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八 手巾袋模板设计
图6.8
四、第三层模板设计
复制第二层模板,将海绵粘贴区挖空,使领面突出,增加松量。安全位设计与第一层相同。如图6.9所示。
图6.9
面松里紧西服衣领三层模板切割图。如图6.10至图6.12所示。
图6.10
图6.11
图6.12
任务三 公主线缝制工艺模板
公主线是一道弧形分割线,在传统缝制中,常常由于对位不准以及两层衣片松紧控制不好而导致缝制效果差,影响缝制质量。使用模板缝制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一、前衣片公主线缝制工艺模板设计
1.衣片加缝处理
操作程序如图6.13所示。前中蓝色线与侧片蓝色线缝合。两者的弧线形状不同,模板设计时应以前侧衣片上的公主弧线设计为开槽线,缝制时前中衣片弧线用双面胶粘合固定。如果前后侧缝用模板缝制,可以把侧缝也设计为开槽线。
图6.13
2.第一层模板设计
第一层模板是摆放前侧衣片的模板,公主线、侧缝线为开槽线,设计槽宽0.3 cm,端延0.15 cm,安全位。如图6.14所示。
3.第二层模板设计
第二层模板是摆放前中衣片的模板,开槽线设计与第一层模板相同,切掉部分侧片,在公主线旁边画出粘贴双面胶和海绵挡条的位置。装订边偏进1.5 cm。如图6.15所示。
图6.14
图6.15
4.第三层模板设计
第三层模板是压住公主线缝头起固定作用的模板。复制第一层模板,以开槽线最里边的槽宽线两端上下作垂线与模板边框线相交,形成第三层模板的边框线。如图6.16所示。图6.17为上下端的放大图。
图6.16
图6.17
西服公主线三层模板。如图6.18所示。
图6.18
二、侧缝缝制工艺模板设计
侧缝缝制工艺模板设计方法与公主线模板设计方法相同,第一层模板与公主线第一层模板共用,只需设计第二、三层模板。
第二层模板设计时,首先复制第一层模板,自袖窿分割处作直线,沿直线切掉部分模板。装订边偏进1.5 cm,画出粘海绵条和双面胶位置。完成第二层模板设计。
第三层模板设计时,在第一层模板上沿开槽线最外边的槽宽线上下作垂线,设计为第三层模板的边框线。装订边与第一层模板对齐。如图6.19至图6.21所示。
图6.19
图6.20
图6.21
任务四 后衣片背中缝和弧形分割线缝制工艺模板
后衣片缝制工艺模板包括背中缝工艺模板和弧形分割线缝制工艺模板两部分。后衣片弧形分割线缝制工艺模板与前衣片公主线缝制工艺模板设计相同,是一个三层模板。背中缝的两层衣片缝合线形状一致,缝合时只需两层衣片重合,是一个两层模板。这两部分模板共用第一层模板。
衣片加缝处理。后衣片缝制包括背中缝的缝合与左右两弧形分割缝的缝合,模板设计时以背中衣片为基础来设计模板,蓝色线为开槽线(缝合线)。如图6.22所示。
图6.22
一、背中缝模板设计
背中缝左右对称,弧线造型完全一致,背中缝模板只需要设计成两层模板就可以完成背中缝的缝制。
1.第一层模板设计
第一层模板是摆放后中衣片的模板,以背中衣片蓝色线为开槽线,设计槽宽0.3 cm,端延0.15 cm,安全位及粘砂纸条位置等如图6.23所示。
2.第二层模板设计
第二层模板是盖住后中衣片的模板,起固定作用。设计时首先复制第一层模板,然后切掉一部分,保留背中开槽部分。如图6.24、图6.25所示。
图6.23
图6.24
图6.25
二、弧形分割线缝制工艺模板
弧形分割线缝制工艺模板是一个3层模板,第一层模板与前面背中缝模板的第一层模板共用,现在只需要设计第二、三层模板。
1.第二层模板设计
第二层模板是摆放后侧衣片的模板,后侧与后中衣片在分割缝处由于省道处理,其弧线形状不同,后侧衣片摆放时需要用双面胶来粘合固定。模板设计时首先复制第一层模板,切掉背中部分,然后再画出粘贴双面胶和海绵条部位,装订边偏进1.5 cm。如图6.26所示。
2.第三层模板设计
第三层模板是压住衣片缝份的模板,起固定作用。模板设计时首先复制第一层模板,以最外边的弧形槽宽线上下两端作垂线与模板边框相交,作为第三层模板的边框线。如图6.27至图6.29所示。
综上所述,后衣片缝制的工艺模板如图6.30所示。
图6.26
图6.27
图6.28 第三层模板上端放大图
图6.29 第三层模板下端放大图
图6.30
任务五 西服免烫双唇袋加袋盖模板
西服双唇袋盖袋缝制时的部件有袋盖、嵌线、袋垫布、袋布等。传统工艺缝制时先做袋盖,再开袋装嵌线、袋盖、袋垫布及袋布。袋盖及开袋缝制时,由于员工技术水平不同,袋盖面里吃势及袋口位置控制不准确,影响工艺质量。使用工艺模板缝制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做西服免烫双唇袋加袋盖模板分为两套模板完成,即(有吃势)袋盖模板和开袋模板。
一、面松里紧袋盖模板设计
这是一个3层模板,第一层模板放袋盖里布;第二层模板粘贴海绵层后放袋盖面布;第三层模板按袋盖形状大小挖空,露出面布,盖住袋盖面布缝头,起固定作用。
1.第一层模板设计
袋盖加缝处理,设计槽宽线0.3 cm和端延0.15 cm,设计安全位。如图6.31所示。
图6.31
2.第二层模板设计
复制第一层模板,将槽宽线以外的部分切割掉,保留袋盖部分。装订边偏进1.5 cm为第二层模板的装订边线。如图6.32所示(绿色线部分为第二层模板的边框线)。
图6.32
3.第三层模板设计
第三层模板设计时,在第一层模板的基础上,将槽宽线以内的袋盖部分挖空(绿色线部分)。如图6.33所示。
图6.33
综上所述,面松里紧袋盖模板切割图如图6.34所示。
图6.34
二、开袋模板设计
开袋工艺是在前公主线缝合后进行的工艺程序。西服的开袋方法与裤子的开袋方法相同,模板设计方法也相同,是一个多层模板。
1.衣片处理
模板设计前首先进行衣片处理,将前公主线在腰节线以下部分旋转合并,模拟为公主线缝合;连顺袋口线,袋口宽1 cm(上下袋唇各0.5 cm),蓝色线为开槽线。衣片加缝份,确定模板开袋时衣片摆放的准确位置。在腰节线附近将衣片切断,以下半部分作为模板设计的依据。如图6.35所示。
图6.35
2.第一层模板设计
第一层模板用于摆放衣片。模板设计时根据蓝色开槽线设计槽宽0.3 cm和端延0.15 cm,在槽宽线两边设置粘砂纸条的位置。设计安全位。如图6.36、图6.37所示。
图6.36
图6.37 开槽设计放大图
3.第二层模板设计
第二层模板摆放免烫嵌条和袋盖。模板设计时首先复制一个第一层模板,在复制模板上主要设计免烫条,画出袋盖粘贴海绵挡条位置,装订边偏进0.15 cm为第二层模板装订边线。
①设计双唇免烫条,绿色线为免烫条轮廓。如图6.38所示。
图6.38
说明:为了方便缝制操作,嵌线裁剪时需要裁剪宽一些,缝制后再修剪。
②设计海绵条位置,黄色线为袋盖净样线。设计时,运用移动和旋转工具将袋盖净样放到上边开槽线处,向外拖平行线1 cm为海绵条位置。如图6.39所示。
图6.39
删除挖空区线条,粗实线为切割线,细实线为海绵条位置标示线。如图6.40所示。
图6.40
③第二层模板切割图。如图6.41所示。
图6.41
4.上下盖板设计
上盖板设计时沿挖空区上边线最高点向上作垂线8 cm左右,画一个四边形,能够盖住袋盖即可;下盖板设计时沿挖空区下边线最低点下行作垂线6 cm左右,画一个四边形,与上盖板对齐,完成下盖板的设计。下图绿色线为盖板轮廓线。如图6.42所示。两层块盖板粘贴在第二层模板上。
5.第三层模板设计
第三层模板与第一层模板相同。复制第一层模板,保留开槽线,其余线全部删除。如图6.43所示。
图6.42
图6.43
综上所述,开袋模板切割图如图6.44、图6.45所示(粗实线为切割线,细实线为标示线)。
图6.44
图6.45
任务六 前中门里襟装挂面模板
西服前中门里襟装挂面工艺,传统缝制时,常常因为驳头和衣下摆的面里吃势控制不均匀而导致止口反吐,影响缝制质量。使用工艺模板缝制就不会出现这些问题。门里襟装挂面模板也是一个3层模板。设计原理与西服面松里紧衣领及面松里紧袋盖的设计一样。
一、衣片加缝处理
前中衣片与挂面缝合时,从装领点缝至挂面底边净线处,驳头缝制时挂面松衣片紧,衣片下摆缝制时挂面紧衣片松。模板设计时,可用粘贴海绵层来实现面松里紧的缝制效果。门里襟装挂面模板设计时以前中衣片为基础进行模板设计。衣片加缝处理方法如图6.46所示(衣片蓝色线与驳头蓝色线缝合,衣片蓝色线是开槽线)。
图6.46
二、第一层模板设计
第一层模板摆放前中衣片,在前中衣片上设计开槽线的槽宽和端延,设计粘贴砂纸条、挖空区及安全位。如图6.47至图6.49所示。
图6.47 驳头开槽线放大图
图6.48 衣片下摆开槽线及挖空区放大图
图6.49
三、第二层模板设计
第二层模板摆放挂面。模板设计时,先复制第一层模板,然后在驳头部分设计粘贴海绵片、粘海绵条位置;衣片下摆处在第一层模板的挖空区处设计为海绵片。驳头与下摆的海绵片分别粘贴在不同的两个面上,凡是有吃势的部分需要对齐挖空区而凸显出来。装订边偏进1.5 cm为第二层模板的装订边。如图6.50至图6.52所示。
图6.50 驳头放大图
图6.51 衣片下摆放大图
图6.52 第二层模板设计图
四、第三层模板设计
第三层模板是盖住挂面的模板,将有海绵片的地方全部设计为挖空区。安全位与第一层模板相同。如图6.53所示。
综上所述,门里襟装挂面模板切割图如图6.54所示。
图6.53 第三层模板设计图
图6.54
任务七 西服袖衩缝制工艺模板设计
西服袖衩模板是一个多层模板,用于两片圆装袖后袖缝的缝制。大、小袖片后袖缝弧线形状不同,设计原理与公主线模板设计原理相同。袖衩工艺有假袖衩和真袖衩两种。工艺不同,其工艺模板也不同。
一、假袖衩缝制工艺模板设计
1.袖片加缝处理
大袖片和小袖片后袖缝,沿图中蓝色线缝制。后袖缝假袖衩模板进行设计时,以大袖片为基础进行,蓝色线为开槽线。如图6.55所示。
图6.55
2.第一层模板设计
第一层模板摆放大袖片,沿开槽线设计槽宽、端延及粘贴砂纸条位置和安全位等。如图6.56、图6.57所示。
图6.56
图6.57
3.第二层模板设计
第二层模板摆放小袖片,由于小袖片后袖缝与大袖片后袖缝弧线形状不一样,所以将第二层模板设计双面胶和海绵条位置来固定小袖片的后袖缝。设计方法与前衣片公主线模板相同。复制第一层模板,装订边偏进2 cm为第二层模板的装订边,设计双面胶与海绵条粘贴位置。如图6.58所示。
4.第三层模板设计
第三层模板是一块盖板,压住后袖缝缝头的模板。设计时,复制第一层模板,沿开槽线最外边一条槽宽线上下两端作垂线与模板边框线相交。方法如图6.59至图6.62所示。
图6.58 第二层模板设计图
图6.59 第三层模板设计图
图6.60 第三层模板图
图6.61 第三层模板袖衩处放大图
图6.62 第三层模板后袖缝上端放大图
综上所述,西服假袖衩模板切割图。如图6.63所示。
图6.63
二、真袖衩工艺模板设计
完成真袖衩缝制工艺需要两个模板,一个是缝制袖衩门襟的模板;另一个是缝制后袖缝的模板。工艺缝制时,先缝袖衩门襟,再做后袖缝缝制。
1.袖衩门襟模板设计
(1)大袖片处理
①在袖口净样线上从O点取直线OB等于袖衩止口OA,连接AB直线,取AB直线的中点与O点连接,并延长与前袖缝相交,得到角平分线OR,也是袖衩缝制时大袖片对折线(也可以用角度工具绘制角平分线)。
②从O点作OR的垂线OC与袖衩放缝线相交。从O点作0R的垂线OD与袖口放缝线相交。
③作EF平行于CD,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为1 cm,作为粘贴砂纸条的位置。
④确定开槽线:OC线段上确定开槽线,缝合袖衩门襟时是OC与OD缝合,只需缝到袖衩净线处,要预留缝头与里子缝合。因此将蓝色线段定位开槽线。如图6.64、图6.65所示。
图6.64 大袖片袖口处理图解说明
图6.65 大袖片袖口处理图
(2)第一层模板设计
在大袖片上截取大袖片袖口部分,设计开槽线的槽宽、端延,模板的安全位及砂纸条位置等。如图6.66、图6.67所示。
图6.66 开槽线放大图
图6.67
(3)第二层模板设计
复制第一层模板,在第一层模板上,将角平分线向下延长,与开槽线外的平行线相交,过交点作水平线,装订边线偏进2 cm画第二层模板的装订边线。绿色粗实线为第二层模板的边框线。如图6.68、图6.69所示。
图6.68 第二层模板设计图
图6.69 第二层模板图
(4)第三层模板设计
复制第一层模板,保留开槽线,其余线条全部删除。袖衩门襟三层模板如图6.70所示。
图6.70
2.真袖衩后袖缝工艺模板
设计原理和方法与假袖衩后袖缝工艺模板的设计相同,不同的是,真袖衩后袖缝工艺模板要以小袖片为基础来设计模板,因为大袖片已经缝制,不方便摆放平整。
(1)小袖片样板处理
小袖片样板加缝处理,与大袖片放缝一致。设计开槽线,开槽在袖衩处的止口点是与大袖片袖衩门襟缝合点对齐处。如图6.71、图6.72所示。
图6.71
图6.72
(2)第一层模板设计
设计槽宽和端延、砂纸条、安全位,方法同前。如图6.73、图6.74所示
(3)设计第二层模板
在第一层模板上,保留开槽通道,其余线条全部删除。在槽宽线两边设计1 cm宽的砂纸条、海绵条、安全位等位置。如图6.75所示。
图6.73
图6.74
图6.75
(4)设计第三层模板
复制第一层模板,以槽宽最外边的一条槽宽线上下两端点分别向上下做垂线,与模板边框相交,以此线为分割线得到模板边框,修圆角。如图6.76、图6.77所示。
综上所述真袖衩后袖缝三层模板如图6.78所示。
图6.76
图6.77
图6.78
任务八 手巾袋模板设计
男西服手巾袋缝制工艺模板是一个三层模板,完成手巾袋袋唇和袋垫布的缝合工艺。
一、样板处理
在手巾袋处根据样板袋口线绘出装缉袋唇和袋垫布位置的线,以及中间袋口剪开线。两条装缉先之间的距离为1.2 cm,两边各0.6装袋缝份。装缉袋垫布的线位两端要比装缉袋唇的线位两端偏进0.3 cm,这样袋唇翻正后能更好盖住袋垫布。如图6.79、图
6.80所示,袋口处理放大图。如图6.81所示。
图6.79
图6.80
图6.81
开槽线设计,开槽线就是两条装缉线。如图6.82蓝色线所示。
图6.82
二、第一、三层模板设计
第一、三层模板设计相同。第一层模板主要是用于放置衣片的模板。第三层模板是固定袋垫布和袋唇的作用。
(1)槽宽和端延的设计
设计方法同前。如下图6.83、图6.84所示。
(2)设计安全位
以门襟为装订边,其余三边为翻动边。如下图6.85所示
图6.83
图6.84
图6.85
三、第二层模板设计
第二层模板主要用于放置袋唇和袋垫布。在第一层模板的基础上设计第二层模板。
(1)袋唇放置位置设计
以袋唇装缉先为对称轴,将袋唇造型线对称粘贴,如图6.86中的红色线所示。
图6.86
(2)设计挖空区
因为开袋缝制时袋唇与袋垫布缝头重叠在一起,缝头重合部位过厚,因此需要将该区域挖空,挖空区设置时,沿最外边两条槽宽线之间做四边形,将槽宽线和端延框在四边形以内。如图6.87中绿色线区域所示。
将挖空区多余的线条全部删除,如图6.88所示。
图6.87
图6.88
(3)设计安全位
在第一层模板安全位的装订边偏进1.5 cm为第二层模板安全位的装订边。如图6.89所示。
综上所述,西服手巾袋开袋模板如图6.90所示。
图6.89
图6.90
为了节约材料和工作量,可以把西服门里襟装挂面模板与手巾袋模板合并设计在一套模板上。
第一层模板放置前中衣片;下摆圆角处设计挖空区。如图6.91、图6.92所示。
图6.91
图6.92
第二层模板放置挂面;驳头处正面粘贴海绵层,下摆圆角处反面粘贴海绵层(两处粘贴海绵层不在同一个面上)。如图6.93所示。
第三层驳头粘贴海绵层对应位置挖空,将海绵部位露出,确保驳头部位吃势均匀。如图6.94所示。
手巾袋与门里襟装挂面合二为一模板,如图6.95所示。