明。对那些无论在什么情形下都必须拍照的新闻记者来说,这是经常发生的情况。如果场景很暗而且又不奶增加辅助照明的话,他们可能面临这样的选择:根本不拍(可能机会就错过了),或尽力而为,寄希望于通过强迫显影胶片而得到一幅可发表的影像。
另一种可能性是:我们犯了一个错误。例如:我们本来为照相机装入的是ISO400的胶片,但却错误地当作ISO100的胶片使用了。这种错误对DX胶片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DX胶片能“告诉”照相机它自己的ISO感光度。但是,如果我们使用的是那种不能识别DX码的老式照相机,这种错误还是很容易发生的。
不管什么原因,如果胶片曝光不足,可以在冲洗过程中通过“强迫显影”来进行调整。但是强迫显影本身就是一种折衷。在“损失”了某些细节的同时,也丢掉了一些东西。丢了什么呢?
第一,不管使用的是黑白胶片还是彩色胶片,我们都增加了影像的颗粒度,第二,不管是黑白胶片还是彩色胶片,我们都增加了影像的反差。第三,使用彩色胶片时还会产生偏公。对于适度的强迫显影,比如说1挡光圈,那整个影像的颜色看起来会稍微有些变浅。如果进行更大程度的强迫显影,比如2挡或3挡光圈,则整个影像的颜色就会变得难以接受。最常见的是阴影区会呈绿色。有谁会希望脸是绿色的呢?
那么对于彩色胶片,安全地进行强迫显影的程度到底如何呢?一般情况下,彩色反转片可以安全地强迫显影2挡光圈。但是曾经有过这样的说法,就是由于偏色无法接受,而彩色负片根本不能强迫显影。
再重复一遍,不管是彩色胶片还是黑白胶片,强迫显影胶片都会增加颗粒度和反差。使用彩色胶片时,强迫显影还会改变影像的颜色。这种改变对我们来说是否可以接受要因人而异。
以完美的照片为目标
一、以完美的影像为目标
雕像沐浴在阳光下,但它后面的岩石和树叶却隐藏在浓郁的阴影下。我们希望记录下雕像,同时也希望记录下背景的细节。如果我们只是对雕像进行曝光,结果就是雕像的影调完好,但是背景却没有细节。如果我们对阴影下的背景曝光,结果就会是背景中的细节清晰若现,而强光区的雕像却曝光过度。
解决方案:我们可以运用累积读数法进行曝光。如果快门速度设置为1/60秒,强光区的读数为f/16,阴影区的读数为f/2.8,那么我们使用f/4或f/5.6进行拍摄。影区和强光区的细节。背景中的岩石和树叶就像照B一样清晰可见,不过强光区的雕像却并不像照片A那样细节历历在目。
二、在暗室中改进照片
我们可以在放大过程中,通过增加到达雕像这部分区域的光量进行校正,从而得到像照片细致的结果。
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只要细节被记录在胶片上,不管是非常微弱的还是非常浓密的,我们都还可以在显影或印制影像的过程中加以调整,最终得到效果较好的照片。但是,如果由于过分地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而导致胶片上未能记录细节,我们就没有任何可以在暗室中将损失的细节显现出来的魔法了。在此,我们又一次强调以完美曝光为目标的重要性。
三、区域系统
区域系统的曝光显影方法是由近代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所推广普及的区域系统。对于曝光胶片来说,在某些环境下,这种方法比累积读数法更为精确。在绝大多数高反差场景中,累积读数法便可以满足要求。
特殊曝光的场合
一、夜间曝光读数
我们想要拍摄夜间城市的闪烁灯光以重现这样的场景。于是我们用测光表对纽约市进行测光,结果显示这种场景需要f/2的光圈和10秒的快门速度。我们精确地使用这一读数进行曝光,得到的却并不是很好的照片,而是一幅仿佛在朦胧夜空中的点点星光闪烁的影像。怎么回事呢?测光表“骗”了我们。
当我们把测光表对准夜空中的城市时,它看到什么了呢?只是漆黑海洋中的点点灯光。由于它假设我们想得到18%灰色的照片,于是它将闪烁的灯光和一片夜色海洋进行了平均。这就像前面那个酒店为它的一半兔肉和一半马肉的汤做广告。当一位牛仔抱怨他所能品尝的只有马肉时,店主信誓旦旦地向他保证:“我们用了一只兔子和一匹马,半对一半。”
在城市的夜景中,星星点点的灯光就是“兔子”,夜色就是“马”。取平均时,测光表过度补偿了夜幕,得到的当然是比需要的慢得多的读数。
我们并不是对光线和黑暗的平均感兴趣。我们希望灯光就是灯光,夜色就是夜色。所以我们需要测量的是各点闪烁的亮度值。
二、拍摄焰火晚会或闪电
实际上,焰火和闪电相对来说还是容易拍摄的,我们需要一副三脚架。
解决方案:对于拍摄焰火,把照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将镜头的聚焦调整到无穷远处,然后根据下表设置光圈。
因为焰火点燃升空时有自己的光线轨迹,所以我们应当使快门开启几秒以捕捉每一团焰火光线的轨迹。一幅好照片可以用2秒的曝光,但几分钟以上的曝光可以拍摄到交叉的光线轨迹。但是,用如此长时间的曝光时,必须确保构图布局合理,避免在前景中出现明亮的区域,例如街灯,因为它们可能会干扰画面并造成曝光过度。
闪电的拍摄与此类似。用三脚架支起照相机,对准闪电可能出现的无限远处聚焦,开启快门。闪电将会自动拍摄下来。当然,前景中也要避免明亮的灯光。
三、拍摄月亮
拍摄月亮与拍摄地平线的日光遇到的问题类似。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把测光表对准月亮进行读数,我们得到的照片就会是幅曝光过度而没有一点月亮细节的照片。这是因为测光表想把黑色夜空这匹“马”转换成18%的灰色。我们想要的是黑色夜空,而不是灰色的天空;想要的是细节丰富的月亮,而不是“曝光过度”的月亮。我们该怎么办呢?
显而易见,与此相当的快门速度和光圈的组合也可以达到预期目的。由于实际的月光因各种因素,包括大气环境、夜晚的时间、一年中的时间、月相的不同等等而呈现不同的亮度,因此应该进行分界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